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泛滥《磁器口》“涨水”

2020-09-10郑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微电影

摘要:曾进入重庆主流媒体报道的“微电影”《磁器口》①,其微电影的基本特质不明显,作品叙事无力,形态杂陈,风格不一。作为创作实践的存在是可以的,但若作为进入公众视野并被广为宣传的微电影文本,就需要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以免对微电影创作形成误导,影响微电影创作意识和创作观念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微电影;《磁器口》;创作观念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2-0062-02

[*]基金课题: 本论文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微电影传播机制和产业发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YBYS08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影视IP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6112016CDJXY070001

①《磁器口》在网络上线首次发布时,多篇新闻媒体报道以凌淋的评书段落作为亮点,例如标题为“沙区首部微电影今上线,‘刘卫东’评书<磁器口>》的新闻宣传报道。http://yue.ifeng.com/news/detail_2012_11/05/ 18857251_0.shtml.

微电影作为一个新生文化现象,在读图的影像时代一路狂奔。“专业技术的易得性,为青年人打破影视精英主义建基于专业技术和专业设备的神秘的专业垄断提供了可能性”[1]因为“微小”,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微电影的主角,这种亲民色彩很快得到了各阶层影像爱好者的响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于微电影这个尚未定性的概念,本文暂且不展开学术分析。本文对视频短片《磁器口》在媒体报道中命名为“微电影”的案例进行探讨,试图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微电影泛滥的现状中,还原一些微电影的本真面目,以防微电影创作意识和观念的偏差,为微电影进一步的创作规范做砖瓦之劳。

当前,对微电影的文本更多地着力于探讨“微”的形态特征,突出“微时长”“微制作”和“微投资”[2],较为忽略微电影的叙事特质和故事表达。冠之为“微电影”的作品,必须具有电影的特质,再小、再微也应有电影感。那么电影的基本特质是什么?就是讲故事,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如何讲好故事是电影需要解决的首要基本问题。视频短片《磁器口》叙事无力,形态杂陈,风格不一,混杂不清,从作品的美学形态来看并不能称之为“微电影”,尚可算是音乐宣传片,但又不彻底。作为一种短视频的创作实践的存在是可以进行多种方式和类型的尝试,但是若作为进入公众视野的微电影文本,就需要客观认识和评价。

一、选题和创意陈旧,磁器口的人文内蕴彰显不够

视频短片《磁器口》以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作为线索,从故事来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线索极为单薄,缺乏动人的情感力量。从爱情中取材是目前很多“微电影”存在的普遍思路,爱情是一个恒久的母题,但并不是随处皆可使用的。

作为重庆知名的旅游景点,始于宋代的磁器口历经千年变迁,沉淀了极为厚重的历史和人文的馥郁气息,一对年轻男女的爱情难以托付得起。爱情往往发生在时代的横切面,而纵向的深度拓展才更能体现历史和传承,轻飘飘的爱情扫描,倒不如亲情的隽永、乡情的温煦更具有历史纵深感。磁器口的码头、老街、青石板、木楼古风淳朴,从宋元的朝代更替到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抗战大后方名士往来之地,多少悲欢离合、生死契阔在此上演,新时代变迁中又有多少可圈可点的故事。《磁器口》的创意忽略了对厚重历史和现实人生的挖掘。男女主人公犹如局外人一样带着观众在磁器口走马观花,爱情主题的使用未和主体诉求契合,背离了“微电影”的叙事本质和故事内核。受技术和预算的限制,故事创意对微电影的叙事更重要,左右着微电影的成败,所以,只有紧扣主题又短小精彩的故事叙事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微电影。

