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媒介中女性形象的传播探究

2020-09-10李潇芸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刻板印象女性形象

摘要:在全球“她经济”崛起的风潮中,女性觉醒和女性话题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女性话语权逐渐增大,开始摆脱男权社会带给女性设定的“温婉的贤妻良母”抑或是“职场女强人”的刻板印象,利用新媒体展示的女性形象日益丰富,以女性视角出发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但在借助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完完全全从女性视角出发,摆脱对女性刻板印象的作品仍是少数。影视作品、综艺节目还有抖音短视频又将女性形象印刻在另一种固定的模式中。本文主要从传播视角出发,分析在“她经济”影响下,不同媒介的女性形象传播的突破点和局限性,为女性形象传播提供一定的研究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她经济;女性形象;不同媒介的传播;刻板印象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2-0099-02

一、引言

在传统媒介阶段,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具有缺失性、被动性、刻板性的特点,互联网媒介中女性仍处于“被观看”的身份[1]。荧幕中女性形象的表达是缺失的,女性形象一直处于依附地位,但是随着“她经济”的发展,女性话语权的不断增大,荧幕中女性形象的地位不断攀升,女性形象也在发生改变。影视剧《三十而已》中的“顾佳”、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以及抖音短视频中“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米亚萌”等女性形象以打破固有人设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内,不仅为我们打破了对女性年龄、个性限制的藩篱,也为我们带来了各种不同风格女性美的展示。但就现实情况而言,不同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在增多,给了具有不同特征的女性以相同的机会,但其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也正在形成新的模式化发展道路,对女性形象新的刻板印象也正在形成。

二、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传播

“她经济”的不断发展,女性意识的不断增强,女性要求获得更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再加上影视剧主要受众为女性观众,导演深知女性观众的需求,为了迎合女性受众的需求,导演开始大量生产以女性视角出发的影视剧。单看2020年国产剧中的女性形象:《安家》的房似锦、《谁说我结不了婚》的程璐、《怪你過分美丽》的莫向晚,无一不在体现女性独立、展现女性魅力。这些影视剧使女性摆脱了“傻白甜”“职场女性”“全职妈妈”等对女性固有的刻板印象,是对传统依附于男权社会中女性形象的极大改变。就这一意义来说,女性形象得到了多样化的传播,向观众展示出丰富的女性形象。

但所有的这些剧情却不免落入俗套,“第三者”“婆媳关系”等残缺的女性形象使得女性难以表现出健全的人格和完整的个性。这种剧情既不符合实际,也未能真正讨好观众。《三十而已》作为展现女性成长道路的影视剧,向我们展现了“30+”女性的魅力,但剧情仍未摆脱“第三者插足”这样的俗套。

无论是演员本身还是观众,都反对给演员设限。海清曾在第13届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中讲道:“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是被动的,市场、题材常常让我们远离优秀的作品,甚至从一开始就被隔离在外。”在市场需要的导向下,中年女演员的生存确实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大部分中年女演员的角色限定在“妈妈”辈的角色上,这个阶段她们的演技经过打磨,应该是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却因为年龄,限制了她们在角色上的选择;而中年男演员则没有这样的困惑。虽然近几年来反映女性成长、生活的影视作品在不断增多,但从本质上来看,大多为同质化的影视作品,剧情不免落入俗套,未能深刻反映女性形象。同时,“大女主”题材的影视作品被认为是现代独立女性的生活实录,书写女性找寻自我之旅,由此形成了一套文化脚本,再一次将女性荧幕形象窄化[2]。笔者认为,反映女性形象的影视剧创作应纯粹描述女性成长,展现女性真实的生活状况,从女性视角出发,体现女性的独立价值,回应观众的殷切期望,避免模式化,创作出符合女性气质的真实好剧。

三、综艺节目中的女性形象传播

有学者将女性综艺节目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1.0《超级女声》,以普通女性为主体,以“草根”变明星的输出方式;2.0《花儿与少年》《女生的新衣》,普通女性升级为女明星,节目通过设置日常生活的桥段,在矛盾中展现女明星的个性;3.0《我们来了》女明星不再是偶像般的存在,而是与民同乐的普通女性;4.0《创造101》,它再次还原到女性综艺1.0的状态,以普通女性为主,注重受众的参与选择[3]。无论是哪个阶段,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年轻貌美、充满活力的美少女,并且大部分女生的人设也是相同的,都是按照韩国女团的标准被标准化生产的,缺乏个性。以上综艺大多展现年轻女性的形象,对于中年女性形象的展现却是缺失的或者说是单一的,即使存在中年女性的参与,也是处于从属地位。

2020年夏天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打破了年龄限制,打破了女团单一的风格,姐姐们各自的魅力打破了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定位为女性经济和精神的独立,在无宣发的情况下就形成综艺节目中的黑马,究其原因,主要是“30+姐姐们出道成团”的模式跳脱了女团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同时不断挖掘“姐圈”被隐藏的女性价值——强大而洒脱,自信而美丽,除去中年女艺人甚至是女人被社会标榜的固有的消极标签——年龄焦虑与回归家庭的刻板要求,重新寻找女性的魅力与选择权[4]。立刻引起女性观众的共情,缓解女性观众对于年龄的焦虑,打破大众对于女性美的局限认知,甚至形成了“姐圈”文化,向大众展示了“30+”女性的魅力,成功地在荧幕上塑造了新的女性形象。

