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提升新闻舆论监督能力水平研究

2020-09-10武锐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

摘要:早在1909年,舆论监督的概念就被提出。但是,舆论监督尤其新闻舆论监督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不同,需要发挥的作用也不同。面對虚假新闻、“三俗”新闻等满天飞的情况,舆论监督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着力点是不是正确到位,最终的效果是不是落到了实处,都是亟须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当前,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更加凸显了媒体在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作为发挥这一作用的重要着力点,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发挥得好能够推进事业健康发展,发挥得不好也将使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新闻舆论监督如何更好地提升影响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舆论监督;短板差距;提升监督水平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2-0148-03

舆论监督,是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的一种,其实质是公众的监督。舆论监督常与新闻媒体联系在一起,新闻舆论监督只是舆论监督的一种。但现实中人们常将舆论监督混用为新闻舆论监督。舆论监督不是新事物,从1909年12月8日《大公报》[1]就已经开始被使用。当时,舆论监督还属于一个新词汇。对于监督,从应用方面来看,人们提到的有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舆论监督通常都被排在后面。并不是因为舆论监督不重要,它恰恰是最不能省略的环节,而是相对其他几种监督方式而言,舆论监督是最温和的一种,它更多的是起到一个提醒、预防、警示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在很多时候得不到一些人的重视,认为舆论监督没什么用,是假把式,就是被人说一说、晒一晒,就算被曝光了也不至于伤及根本、承担较大损失。故而,舆论监督越来越趋于弱势。甚至一些媒体也把舆论监督作为副业,认为主流媒体做好正面宣传、建好新媒体才是正事,对于舆论监督投入的精力、时间和资源有限,让舆论监督一定程度上成了摆设。这一趋势让虚假新闻、三俗新闻等不正之风有了可乘之机,对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一、新闻舆论监督面临很大挑战

互联网的加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视频步入发展黄金时期、电子商务整体升级换代、网络媒体格局变革进一步深化、新媒体蓬勃发展……这些快速变化给新闻舆论监督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监督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突发公共事件中虚假新闻、“三俗”新闻大行于世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中,虚假新闻、“三俗”新闻大行于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网民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在网络上发布、转发不实信息,甚至制造谣言传播,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比如,1月24日,河南郑州的张某在某微信群中称:“我刚从武汉回来,专门去染上病毒回来传染你们。”后经调查,张某没有到过武汉,其发布不实言论已构成违法,这一行为对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2月27日,赵某某出于好玩和希望延长放假时间,用电脑下载大连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3号令,伪造正式文件,将原复工时间“2月9日24时”改为“2月13日24时”等信息,被多名网友转发至朋友圈和微信圈,造成该虚假信息被广泛传播,严重影响了疫情防控工作正常秩序;2月19日,辽宁省鞍山市赵某某冒充警察发布“全城封路”的虚假信息,致使该虚假信息被多名网友转发至朋友圈和微信群,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个别新兴行业存在监督漏洞

舆论监督不只是对虚假新闻、“三俗”新闻等的监督,也对个别新兴行业具有监督义务和把关职能,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网上购物。网上购物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因某些电商平台的出现,一个新名词也随之产生,那就是“消费降维”。这个新名词和购买力、商品价格是挂钩的,实际上就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们的收入增长乏力,但又想进行网上购物,怎么办?只有自我降低标准,购买价格便宜、质量较低、基本满足需求的商品,这种方式容易让人自我满足,一定程度上丧失进取心。伴随着“消费降维”,还有另一概念就是“信息降维”。这个“降维”危害性更大,它利用人性弱点,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解构大众的思维能力,逐渐造就“网络愚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个别短视频平台,其利用网民猎奇的心理,将鱼龙混杂的内容、虚假广告、不实消息乃至低俗、色情内容充斥其中,让受众不断产生依赖性,不知不觉沉迷其中。对于这些新兴行业,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应该有意识地介入,不要让正值青春期的少年精神上提前被侵蚀,价值观被扭曲,意志力被消磨。