二、原创音乐突出,使该视频形态杂陈,定位不清

该视频中使用的主题歌曲《磁器口》,是本土音乐人“重庆孩子乐队”的原创作品。从歌曲表现来说,词曲都很有特色,是一首比较优秀的本土原创音乐。在该短片中,这首歌曲表现突出,成为了《磁器口》中最大的亮点,其中,乐队反复出镜,更强化了这首音乐在视频中的重要性。但也因为主题歌曲的突出和醒目,使本来情节碎乱的故事,叙事性更加削弱,视频更像一个音乐宣传片,但作为音乐宣传片,其音乐表现又是不完整和断断续续的,让这首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大打折扣。主题音乐不时突然响起,又不时戛然而止,让观众始终处于一种间离状态,无法进入叙事,也难以体味音乐的魅力。笔者认为,与其在定位上暧昧不清,不如干脆做成一个MTV式的音乐片,对音乐进行完整统一的演绎,取代讲故事的需要。如果这个视频短片的初衷是为了对磁器口做一个推广和宣传,相信这首音乐MTV完全能够胜任。所以,《磁器口》作为微电影的自我提法,是没有体现微电影的美学特征的,那么是否可以作为电视散文,抑或音乐MTV?其成片表现乏善可陈,根本问题就在于自我定位不清,使其形态杂陈,无论作为哪一种类型形态来看都有所不足。客观地说,其从视频表达上是和音乐电视的形态特征最为接近的。

三、民俗元素矫情做作,缺乏真诚和真实的力量

《磁器口》有意识地突出了传统的民俗元素,出现了川剧、重庆评书、渝绣、剪纸、糖关刀等民俗文化,游客在磁器口古镇经常能够见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但创作者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演绎不足,“对传统民俗文化形式蕴积的内涵和意义缺乏透彻理解,会出现伪民俗的现象,在对外传播中会形成文化观念理解的误差”[3],在《磁器口》川劇表演段落中,花旦的扮相明显不符合川剧的扮相规范,传统川剧的旦角头上有包头,会贴片子来改良脸型,但视频里的旦角头上的包头时而有时而没有,演员裸露着胳膊,戴着假睫毛,颈上挂着具有现代气息的彩色项链,花旦脸上的腮红随意涂抹;在川剧里花旦的常规妆容是以鼻线为中心,两边浓,中间淡,靠近鼻子处腮红淡,然后从鼻子往脸颊头发过渡,越来越浓,是渐变的,此外,视频中花旦的台步和身段都不规范。实际上,这个视频拍摄中可以选取川剧的老演员,甚至民间的川剧爱好者的演出,相信更能够体现川剧这种传统文化样式的巴渝风味。

重庆笑星“刘卫东”凌淋①,在片中有说重庆评书的段落表现,成为了媒体宣传的亮点。该评书切合重庆本土文化,表现尚佳,但评书这一段在片中的穿插过于生硬。可能是基于凌淋在本土观众中的人缘和知名度,创作者有意识地给评书表演场景和说书人凌淋过多的镜头,抑或说,短片创作者被重庆本土笑星凌淋的名气一定程度地绑架了。较为完整的评书在视频中充满了地域文化广告的野心,若出于宣传的需要,也要削弱评书的画面内容在段落中的分量和比例,对于评书表演的精彩场景创作者若实在不能做到忍痛割爱,也可以通过声画分离,保留评书的声音语言内容,补充其他画面信息来淡化较为明显的广告宣传目的。

四、视频影像风格不统一

《磁器口》视频影像画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色差,后半部分大量使用偏红和偏黄的色调,与前部分自然光线拍摄的画面有明显的差异。后期调色太过,整体风格缺乏协调统一性,可能导演有MTV风格的偏好或者拍摄MTV的经历。从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红色沙漠》后,影像色彩的造型和隐喻功能已经得到电影创作本体语言的确认,《磁器口》中对天空进行大面积红色后期处理,男女主人公的再次相遇与相爱的段落,也沉浸在这种红黄色的主观色系中,从影像的表意需求来看,显然创作者是为了追求画面的唯美性,微弱的暖红暖黄光源色能够烘托人物情感的温馨和美好,但是,红色、黄色这种非自然光的光源色的过度使用,会带来心理上的梦幻感和不真实的效果。这种对色彩基调和色彩图谱的不稳定把握,使该视频中色彩的现实性空间和表现性空间屡屡交错,画面的唯美不仅仅是进行技术上的简单调色,更多是通过构图、场景的布置、画面前后景的关系、镜头内外的调度而实现的。