《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迅速走红,无疑是社会女性意识再创造的催化剂。但节目最终呈现出来的赛制、效果却与其定位不符,对于姐姐们的人设定位缺乏进一步挖掘,仍处在刻画姐姐们追求年轻、注意身材管理等浅层方面;在规则方面,虽然节目中表现出了对姐姐们的“特殊照顾”,但也不是为姐姐们量身定做的,同时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也使姐姐们的魅力难以释放。节目中金莎要带秤吃饭、女明星要时刻注重身材管理,女性美仍然单一地和外貌、身材联系在一起;“30+”的姐姐们仍要向年轻的女团成员一样拼命练习舞蹈,与年轻女团成员一样拼体力,仍然给姐姐们在年龄上设限。因此,最终节目呈现“高开低走”的发展态势。

四、抖音短视频中女性形象传播

有学者指出,目前关于抖音短视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抖音的传播内容和推广营销策略上,至今还没有研究者从社会性别角度研究抖音内容[5]。

抖音通过15s的短视频为普通用户提供记录美好生活、展现自我、获得关注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抖音内容的观看者和生产者,人们在抖音中生产各种风格视频的同时,也可以从视频中观看其他人的生活,从而获得快乐,缓解工作、学习的焦虑,甚至可以通过抖音直播带货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大部分人群入驻抖音寻找新的发展方式,其中女性群体占据一定的比重。抖音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多种类型,如励志女孩、情感达人、白领、工人、创业者、程序员、幸福家庭妇女形象等等,这些女性形象打破了传统大众传媒时代对女性“温柔”“脆弱”等刻板印象的认知,女性形象更加丰富。在抖音中,即使长相普通,也可以通过美颜把自己打造成“抖音美女”,充分表达自己,从而获得大批网民的支持。抖音中的女性形象也不只是单一的年轻、苗条的女性,抖音短视频也支持用户的多样化发展,“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打破了大众对于奶奶惯有形象的认定。“汪奶奶”穿着高跟鞋、画着精致的妆容,敢于挑战,追求时尚,保持着很好的状态,与我们印象中“奶奶”形象截然不同。“米亚萌”是一个可爱的胖女孩,最初以与男朋友的情景剧走入大众视野,满足了一些胖女孩对于恋爱的想象。“汪奶奶”“米亚萌”等突破传统年轻、身材好的女性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让受众看到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魅力和不同身材的女性的可爱之处。“男扮女装”进行情景剧的表演,也成为女性形象传播的另一种方式,“尧尧很爱笑”以男扮女装拍摄大学校园里女生宿舍的故事为主,其中主角“尧尧”的扮演行为也是对女性形象塑造的新的尝试。

但抖音短视频中展示的女性形象多为年轻女性,年轻漂亮、身材苗条仍是女性形象的第一要素。如果是肥胖者,主播大多是扮丑、搞笑或者演示如何遮挡身材,一些卖衣服的主播主要为展示一件衣服是怎么遮肉、显瘦,一些老人主要是以演老年情景剧为主。女性“娇弱”“花钱”这样的符号依旧体现在抖音女性形象中。抖音利用女性自然属性作为流行趣味的象征,让自己成为流行的代名词,又反过来用这种标准禁锢女性形象[5]。在内容生产上,也主要体现为男女关系,这样的女性形象仍为走出独立,仍依附于两性关系。抖音虽然给了不同风格的女性发展机会,但仍未走出固有刻板印象的局限,抖音又将女性形象印刻在新的模式中。

五、结语

“她经济”的发展,带给女性更多表达自己的权利机会的同时,女性意识也在不断交流互动中强化,在不同媒介的传播中,女性角色被边缘化和固化的现象逐渐被打破,但是现在所传播的女性形象真正从女性视角出发,反映女性成长历程的影片资料甚少。笔者认为,要避免在不同媒介传播中对女性刻板印象的塑造,需要导演、观众、女性本身等各方面的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 卢敏.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及对女性主义中国化的思考[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9(1):81-89.

[2] 韩思琪.“她题材”崛起照见了什么?[N].中国艺术报,2020-08-12(003).

[3] 廖洋益.女性综艺节目和女性主义——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6):96-97.

[4] 任颖姗,董思伶.“使用与满足”视角下浅析女性的价值仪式再构建——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J].今古文创,2020(8):69-70.

[5] 董娃.抖音短视频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新闻知识,2019(2):49-53.

作者简介:李潇芸(1996—),女,山西忻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聞传播、广告传播。

猜你喜欢

刻板印象女性形象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恢复高考至今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变迁研究
污名视域下“屠呦呦获奖事件”解读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刻板印象对“反转新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