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治理看老年抑郁及焦虑的防治方法

2020-09-10冯荣欣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会心态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近年来涉老群体问题在我国越来越频发。伴随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由于大脑功能的退化和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85%的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抑郁是威胁老年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及高龄化,这种威胁将越来越大。社会以人为本,治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事务,治理的过程是多元主体的群体决策过程,治理的路径之一是面向人的心理建设。本文从老年抑郁一点切入,讨论如何从社会的角度进行老龄化社会的治理。

关键词:老年抑郁;老年焦虑;社会心态; 群体决策

社会治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引起重视社会治理是由多元主体通过包括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在内的多种方式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在今天,社会治理要系统性地、有计划地解决社会治理主体、客体以及治理过程中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  国家和社会的各个层面都要开展必要的心理建设。

1.老龄化社会问题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近年来涉老群体问题在我国越来越频发。

当个体面对压力时,高的社会支持通过给予当事人直接的物质、信息和情感支持,使个体在应对压力时具备更多的资源,从而在客观上减轻了压力的水平,对个体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研宄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有密切关联。

2.老年抑郁的社会调查结论

本文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在社交网络上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老年人面临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问题现状。

2.1老年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

中国科学院在东北、华北、华中等全国七大区域,对老年人抑郁状况展开研究,发现城市社区中老者的抑郁情绪检出率高达39.86%。这一数字在北京大学的研究中得到了交叉验证。《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称,到2011年底,60岁及以上的中国人约有1.85亿,其中40%有程度较高的抑郁症状,约7400万人。

抑郁是指个体在一段时间内感到无精打采、迟缓低落的一种不良情绪体验。老年抑郁的影响因素很多,相关研究表明空巢、离异以及丧偶的老年人易患老年抑郁,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甚至丧失, 很容易对生活和生命产生厌倦情绪。比如常见的老年性疾病 :视力减退(包括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变等)、痛风、心脑血管病、癌症等 ,患病老人有四到五成的可能出现抑郁状况。

养老也离不开子女。愿意在养老院、老年公寓、社区养老机构等地方度过晚年的老人,只有2.2%。剩下的人都离不开子女,而要求子女同住或住在附近的老人,占比高达81.6%。但现实却是:老年人群体中,36.8%与配偶单独居住,9.2%独居,近半老年人缺乏子女的关照。老年人社会活动减少,比较依赖孩子,如果孩子不能给予照顾和关爱,也容易诱发部分老人的身心问题。

2.2通过心理学手段解决老龄化社会中老年焦虑的手段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填写调查的中青年人群中,与老人的见面频率频繁的人居少数,大部分人与老人的见面频度处在一年2-10次。其中,10-20岁的青年人相较于30-40岁的中年人与老年人的见面频率更少;

(2)填写调查的中青年人群中,与老年人关系普通-较好的人居多数,非常亲密的则偏少一些。其中显然中年人与老年人的关系更为亲密。

(3)总体来看,大部分人有将老年人留在家中照顾的意愿,其余的人则希望有保姆来照顾老人或者送到养老院。

笔者认为,想要通过心理学的手段来解决社会中的老年抑郁问题,最为有效的便是从老年人的人际关系入手,其中家庭因素最为重要。

3.研究结论

社会支持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这已经在研宄者中达成了共识。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在增进个体心理健康方面有重要作用,能缓解个体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结合本次研究搜查的文献及调查,笔者认为在社会治理上,可以通过结合心理学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从根本上尽量规避老年抑郁的病发

文化知识、身体健康这些因素我们难以控制,取决于人们个人的成长状况和生活环境,但是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中,社交问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的。在社会政策上,我们可以对于中年社交进行一些拓展,鼓励人们同他人进行交流,从而建立较为稳健的深层关系;

3.2增强老年人的社会自信

由于失去工作,老年人退出社会视野,失去了许多的关注;社会的变迁,淡化了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联系,使得双方互相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相理解,导致了老年人与现代社会的主体产生脱节。政策上,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各个工作场所开放老年人就业机会,一方面也要鼓励老年人克服心理障碍,去参与一些工作。在与年轻人的联系方面,我想或许可以针对中年人进行适当的科普和教育,让中年人作为链接,加强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联系。

3.3若老年人已患上抑郁症,更应适当处理

由于历史上传统的观念和偏见以及精神疾病的复杂性,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被贴标签,常常受到严重的歧视,为患者回归社会生活带来障碍。 我们在改善病人的治疗环境上一定要有大的举措,让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空间布局、氛围、语言交流等都做到温馨有爱,有利于老年人在这里恢复身心健康。

有句话说得好:“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的明天”。全社会都应该重视老年人的身心问题,让他们有一个温暖舒适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晓芬,陈晓,杜秀荣,李延翠,苏爱华.老年人心理安全感与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研究[J/OL].全科护理,2018(16):1924-1926[2018-06-28].

[2]陈玲玲,曾慧.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在老年抑郁评估中的应用现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12):13-16.

[3]辛自强.社会治理中的心理学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18,26(01):1-13.

作者简介:冯荣欣(1967.4-),女,汉,河北保定,副教授,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管理学、经济学。

猜你喜欢

社会心态
习近平同志心理学的相关论述及其启示
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影响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与培育维度探析
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失衡现象评析
九一八事变后知识精英与东北民众的社会心态
谣言倒逼“真相”?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浅析APEC会议期间网络用语折射出的社会心态
浅析中学生社会心态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