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新课程 师生同成长

2020-09-10周滢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兴趣点教育价值倾听

周滢

摘要:本文通过三方面阐述了作为一名新一代年轻的幼儿老师,在新纲要的引领下如何进行生成课程活动,如何在倾听、解读、实践的过程中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成长。并且在每一方面都摆出了大量的事例论证了教师的成长和幼儿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是在共同学习中得到提升。

关键词:倾听;解读;兴趣点;教育价值

正文:

请允许我摘录这么一段对话作为本文的引子:

智者:“你是谁?”

教师:“我是幼儿的老师。”

智者:“老师是什么?”

教师:“是幼儿的大朋友、大伙伴。相信幼儿、欣赏幼儿、引导幼儿,我试图进入幼儿的世界,我与幼儿共同成长。”

智者:“这世界将会有更多的智者,那就是教师与幼儿。”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深深的体悟到这些------!

(一)教师在学会倾听、解读中理解引导孩子

瑞吉欧有句名言:“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幼儿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作为孩子大朋友、大伙伴的我,就必须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也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灵,知道孩子的“一百种语言”,然后才能欣赏孩子,成为他们成长的有力支持者。记得一次幼儿户外活动,有一个小男孩在拼命地摇晃一棵脆弱的小树,眼看着枝条有被摇断的危险。我看见后,马上走过去,蹲下身询问孩子,然后轻声靠着他的耳朵说道:“小树快受不了了,头晕了,脖子也快断了”他立刻松开小树,内疚地走开了。其实任何一个孩子听到了这样的话,都能够接受,作为老师,不仅要帮助孩子停止一些不良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试着了解那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才能在学会倾听、解读中理解引导孩子。

(二)教师在学会观察、追随中捕捉孩子自发生成的兴趣点和教育价值

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者,面对新课程赋予我们的更宽泛更具有弹性的选择空间。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选择权到底怎么用?如何在课程中学会观察、追随即时捕捉孩子自發生成问题中的教育价值呢?例如在“叶子”的系列主题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对树叶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去大公园观察树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树叶形状的关注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预设了树叶贴画的活动,引导孩子们在收集树叶的基础上说说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象什么,和他们一起去贴一贴,拼一拼,画一画,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一件件风格各异的树叶贴画作品,尽情体现对树叶形状、颜色的想象与创新。

(三)教师引入生成课程的话题,指导幼儿小组探究

再例如大班生成课程《梦幻的夜》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前期的预设和后期的调整,将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巧妙结合,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收获和积淀了许多跟夜晚相关的秘密。

大班的孩子以小组为单位的自我学习已成为生成课程中主要的模式。因为通过前期的团讨,我发现每个孩子前期经验和当前兴趣点都各有不同,如何在课程中既体验主体又能展现出个体的学习过程呢?我想小组探究性学习是最好的方式。

四大项目组,在团讨的第一天就以自我选择的方式成立了,分别是1、夜晚里出行的动物2、探寻黑夜的奥秘3、寻找黑夜里的光4、夜晚忙碌的人。

随着项目组课程不断的深入,孩子们对夜晚的兴趣越来越浓,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刮画纸,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彩色梦幻的夜晚。还让他们做了一次黑暗中艺术家,蒙上了眼睛进行绘画,许多孩子都觉得这种方式特别新奇,在采访中说到自己蒙上眼睛绘画时的心情很紧张,手会抖,但是这种画画的方式特别好玩。在课程开展的尾声,孩子们对夜晚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清晰,都能用科学的现象来解释夜晚的形成,大家还在辩论会上自发分成两组,对黑夜和白天的自然现象进行辩论,还能用流畅的语言去阐述自己为什么喜欢白天或者黑夜的理由。辩论场面非常激烈,这个活动给每个孩子都提供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四)教师要学会与幼儿进行高水平互动

记得一次随堂的美术欣赏活动,欣赏的内容是现代抽象派作品。活动一开始我就试着跟孩子们坐在一起,成为活动的“共同体”,我首先指着前面的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前面这幅画,每个人边看边想,你从画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孩子们开始注意这幅画。作为欣赏,我不时候引导幼儿去关注画面上有什么、画什么,而是启发引导从多角度多画面去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也可以象模象样。并要求孩子从画面上感受到什么。过了一会儿,我请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他们各抒己见:“我好象看到很多双手,有些恐怖的感觉”“我觉得是各种颜色的方块很鲜艳我很喜欢”对于他们的各种意见,我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设法去“解读”孩子们的表达,并试图引起其他孩子的进一步表达。我除了在开始提出问题,因起孩子们的思考外,在过程中则不再提问,那些看似提问实际上是根据孩子们的反应,在对孩子们的反应进行解读的基础上的一种进一步的引导。整个活动,我是在积极的与孩子进行互动,从提问到建议,没有常规、规则方面的约束,但我一直会提醒他们:“请选择你们自己觉得最喜欢方式进行创作。”当你把权利和自由归还给孩子们时,他们的灵感和创作的欲望就如同山间的小溪轻盈而又风溢。在他们笔下流淌出各种图案的装饰画,有抽象的;有具象,有的让人遐想联翩;有的让人瞠目结舌。作为老师你不得不感叹他们的年轻和大胆。最后在欣赏的过程,没有绝对的权威,也没有对与错的二元认识,一个人的理解,一个人的创意,都会激发其他人的进一步思考和反应,可以说这是在彼此坦诚,敞亮的基础上的一种生成、一种激发、一种碰撞。

在倾听孩子、解读孩子中,我觉得自己越来越理解孩子,欣赏孩子,喜欢每一个孩子。为什么呢?刚从幼师毕业当老师时喜欢孩子,是一种职业的需要,还有就是人的天性,孩子漂亮、可爱,人人喜欢;现在喜欢孩子是因为自己的角色转换了,自己的观念改变了,自己的理念提升了,懂得尊重孩子,与孩子沟通很自然,让自己的工作也变得轻松、心情更愉快 在新课程的洗礼下,我愿与孩子共浴阳光,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根.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J].辽宁教育,2018,000(023):1.

[2]张晖,刘艳京,李涛.课程评价助力师生共同成长[J].教育家,2018(36):57-58.

猜你喜欢

兴趣点教育价值倾听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点
高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研究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