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物理+”模式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0-09-10谢芳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模式物理

谢芳

摘 要:物理是抽象与理性并存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整合多种资源,优化教学手段,丰富物理课堂,不断助推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建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将其它资源融入物理教学,不仅让物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富有生机,更为学生呈现了不一样的物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模式;有效性

“物理+”概念的中心词是物理,它是物理+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具体可分为两个层次的内容来表述,一方面可将物理与符号+分开理解,符号+意为加号,代表添加与联合,表明物理教学通过与其他相关生活常识、学科知识、教学工具等以深入融合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物理+”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其深层意义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推进学生形成系统的、有实际意义的知识体系,让知识真正成为“活”的知识.

一、应用数学工具,推导求解

物理和数学是两门联系很紧密的学科.学会应用数学工具,推导求解,解决物理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其中数学方法中的方程函数的思维方法、不等式法、数形结合法、参数的思维方法、统计及近似的思维方法、比例法、递推归纳法等等,都是高中物理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方法.

例如,在讲述“加速度与速度”内容的时候,我们经常需要进行v-t、s-t等图像分析,这时就可以利用数学方法中的的坐标图来进行处理.这种方法就是利用物理模型,把v-t、s-t等图像中的已知条件转换成简单的直角坐标系,建立横纵坐标轴,构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坐标图直观的理解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位移、运动、变化等等,利用数学思维理解物理问题中的情境,分析或解决某些复杂的物理过程,进而通过图形分析、简单运算、题目转换、明确解题思路、最终获得正确结论.在学习物理知识中学会应用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可以直接求出或读出某些待求物理量,测定某些物理量,验证某些物理规律,对物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高中物理来说,物理学的一些研究方法有很强的数学思想,所以学习物理的过程也是提高数学认知的过程,在很多时候他们是互通的.通过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数学工具,利用数学思维的推导求解来使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是将物理与数学进行融合互通的很好的实践.

二、结合诗词知识,主题探究

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最本质的规律,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同时物理与其他学科也有着各种紧密的联系,就物理学科和语文学科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来看,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古代诗词知识与物理教学进行融会贯通,不断地开放教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述“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这一节知识点的时候,物理与语文这两门学科间就可以进行有效、有趣的的互动与融合.通过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中国的传统古诗词作为分析内容,比如北宋词人苏轼曾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来表达自己期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语文课上我们学习到作者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从物理角度看,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首先拉开的弓具有弹性势能,拉弓时,弓发生弹性形变,弓具有弹性势能;射箭时,手一松,箭被射出,箭射出去后具有动能,因此这一过程体现的机械能的转化是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增长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能重温这一首令后人世代传颂的千古佳作,体验诗意、感受词感,让知识更好地互动起来.

通过物理和诗词知识的贯通和融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对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古诗词进行重温和复习,加深知识印象,通过结合诗词知识进行物理理论的讲解与分析,不同知识间的互动让教和学变得更加科学和生动.

三、串联地理现象,开阔视界

在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培养的是学生對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与热情,通过串联地理现象将物理课堂带入地理现象的情境,让学生打开思维,开阔视界,创新思考方式,真正将所学知识联系组合起来.

例如,在讲述“力的相互作用”内容的时候,这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本内容.我们在进行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和习题巩固的过程中,可以将地理现象中的大气运动带入理解和联系.在地理学习中,大气运动——风向的确定,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的概念,学生在理解力的相互作用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时难度很大.在近地面的风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三力平衡的过程较为复杂.这时结合物理知识中的受力分析,近地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总是与等压线斜交,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风向为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合力方向.我们可以借助对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三要素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大气运动.

通过物理知识的讲解和地理现象进行串联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综合思维,打破物理与地理这两门不同学科教学间的界限,让学生在课堂上将物理知识与地理现象进行组合学习,既可利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地理现象,也可通过地理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物理问题.

总而言之,“ 物理+”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在物理课堂上将物理知识讲解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有益的串联与融合,更好地促进物理学科与其他知识领域的相互渗透和联系,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整合,相互交互,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全面统筹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建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闫世升.“课程观”视域下的高中物理资源整合与开发策略[J].中学物理,2015(15):16-17.

[2]吴建忠.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法整合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1(6):18.

[3]苏俊.新课改视野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整合[J].考试周刊,2012(9):14-15.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模式物理
留言板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永续债券探析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