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价值

2020-09-10刘其翠张小茹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成效循证护理

刘其翠 张小茹

摘要: 目的 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价值。方法 随机筛选的60例病例,均为本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各3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干预成效。结果 与对照组80%的护理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6.7%的护理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7%(P<0.05)。结论 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循证护理,可提升疾病转归效果,保证患儿治疗安全,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循证护理 ;成效

新生儿缺血性脑病为临床多发病,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出现窒息情况而导致其大脑组织缺氧或者缺血而引发的脑部疾病。疾病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有较大的威胁,致死率较高,且可能遗留智力障碍、肢体障碍或者大脑瘫痪等后遗症[1]。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在积极诊疗过程中,需要给予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本次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将循证护理干预应用在临床中,分析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的60例病例,均为本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出生日龄2-20d,平均(10.7±3.7)d。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出生日龄3-23d,平均(11.0±4.1)d。纳入标准: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且经临床综合检查确诊;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者;临床资料不全者;患儿家属不同意参加研究者;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订知情同意书。分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根据协助医生做好吸氧、给药及监测生命体征工作,同时,注意营养支持监护,并做好家属的心理支持工作。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循证护理支持。(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小组成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经验进行分享,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知网、万方等权威网站中获取循证依据,制定护理计划。(2)提升时刻对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护,并根据患儿家属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干预,保证治疗的依从性;(3)对患儿进行按摩护理,针对患儿年龄及身体机能的特点,定期为患儿进行全身按摩,刺激其神经发育。按摩前彻底清洁双手,并保证手部温度,保证合适的力度,每天15min左右;(4)刺激护理,在病房内布置颜色鲜艳的饰物,并播放轻柔的音乐,对患儿听觉和视觉进行刺激,有助于其脑部功能区恢复;(5)康复训练,对患儿进行被动和主动的肢体训练,通过上下肢活动及翻身等训练,头部仰起训练等,锻炼其肢体协调能力,避免肢体障碍的发生;(6)认知护理,对患儿家属进行缺氧缺血性脑病知识的讲解,提升其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告知注意事項,以保证治疗配合及自我护理的科学性。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估护理成效,以患儿脑水肿、意识障碍等疾病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未遗留智力障碍等并发症为显效;以上述疾病症状及生命体征明显改善,伴随轻微并发症为有效;以上述指标未改善或患儿死亡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比例+有效比例。

1.3.2 统计两组并发症,包括智力障碍、脑瘫、肢体障碍。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n(%)为计数方式,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护理成效评估

与对照组80%的护理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6.7%的护理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7%(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来说,在积极的治疗过程中,其生命体征变化较大,且病情复杂,加上脑组织的损伤可能对疾病预后产生很大的影响,容易导致智力、肢体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2]。为此,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采取循证护理干预,通过寻找科学的循证证据,提升护理方案制定的科学性。除了常规的吸氧、生命体征护理以及病情变化观察、治疗配合等护理干预外, 还针对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进行干预,提升配合度。还通过刺激性训练、按摩护理以及肢体康复训练等措施,提升患儿疾病康复效果,有效避免疾病并发症对其预后的影响[3]。通过循证护理干预后,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其疾病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且有效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研究结果中,与对照组80%的护理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6.7%的护理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7%(P<0.05)。通过数据的方式,证实了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营养价值。

综上,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来说,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且保证病情转归。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满足了患儿的需求,能够从生命体征改善,疾病症状改善以及疾病预后改善等方面提升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转归效果,帮助患儿获得较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彭晓菊, 陈建香, 高小章,等.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v.22(S2):219-222.

[2]李皓瑾, 彭明琦. 高压氧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0, 27(1):116-119.

[3]张鹏花, 罗立倩, 潘艳艳,等. 彩超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脑血流参数中的检测价值分析[J]. 血栓与止血学, 2020, 26(3):409-411.

通讯作者:张小茹

猜你喜欢

缺氧缺血性脑病成效循证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3例临床分析
经颅彩超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MRI诊断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舒适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