(三)“情绪化表达”“网络暴力”“网络判决”容易影响人们的正确判断

新闻舆论监督要注重时效性,如果错过最佳时机,起到的效果有可能事倍功半。比如,有时候,有的人心烦无处说,有苦无处诉,就想找一个平台去表达、去宣泄,但或许没有把握好“度”,从最初只是简单放空一下,到后面成为被“网络暴力”利用的工具。特别是当一个事件的真相没有被及时披露时,网上会出现很多自称“专业人士”的意见,一些大V意见领袖,为了某种利益,煽风点火,黑白颠倒,如若此时新闻舆论监督没有及时介入,将造成事情真相久久不能浮出水面。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前几年的“表哥”杨达才,网民对他的不满最初只是源于特大交通事故现场的“一脸微笑”,他被一边倒地斥为“冷血”,后来被调查,被判14年,他在法庭上受审时也是“一脸微笑”。人们才知道,他其实是天生笑脸,谈不上冷血。这里有一个比较专业的术语叫“后真相”“反转新闻”,其实质就是一个事件被网民情绪化的“集体”定性后,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回事。这类事件一般的表现形式就是结果和人们得到的信息是完全相反的,分不清是舆论绑架了价值观,还是价值观扭曲了舆论。对于这些事件,新闻舆论监督的介入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能无限延长、矫正过往,也不能蜻蜓点水、畏首畏尾[2]。

二、短板差距仍然存在,新闻舆论监督任重道远

舆情面临的挑战是表象的,存在的问题才是深层次的。从面临的挑战分析得知,新闻舆论监督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手段、受众接受的态度以及媒体处理舆情的能力三个方面:

(一)手法单一,多是事后监督、蜻蜓点水式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有时被人们戏称为拍马屁、走过场。因为新闻舆论监督很多时候仍然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表现为事后监督多,事中、事前监督较少。虽然有时基于客观原因媒体无法介入监督,等有关部门处理了才报道,但个别记者主动性不够,认为只要把新闻报道做好就行了,舆论监督只是附带的;在有的报道中表现得极为明显,曝光事件的首次报道推出后,问题是不是得到了有效解决,曝光人的利益是不是得到了有效维护,他们都不关心。可见,没有形成一种舆论监督的长效机制;也有些媒体记者虽然第一时间去了现场,但更多的是看报表、看报告,没有深入实地去探查、去了解,不管事件是否真实,这种工作态度是完全错误的。

(二)心理抵制,舆论监督被认为是“洪水猛兽”

某权威论坛做过一项调查,高达七成的受调查者认为,当代基层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在这种恐慌中,“被媒体、网络关注”以超过半数的得票高居第二位。这是为什么呢?笔者在外出调研期间与不少地方官员聊过这个话题,得到的回复是大都认为舆论存在“无规律化”,有时候一篇自媒体报道就能点燃一个爆炸式的舆情,而且会快速繁殖、迅速发酵,处于一种不可控的状态。官员们都认为就算自己想回应也来不及,有时候正面回应,反而会激发网民的不满情绪,形成更大的舆情。因此,“沉默是金”逐渐被认为是官场的基本准则,少说话就少犯错,不说话就不犯错成为流行。这些官员将媒体和舆论监督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能堵就堵,能遮就遮,能躲就躲,以致刚愎自用,不得善终。

(三)盲目求快,个别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效果不佳

这是一个博弈的概念。新媒体时代固然要求快、求新,但是“新”和“快”不是盲目的,盲目求快只会出现信息速食,或者单纯的娱乐至死,而忽视了信息的有效沉淀,导致内容把关不严,暴露出浮躁的采编心态,这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对多渠道来源的新闻内容和信息进行多次编辑的时候,信息审核的要求更高,如果单纯求快、求新,就容易出现一些低级错误,这种低级错误一旦多了,就会让人觉得是你工作态度不好和工作能力不够的问题。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个别媒体在“特效药”“防治物”上因缺少新闻敏感,审核不严格,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这一话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2月25日,天津津云新闻刊发文章《重磅!天大实验室宣布已经研发出新冠病毒口服疫苗》,随后有媒体在转载这一消息时甚至将标题改为“疫苗已经研制成功”;2月26日,杭州日报微信公众号发文《浙江省疾控:喝茶水或有益于预防新冠肺炎!茶水可杀灭并有效抑制细胞内病毒复制》,被网民调侃。媒体这种不负责任的信息发布,会严重削弱其公信力[3]。

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进一步提升新闻舆论监督能力水平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于新闻舆论监督来讲首先就是要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媒体担负着辨伪存真、澄清谬误的责任使命,必须要用好手中的武器,顺畅表达民意,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体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在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要勇敢站出来,切实担负起“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职责使命,抵制错误思潮,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说服力,提高媒体的公信力。

