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熙载夜宴图》是人与人联结的结晶

2020-09-10褚爽

红豆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韩熙载夜宴李煜

【摘要】绘画通常是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和观看的最直接方式。从绘画作品中能看到不同人物的思想理念相互交织叠加杂糅——李煜、顾闳中、韩熙载三人的交集,与南唐历史背景的叠加,结出了《韩熙载夜宴图》。因此本文从与《韩熙在夜宴图》关联的人物入手,去解读作品产生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的背景,探究其背后深层的联结点。

【关键词】夜宴;南唐;李煜;韩熙载;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以下简称《夜宴》)作为命题绘画的经典画作,是符合命题绘画的特征:创作者是根据他人特定的标题或要求完成作品的创作方法。即《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根据南唐后主李煜的要求为引,绘制展现韩熙载夜宴歌舞的实际状态。

命题通常只规定作品的内容范围,而不限制作品的形式和情节处理。因此,命题绘画最大特点是形式要表现命题的内容,这对作品的形式和作者的造型主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幅画作中共出现了64次人物,其中作为表达的主体韩熙载被顾闳中有意识的将比例放大,放置于每个阶段画面的突出位置;画面中韩熙载的形象为人物经典的左侧、右侧、四分之三角度(如图1),全方位全视角的通过动作、表情展现了顾闳中精湛的绘画技巧;画面表达了韩熙载在笙歌燕舞中的愁苦忧容,展现韩熙载将政治诉求无奈转为沉迷歌舞麻醉自己的生活;画面的节奏通过人物、屏风家具、装饰摆件和乐舞节奏的结合,形成悦动、流畅的空间布置。并通过解读和画面中联接的人物,揭示出绘画是对现实的再现和艺术表现的完美呈现。

一命题者——李煜

南唐,是中国唐代衰落灭亡时期。李煜接任国主之时,南唐就因与后周和北宋的连年交战败退,割地赔款,以致国库亏空,国力减弱,已有颓势。后期虽有政策挽救,去依然无力回天。《夜宴》就出现在此时期。李煜的前半生在安乐的环境中读经典、作诗词、弹琴曲、练棋射、文武兼修,尤其是艺术和文学方面。但在他22岁后遭受至亲骨肉连续亡故的打击,身心俱疲,以致无力国事。也就是从此时起李煜虽然有丰厚学识、治国理想,几次决心改变国运,却终究无法挽回国家颓势。

在嘗试改变期间,李煜看重了韩熙载的才华和能力,多次想要重用,却因韩熙载生活作风问题,举棋不定。为了了解真相,不盲信传闻,便命顾闳中到韩熙载家中识记默画夜宴图景作为参考。另有记载,韩熙载晚年生活荒纵,乐舞、女仆与宾客杂处,毫不顾忌世俗礼法。后传入李煜耳中,虽然很生气,但是因为韩熙载是朝中大臣,不想直指其过,于是命待诏画图以赐之,使其自愧。由此可看,李煜了解韩熙载夜生活的目的,都是出于善意,或欲重用,或欲促其能有所改正。

二绘制者——顾闳中

五代时期,地处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较少受到战争破坏,社会相对安定,而且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经济繁荣,不少中原画家纷纷避难此地,遂使艺术人才汇集。在南唐、西蜀创立画院制度之前,绘画领域就由于帝王对美术的需要和对书画艺术的喜好建立直属管理机构。如,汉代,宫廷之内设立专门“画室”,设定专属职官,管理绘画事务;唐代,宫廷之内设置翰林院,成为五代时期宫廷画院的雏形。这些制度的建立培养了大批绘画人才,使得相关创作持续繁荣,各朝名家迭出。顾闳中主要活动于南唐后主李煜时期,在画院中任职待诏,擅画人物故事和肖像,获誉极高。

