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在计算中的应用

2020-09-10梁文娟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计算数形结合小学数学

梁文娟

摘要:小学阶段要想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就必须提升学生运用计算法则的熟练度,运用数形结合对学生理解算式意义及运算法则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对学生感悟运算规律的内涵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以结合实际教学为出发点,分析了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计算中的应用,以期为各位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计算

当前,人教版教材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运用较多的情景插图,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生动的状态下进行数学学习活动,这就为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来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计算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如:教师反复讲述算理,学生仍然不明白等情况,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解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提供了有利保障。

一、在理解算式意义中运用数形结合

数学算式作为数学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性,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往往不能正确理解算式所呈现的意义,计算的起点就是算式,要想计算出正确结果就必须完全理解算式的意义。例如:在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时,教师向学生出了一道这样的题,小猴有90只香蕉,每30只装一个篮子,小猴一共要几个篮子?学生迅速列出算式90÷30,有的同学说得60,有的同学说得3,那对于得数是60的怎样算出来的呢?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受加减法数位对齐的影响,再者就是对基本的算数原理理解不透彻,9÷3=3,为什么90÷30也得3呢?针对这一问题,学生不能用固有的思维进行理解,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90÷30的意义,教师有必要引用数形结合来加强学生对算式的理解。如用90根粉笔代表90支香蕉,该怎样表示这90根粉笔呢?学生会根据经验将90根粉笔分为9份,每10根粉笔一份,随即就明白9个十就是90。然后,用粉笔表示90÷30的计算结果,若9份表示90根,则学生会以30根为一份,将粉笔分成了3份,通过教师直观的操作,学生看到9份÷3份=3,即9个十(90)÷3个十(30)=3.通过适时的插入图形,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算式的意义。因此,运用数形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理解力的同时,为学生掌握算式意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形结合理解运算法则

众所周知,通过计算单位的积累形成了数,因此,不论学生是在进行小数、分数、或整数四则运算时,其实质就是计算单位的个数。那么如何使学生理解计算法则中所隐藏的道理并且做到举一反三呢?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教师给学生除了一道题目1.5+0.4,学生得出多种答案如:1.54、0.55、1.9等,对此,教师应不要立即判断对错,而是通过数形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来进行探究,如:去超市买铅笔花了1.5元即1元5角,一块橡皮0.4元即4角,那么,应付给营业员1元9角,即得出正确答案1.5+0.4=1.9。学生脑海中出现的纸币形状,直观的使学生理解在进行小数加、减法时,应使相同的计算单位相加、减,如上题中的元加元,角加角。因此,学生进行计算时,借助不同的图形寻找答案,直观且深入的理解算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将数形结合联想进切身的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明白隐藏的本质。

三、借助几何形状,感悟运算定律内涵

运算规律作为在小学数学计算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感悟运算规律的內涵起着关键性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只停留在机械的模仿层次,缺乏理解,那么就需要借助几何形演示数的变化规律。例如,学习“积的变化规律”时,教师一般在黑板上列举出几组乘法算式,然后让学生单纯的靠眼睛去观察,以“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的大小变化引出积也随之大小变化”的规律。学生从数字中得出规律,但很明显学生理解力度不够,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一个长方形,然后进行细致的引导,如果长方形的长在不变的情况下,宽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2倍,教师随之利用演示设备将宽拉长,此时,学生发现长方形在变高的同时,面积也变大了;教师继续操作,还是以长方形的长不变的情况下,将宽在原来基础上缩小2倍,此时学生发现,宽变矮的同时,其面积也就变小了。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了运算定律的内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了有利基础。

四、运用数形结合,概括并总结计算法则

相较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小学阶段要想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就必须提升学生运用计算法则的熟练度。数与形的结合对于学生概括并总结计算法则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其借助原生态的形或具有抽象意义的形,来体现计算法则的意义和步骤,并逐渐完善运算规则,从而使计算法则的概括与总结,在数与形的结合过程中逐渐成立并发展起来,在数学计算中,学生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是建立在正确理解算理基础之上的,学生通过算理的引领,使计算法则建立坚实的基础。例如:五年级数学教材中学分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将“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运用图形直观的看到抽象的计算过程。教师让学生准备一张纸,亲自动手操作的是整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根据题意把整张纸横向平均分成三份,再纵向对折平均分成了二份,然后,把其中的一小份用铅笔按照折痕画出来,学生通过折纸操作直观的看到的是整张纸的,即x=。

为了使学生充分体验,教师还可将苹果平均切成三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平均切成二份,即苹果的是整个苹果的。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将“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的概念总结了出来。学生依靠“以纸或苹果为形”的演变,分析计算方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思维从动作到形象再到抽象的一个演变过程,因此数与形的合理结合为学生总结并概括数理提供有效依据。

结语:

总而言之,数形结合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较为实用的方法,易于学生理解,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勇于创新,将数形结合充分运用到数学计算中,将抽象复杂的问题具体简单化。从而促进小学生理解数学计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剑.让思维看得见——浅谈“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20(29):33-35.

[2]汪晶磊.浅谈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08):63-64+68.

[3]梁桂春.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8):140.

猜你喜欢

计算数形结合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经济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