(一)加强舆论监督意识,关口前移,努力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事前提醒

舆情的发生有些是不经意间的,有些是刻意为之的。对于新闻媒体而言,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监督意识。面对舆论场中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混乱化,要把严信息出口关,有意识地将关口前移,以强有力的举措把舆情控制住,以权威的声音引导正确价值观,关键时候起到压舱石和定盘星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海量信息满天飞,在“求证难”“去伪难”的情况下,更要守住价值底线;其次,要进一步增强舆情监督的人性化和可行性,多以事前防范、事前提醒的方式进行,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必钉对钉、卯对卯。舆情监督最终起到的作用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时候监督不一定是要处理人,更多的是要提醒人,防止走偏。比如,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多加强法制宣传,推进法治意识深入人心;在法制宣传中,多用事例说话,增强互动性和学习效果。

(二)加强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配合

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是媒体的一体两面,不能指望没有舆论监督的舆论引导。有关部门不能只在遭遇某个舆论麻烦时,才想起依靠媒体帮助引导舆论,去除杂音,而应摒弃“有负面报道就是媒体的问题”,幻想粉饰太平的想法。要明确媒体没有舆论监督就不会有公信力,更不用提舆论引导力。换句话说,增强舆论监督与增强舆论引导力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媒体来讲,就是要通过舆论监督,激浊扬清,揭露腐败,追问真相,回应民众的诉求,尊重公众的知情渴求,与民众有着良好的互动,最终证明自己是一个说真话、报道事实、捍卫公平正义、负责任的媒体,这才拥有了公信力。因此,必须加强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配合,以真实的声音、权威的报道理直气壮抵制歪风邪气,进一步提升媒体的公信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4]。

(三)加强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借势提升影响力和监督能力

第三方平台不是洪水猛兽,与舆论监督也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不能单純地以对立面来看待,应该相辅相成,求同存异,用得好甚至可以成为很大的助力。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抖音、快手等第三方平台,提升影响力,加强监督力。当前,第三方平台已经开设了一些打假、监督的栏目,但主流媒体真正参与其中的还不多。而细观眼下这些打假、监督的组织,其大多是一种自发的,由个人成立的组织,主要目的是在提升流量的同时对一些事情进行监督,但监督效果仍停留在曝光阶段,真正解决问题的力度和效果还不够,有点隔靴搔痒的意味。那么,如何增强第三方平台的舆论监督能力?这实际上是一个互利的关系。第三方平台拥有强大的流量,主流媒体拥有权威的声音,如果主流媒体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既可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也可以增强舆论监督的效果。一些主流媒体也许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总碍于自己是正规军,第三方平台是杂牌军的认知,没有付诸实际行动,实则这种想法有失偏颇。主流媒体应该放下身段,主动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拿出资源,拿出诚意,共同增强舆论监督的效果和影响力。

(四)提升舆论监督工作者的能力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新闻舆论监督要做好,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这个要求也包括加强舆论监督工作记者的能力水平,因为舆论监督工作不同于一般性的报道,其难度更大、敏感度更高,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也就更高。参与的记者必须是媒体的精兵强将,而且工作要常态化,建立一支专门的舆论监督队伍。该队伍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三点要求:慎思明辨的思想水平,过硬扎实的业务本领,高尚纯正的道德素质。只有这样高素质的队伍,在遇到“疑难杂症”时,才懂得“辨证施治”;遇到“急难险重”时,才能够“攻城抢地”;遇到私利诱惑时,才能够浩然正气。

四、结语

新时代对舆论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赋予了新的使命。“十四五”时期即将到来,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舆论监督也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切实发挥好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心声诉求,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推动社会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 邓绍根.从新名词到关键词:近代以来中国“舆论监督”观念的历史演变[J].新闻大学,2019(11):60-61.

[2] 李潇健.舆情事件中网民的情绪化表达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9.

[3] 徐维.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传播力研究,2020(7):44+46.

[4] 倪颖.新时期党报如何更好发挥舆论监督作用[J].中国报业,2020(16):54-55.

作者简介:武锐(1986—),男,重庆人,在职研究生,经济师,研究方向:媒体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
加强舆论监督 助力全面从严治党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真正让舆论监督有力量
地方广播舆论监督要“活”起来 更应“动”起来
新时期舆论监督的走向分析
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
“难点”也是“亮点”
媒体不需要尚方宝剑
舆论监督关键是把握好“度”
有效性.建设性.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