顾闳中在《夜宴》空间布局上独辟蹊径,把高潮放在开篇(如图2)。这么做:其一,画作最终是要呈递于李煜阅览,要简洁凝练。因此选择故事高潮,直切主题,展示在夜宴中参加人员和热闹的场景。其二,此举恰恰符合了韩熙载在夜宴活动中的神情状态和背后的心态。画中乐器、酒具、屏风、床榻、几案、服饰等对南唐实物的精细描摹(如图3)展示出顾闳中深厚的绘画功底,典雅精丽的设色风格更是该图写实技巧的成功之处,全图统一在绚丽而沉稳的色彩效果里。颇具匠心的是,顾闳中巧妙地借用色彩表现音乐的基调,例如:在击鼓段,色彩热烈欢快,如红鼓和浅赭黄色长衫与强烈的板鼓声响合拍(如图4);清吹段,色彩明丽活泼,与伎女轻松自如地坐态和清新娴雅的箫笛声相和谐(如图5)。作者在总体控制色彩效果的基础上,细笔勾描,统一于整体之中。

三参照者——韩熙载

韩熙载是南唐朝廷中是比较有政治识见解的政治活动家,善书画,通舞乐,是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人。尤其是在几个政治形势变化的关键时期,他都明确提出自己的主张,甚至李煜也曾经想提拔韩熙载为相,这在诸多典籍中都有所记载。但不幸的是,因多次政见未被君主采纳,对国家朝庭产生失望,加之遭受奸臣诬蔑,最终被贬官。

《夜宴》是一幅目识心记的默写人物画,画中的人物皆取真形,戴高纱帽、着黑袍者为韩熙载。其逼真程度能令人一眼辨识出绘画的对象,可见当时人物画创作在精准反映样貌特征上,已是达到神似的地步。这就要求顾闳中有着深入具体的观察,精准的记忆和默写,平时大量的练习总结。图中展现的韩熙载紧锁眉头,神情并没有随着音乐歌舞逐渐舒展,依旧神情苦闷,和热闹欢乐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想要探究思索其表情背后的真实情绪(如图6)。顾闳中用精巧的构思和处理体现了他同情韩熙载险恶的政治处境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同时也客观地揭露了夜宴中荒淫狎邪的细节,令人联想到南唐被宋人剿灭的政治原因。

四观看者——后世人

以人物的视角、位置去解读,就会发现《夜宴》的出现是李煜、韩熙载、顾闳中三人的想法、行动相互交叉融合的结果,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艺术性再现。通过画面直观清晰的了解到韩熙载在面对君主招揽的态度,表达了在无法施展抱负时,无奈选择沉迷乐舞来逃避现实,掩藏难言的抑郁和苦闷。这不是个人的不幸,而是时代的悲剧,成为了一幅照出南唐末代的衰容的镜子。

作为画作和作者同时存世经典,《夜宴》为后人提供了了解认识南唐时期绘画水平、文化礼节、服饰家具的资料。剖析学习画作中展现的南唐时期人物神情精准描绘的技巧,对南唐生活实物的真实再现,色彩节奏运用和画面空间布置的配合,揭示出顾闳中在人物画方面的积累、对实物精准的观察和表达,体现南唐时期高超的绘画水平。这也是后之人对它推崇的因素吧!

参考文献:

[1]《李后主和他的时代:南唐艺术与历史》陈葆宾著北京大学出版2009.7

[2]《中国巨匠美术周刊》李松著锦绣出版社 1996.2

[3]《韩熙载夜宴图》李松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9.11

作者简介:

褚爽(1991—),女,汉族,籍贯:河北邯郸人,西安美术学院,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公共艺术系,研究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猜你喜欢

韩熙载夜宴李煜
Tang Gong Ye Yan《唐宫夜宴》
邂逅 《唐宫夜宴》
Balcony
赵匡胤:卧榻之侧,容不得李煜长吁短叹
我们家的小“坑货”
韩熙载和他的《夜宴图》
误做皇帝的李煜
狂欢派对中的局
被误读的《韩熙裁夜宴图》
10·1潮趴夜宴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