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保护《青原山传说故事》的思考

2020-09-10罗宛青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传承保护民间故事

摘要:一千三百多年以来,随着青原山佛教禅宗的弘扬和致“良知”心学的传播,青原山成了历史文化名山。青原山及周边地区,刘行思、王阳明及当地一些文化名人在民间逐步形成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故事,或群众口传,或文字记录,流传到今天,成就了包含禅宗文化、理学文化、名人文化、山水文化等多种内容的庐陵文化。

关键词:青原山传说故事;传承保护;民间故事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南方、距离市中心城区10公里处,有一座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青原山。一千三百多年以来,随着青原山佛教禅宗的弘扬和致“良知”心学的传播,青原山成了历史文化名山。青原山及周边地区,刘行思、王阳明及当地一些文化名人在民间逐步形成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故事,或群众口传,或文字记录,流传到今天,成就了包含禅宗文化、理学文化、名人文化、山水文化等多种内容的庐陵文化。

一、“青原山传说故事”的基本内容

“青原山传说故事”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四个方面:

1、自唐朝神龙元年(705)始,青原山肇建了安稳寺。唐开二年(714),广东南华寺禅宗六祖慧能的得意弟子行思回青原山净居寺开辟道场,广收信徒,宣扬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南宗禅法。创立了南禅青原派系,影响深远。这一时期,就有故事传说《七祖倒插荆》、《六祖收徒》《行思为什么没有袈裟》、《庐陵米价》等。

2、明朝中期,王守仁任庐陵县令。工余,他在青原山净居寺向门徒传播致“良知”心学,很受欢迎。此后,江右王门吉安籍三代弟子,先后在青原山开青原讲会,建阳明书院,使青原山成了阳明心学的研习传播中心,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青原山誉为“江西杏坛”。这期间,有了《开门便是关门人》、《山中花树》等故事传说。

3、青原山及周边山岭有奇石、泉瀑、水井、亭塔等自然、人文景观,依附在景观上的有《试剑石》、《玉皇庙》、《出木井》、《飞来塔》、《五笑亭》等故事传说。

4、历代名宦儒士进青原山瞻仰游览,留下墨宝、诗文。当地涌现出了一些历史文化名人。这些人文华彩,有的也形成故事传说流传,如《文天祥青原留墨宝》、《天在山中》、《天牛山上西状元》等。

二、“青原山传说故事”的社会意义

“青原山传说故事”从唐代以来,一直在当地少数群众口中流传。到清代,开始编撰《青原志略》,有些用文字记录下来,载人志书中。近年来,由于青原区设立,区党委、政府重视文化建设,重修了《青原山志》,还委托青原区政协和文化馆组织有关人员大力挖掘搜集、整理、建档民间传说故事,并于2014年正式出版了《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滿幻想的叙事体故事。“青原山传说故事”则是庐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地方特色,有研究、弘扬中华民间文学价值;着重记录了南禅宗的禅章,而禅宗是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有介绍、宣扬正宗宗教信仰的价值;记录了王门致“良知”心学在吉安传播一万多年,使吉安誉为“理学之邦”的缘由,有研讨客观唯心主义的学术价值;流传了许多附属在自然、人文景观中的传说故事,有研究、启迪人生智慧的价值。

此外,“青原山传说故事”流传悠久,内容丰富,融进了吉安的文化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生活。而青原山又是4A级风景区,是一代代表性的吉安“名片”,对宣传、促进吉安经济社会发展能起积极作用。如今,中共吉安市委、市人民政府编制了“三山一江”旅游战略,青原山列为“三山”之一。2014年,青原山景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此,搜集、整理、保护“青原山传说故事”,不但给人们艺术享受、智慧启迪,而且对了解弘扬祖庭禅风、心学之光,宣传“山川第一江西景”的仁山智水,促进吉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多种学术研究和现实积极意义。“青原山传说故事”现已收集42篇,并于2017年11月成功入选为江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三、 “青原山传说故事”传承保护短板

我国改革开放40年,科学技术逐渐成为第一生产力。在去除封建迷信糟粕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流失了相当一部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教育让人们对宗教文化早已淡漠甚至反感,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对佛教禅宗、阳明理学了解甚少,愿意研究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对“青原山传说故事”兴趣自然也不浓厚。

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下,经济效应不强成为阻碍“青原山传说故事”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传说故事往往是口口相传,无外乎以出版书籍、网络期刊等收益方式为主,效益模式单一。缺少经济利益的加持势必会影响其社会关注度。

比较优秀的“青原山传说故事”创作和讲述人大多已是高龄,人数成逐年递减态势,传承人面临后继乏人。

四、“青原山传说故事”的保护

(一)促进“青原山传说故事”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几乎民旅游景点都有与之相关的传说,将这些故事性元素准确把握,灵活总结到现代文化产业中,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魅力元素。例如杭州西湖一直是比较出名的景点,而西湖断桥更是散播着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恨别离,这一民间传说的应用可以使得原本魅力无比的西湖更具特色,许多游客纷至沓来,感受美丽爱情般的“断桥残雪”。由此,许仙白娘子的民间爱情传说,更是直观的刻画了西湖、断桥、雷峰塔等景物,且湖的高塔、西湖上若隐若现的断桥、桥边纷纷洒洒的白雪,逐渐成为当代青年感受爱情、诉说情感的象征。

(二)为“青原山传说故事”进行多元化的宣传。对“青原山传说故事”进行修撰整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纳入校园课本读物,融入景区讲解员的解说词中,印入青原区旅游宣传册,写入当地基层农民剧团的创作剧本里。联合企业制作针对“青原山传说故事”改编成电影,开发制作动画视频、及动漫周边。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许多原本需要面对面交流的内容如今已逐渐“网络化、虚拟化”,民间传说故事的讲述空间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转移了阵地。对“青原山传说故事”的保护应该转换思路,讲故事并非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民间传说故事的唯一形式,利用“青原山传说故事”的内容对其进行新的艺术表达,从而形成其现代价值的转化,顺应“互联网+”潮流,充分利用直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手段,向更多的群众展示“青原山传说故事”的历史文化魅力。

(三)记录和保存“青原山传说故事”时应注意科学性。记录保存仍是当下最可取的保护方式。将头脑里储存了大量“青原山传说故事”传承人的讲述用文本记录下来,他们一旦过世,这些文本就成为了其生命和遗产的延续。然而在对“青原山传说故事”的采录整理过程中,会出现文字记录者将传承人口述的故事进行删节、加工甚至是再创作的现象。乡土气息浓厚的民间传说故事摇身变成文学味浓、语言雅致、形象圆润的书面文本。民间文学有其本身多变而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随意修改容易失去原有的寓意。

(四)加强传承人、听众、讲述现场与叙事传统构成的共同体进行研究。探索“青原山传说故事”传承人的养成过程及其所在社区、村落讲述传统的特点。因为在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保护的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以传承人为代表的一种讲述环境、讲述传统。

参考文献:

[1]谢晓莺.关于广西发展特色旅游及其资源开发问题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4)

[2]贺德红,方世敏,刘静江.旅游对民族旅游地文化影响探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作者简介:

罗宛青(1989-)女 汉 籍贯:江西省吉安市;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群众文化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传承保护民间故事
让民间故事成为培养幼儿文学想象力的沃土
十二生肖·鼠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服务成长:“民间故事进幼儿园”
宜兴紫砂原料市场的开采现状与保护创新研究
隆尧招子鼓传承保护研究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
民间组织在粤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分析
古村镇调查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