五、视听剪辑不规范与无规律

创作人员在视听剪辑上存在着不少问题,转场的无规律的硬切,使影片的过渡衔接显得突兀不够流畅。例如第一个段落,视频短片第3分44秒处开始,女主角透过剪纸看到正在给游客讲解的男主角的画面到“重庆孩子乐队”演唱共10个镜头。镜头4(女主角目视前方)和镜头5(乐队演唱)之间显然是断裂的,两个镜头的连接没有逻辑关系,“重庆孩子乐队”出境的画面显得突然,使叙事情绪和叙事氛围产生强烈的间离性,入戏不深的观众更有疏离感。后几个镜头“重庆孩子乐队”演唱画面和花旦演出画面交叉剪辑,花旦出镜的场景更缺乏逻辑依据和心理依据,因此,这个段落的剪辑整个显得凌乱无序。

再如第二个段落,视频短片第5分05秒处开始,女主角独坐凝视的画面到茶杯特写“磁器口”几个字共11个镜头,镜头1和镜头2(磁器口黄昏的小巷)的音乐情绪不统一,现代性的音乐戛然而止,民俗性的音乐突然出现,音乐情绪不流畅连贯,可以修改为前一段音乐提前停止或者减弱处理,音乐留空白呼吸,第二段音乐再渐起。镜头3(说评书)的突然切入显得很突然,很明显说书人的出场在前面没有逻辑关系的铺垫,也没有时间和空间顺序的交代。女主角的行动是这个视频短片的主线。此处的剪辑没有遵从主线驱动原则。正确的剪辑顺序应该调整为:镜头2连接镜头5(女主角在听评书),全景切近景后,再切换成镜头3和镜头4(说书人),这样的剪辑切换才符合叙事逻辑和观众的心理逻辑。此外,在《磁器口》中,传统元素表现比较充分,但现代性表现明显不足,对画面信息的呈现,如果能增加一些时代赋予的新特点和现代化气息,更能够展现出磁器口传统和现代化交融的特质。

六、结语

作为宣传重庆市知名旅游景区千年古镇磁器口的作品,《磁器口》体现了它宣传目标的期望值,相关组织人员和工作人员在创作中也付出了积极的努力。媒体宣传报道中指出微电影《磁器口》是“最美沙坪坝”系列微电影首部作品,也是以微电影方式创作城市形象宣传片“巴山渝水”计划的开篇之作。该片作为“微电影”的定位,其创作观念和表现手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若作为主流媒体宣传的微电影的范本时,这个创作观念的误区难免会形成不良的导向,不利于当前微电影创作的健康发展。微视频作品《磁器口》的创作观念和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作为进入公众视野的并被广为宣传的微电影文本,就更需要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以免对微电影创作形成误导,影响微电影创作意识和创作观念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霖,邢强.微视频的青年亚文化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0(3):95-99.

[2] 微电影[EB/OL]. 360百科,http://baike.so.com/ doc/5338243-5573682.html.

[3] 鄭静,王晓宁.当代影视广告的民俗表达[J].新闻研究导刊,2015(11):3-5.

作者简介:郑静(1974—),女,重庆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

①凌淋是重庆本土知名艺人,本为曲艺演员,2000年因在100集栏目剧《街坊邻居》中饰演“刘卫东”而成名,“巴渝十大笑星”之一。

猜你喜欢

微电影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分析
论微电影的美学和传播价值
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产生及发展策略
浅析当代微电影传播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微电影的发展生态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全媒体时代微电影商业元素探析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