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2016-10-08

成才之路 2016年26期
关键词:语文教材教育价值德育

王玲巧

摘 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以感人肺腑的骨肉情唤起学生的孝心,以至情至性的人间真情唤起学生的爱心,以大爱天下的精神唤起学生的责任心,以至纯至真的爱国情唤起学生的爱国心。

关键词:语文教材;情感元素;教育价值;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6-0014-01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展现真情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较好的德育资源。能教会学生品味真情、感悟真情,形成积极的情感观,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

一、以感人肺腑的骨肉情唤起学生的孝心

在学校上学期期中考试中,初二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是《我渴望得到……》。不少学生写渴望得到父母、老师的理解,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话题。但在作文中满篇都是自己的委屈及对大人的埋怨。他们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却又不懂得首先要尊重理解别人。较多的学生把自己得不到理解的责任完全推给了父母。

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说,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对孝心的呼唤。唤醒孝心靠感悟,感悟有赖于自省。《背影》中的父亲为了儿子,再难的事情他也心甘情愿。“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是这样吃力地过铁道买橘子的,爱子之心是多么强烈,所以不管儿子是如何不理解父亲,但也多次被父亲感动而流泪。学生在品读父亲的动作、儿子的眼泪时都会被深深影响,进而反观自己,明白父母之爱其实就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之中。《甜甜的泥土》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文中的描写能触动学生的心灵,面对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他们会更明白自己是多幸福,也应该感谢和回报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的父母。通过学习有关描写家庭亲情的文章,学生感悟很深,进行深刻反思,认识到自己应该如何对待亲子关系,如何对待父母,有利于学生亲情的回归。

二、以至情至性的人间真情唤起学生的爱心

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中,特别是在语文教育中,最应该唤醒的就是对全人类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体恤情怀和悲悯意识。悲悯情怀是人类相互温暖、相互帮助、赖以生存和延续下去的基本情感和底线道德。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心中有大关怀、大悲悯,人生方有大境界、大成功。《窗》这篇小说塑造了美与丑两个灵魂,美的灵魂能让人感动,而丑的灵魂对人的触动更大,它能让人反思自己。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用心去感受人物带给我们的震撼,学会以满腔的爱善待身边的人。

三、以大爱天下的精神唤起学生的责任心

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可以有很多途径和策略。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可以利用语文课本培养学生敢于负责、勇于承担的精神。品读《岳阳楼记》,认识了一位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的政治家,那掷地有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语言,是他政治抱负的凝见,是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学习《捕蛇者说》,读到“余悲之”,明白了柳宗元作为一个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有着济世救时的责任感;欣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看到杜甫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困苦处境中,胸怀天下的情怀。这些千古名篇,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走到学生面前,也能让他们明白什么是责任心。

四、以至纯至真的爱国情唤起学生的爱国心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围绕爱国这一鲜明主题编选的课文就是要点燃学生的爱国激情,在喜与悲的精神碰撞中,产生一种强烈的爱国心。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段爱国情结。《苏州园林》以朴素的语言交代了苏州园林作为“各地园林的标本”图画美的特点。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这种美,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展现的画面,让他们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飞红滴翠记黄山》《三峡》《济南的冬天》《美丽的西双版纳》《望岳》这些文章描写了祖国辽阔富饶、秀美绮丽的风光。阅读这些文字,仿佛和作者一起游历大江南北,将祖国的伟大尽收眼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励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赴美学习,经过努力,他成为美国一流的军事科学家,并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但他始终眷恋着祖国,面对重重阻力,他没有屈服,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通过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一文,学生一定能真切地感受到钱学森的爱国情。

五、结束语

朱慕菊在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中说:“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和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我们所挖掘的情感元素,完全可以达到朱慕菊所说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建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研究,2005(03).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教育价值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