APP下载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究

2020-09-10王一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就业能力人力资源管理

王一柳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进行转变。高校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确保大学生顺利就业,无疑是当前的热点与重点。对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人才市场配置特点进行介绍,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详细论述了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2-0284-0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高校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优先战略要落实到实处,从而提高就业质量。步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无疑就业竞争力是高校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核心。因此,基于企业实际需求,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进行探讨,从而能够对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提升、职业定位进行全面分析,为高校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提供保障。由此可见,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

一、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人才市场配置的特点

(一)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人才市场遵循“双向选择”

一方面,企业单位从自身岗位特点、经营需求等实际情况出发,对合适的人才进行选择。另一方面,大学生是劳动的主体,基于自身素质、求职意愿、求职期望等对工作单位与工作岗位进行选择。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人才配置是双向的,在平等竞争的条件下,用人单位与大学生进行双向选择。

(二)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人才配置要“人岗匹配”

实际上,通过对人才的合理配置使生产力实现最大化。岗位不同需要不同的技能、素质。大学生个体的性格、文化素养、综合素质等不同,所以,岗位与人员选择过程中需要實现“人岗匹配”,从而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用。

(三)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人才配置具有动态协调性

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迅猛,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这就要求不断调整、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由于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制度不同等,造成人力资源不断流动,从而使人力资源存在动态的供求关系[2]。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高等教育改革使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改变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此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从而为企业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然而这也使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发生了改变。就业市场从“由大学生为主导”的人才市场逐渐转变为“由单位为主导”的人才市场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二)当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使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受到影响

在全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经济增长1%,那么就会促进一百万人就业。政府强调“经济结构调整、稳定发展”,目的是带动就业。然而,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经济发展的影响,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为了生存,企业不得不压缩岗位,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三)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不高

一方面,部分大学生专业知识不牢固,缺乏动手实践能力。部分大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将专业与就业紧密结合,导致“眼高手低”。比如,在校期间,部分大学生逃课、对社会实践不积极参与等,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缺乏科学的就业观念。部分大学生就业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心理。毕业找工作,依赖于家庭、学校。事实上,大学生已经成年,需要积极地融入社会,对自身负责。就业实际上就是对自我潜力进行挖掘、对自我才能进行展示的过程,通过就业使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因此,就业需要主动参与,一味地依赖于家庭、社会,会极大地影响到自身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三、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一)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对“双师培养”给予重视。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高校通过“双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支持。“双师”教师不但理论知识深厚,同时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高校通过“双师”制度的建立,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动手实践水平,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二是从市场实际出发,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高校的专业设置需要满足社会、企业发展的需求。高校对于已经开设的专业进行调查,对于就业率不高的专业要进行调整优化,重点扶持就业情况好的专业。三是校企合作要加强。部分高校由于课堂知识和实际工作岗位联系不紧密,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欠缺。基于此,高校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吸收企业的优秀人员到高校兼职,企业积极参与高校的课程体系开发,通过资源共享,发挥企业与高校的优势,从而使大学生职业能力得到提升。

(二)构建具有延续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对于大学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给以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合理不但能够使大学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合理的职业目标进行树立,同时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帮助。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受到各高校的关注。各高校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做好自身定位,对科学的职业生涯目标进行制定。需要指出的是,部分高校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断档的问题,也就是部分高校对于新生入学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给以重视,对于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指导同样给以关注,然而对于职业生涯指导的系统性与延续性认识不足。这就要求高校构建具有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方面体现科学性与延续性,为大学生提供全程指导,使大学生能够对自身所学专业有清楚的认识,明确就业目标。

(三)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使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

第一,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使其职业意识得到激发。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高校做好职业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进行激发,使其能够全面认识到自身的特长、专业前景、兴趣、优势等,从而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学生在就业前全面客观认识自身,对自身发展的方向进行明确,从而确定清晰的发展方向。

第二,对大学生的人职匹配给以重视。当前学术界通过“可雇佣性”对初次就业以及获取就业机会的能力进行描述。个体的知识、态度、技能等以及将自身知识、态度、技能等向就业能力进行转化的方法等都影响着可雇佣性。培养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对于人职匹配要给以重视。基于对个体认知与社会认知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职业方向,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方法、技能等进行人才的培养。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与强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社会实践,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3]。

第三,大学生对于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应该积极参与,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组织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等,从而使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从自身兴趣、职业发展方向、特长、专业等出发,选择合适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使自身就业能力得到提高。三是从大学生特质出发,对合适的就业领域进行选择。一方面,做到“崗位和人的匹配”。大学生在就业求职以前,利用参加就业讲座、学习就业指导知识、参观企业宣讲会等途径,对自身优势进行深入剖析,对自我有全面的认识,并且对于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差距、不同企业对于职业的不同需求等进行了解,结合自身,对最合适自身实际情况的工作岗位进行选择。另一方面,做到“人和岗位的匹配”。大学生在对自身发展的职业、行业进行明确之后,需要对自我进行合理的诊断,利用职业辅导、心理咨询等各种方式,寻找自身在未来就业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通过自身不断调整,使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

(四)转变观念,提高就业能力

一是转变学习观念。一方面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给以重视。大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使自身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大学生重视学习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为就业、工作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大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大学生通过对专业实践活动的参与,使自身的动手能力提高。二是大学生的就业观要正确。一方面,大学生树立到基层去就业的观念。大学生通过在基层工作能够对社会进行深入的了解,促进自身的成长。大学生从专业需求出发,进行自我调整,转变就业观念,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先就业后择业”。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要务实。大学生就业要从实际出发,将自身实际和工作岗位紧密结合,踏踏实实的做好工作,坚决摒弃不现实的“理想主义”,切忌好高骛远。另外,由于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自我不断发现、不断成长的过程,因此,大学生要有多次就业的观念,在就业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逐渐优化职业目标,从而实现最终的顺利就业。

四、结语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高校大学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做学专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高校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高对于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不但要使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同时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确保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陈灿.基于人力资源理论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10-12.

[2]罗明忠,罗琦.就业稳定性视角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6(3):74-78.

[3]张宝玉.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策略[J].劳动保障世界.2017(18):8.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就业能力人力资源管理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地方院校项目驱动式企业化外语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