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阅读看五步”应用于小学语文

2020-09-10李静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语文

李静

摘要:“初读感知—辨字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即构成了阅读文章“由表及里,由里及表,表里反复”的一串基本动作。最终达到“学生自己能读书”、“不需要教”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学生阅读;学会阅读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阅读”,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把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重点。于是,我设计了“阅读看五步”的阅读方法。下面我就这一方法应用于小学语文,谈几点自己的见解,虽然肤浅,却完全是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一种得之于心的切身体会。

一、初读感知

学生阅读,一个一个的字以及由字构成的一个一个的词是学生首先用眼睛接触的。任何阅读行为都必须凭借文字符号,从理解字、词开始。因此,他们的识字量和词汇占有量决定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认读训练的主要目是要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点有量。教师要在平时就培养学生养成使用词典的习惯,每个学生至少得学会两种查字典的方法,并能够根据语言环境,从词典释义中挑选出适用的义项。教师还要逐步提高学生对字、词敏感的程度。所交代的这些工作教师都应该一步步的指导学生自己完成,从而,一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认读的过程,其实已经感知了课文;不过,这时感知的只是初步的,教师还需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朗读、默读、精读或分角色读等等。小学生,习惯于一个字一个音地读书,而不是所谓的“看”书。假设读的时候不用心体会,那么效果既读得慢,效率又低,我认为教学生看书,就要教会学生用眼睛快速的扫描,还要随时停下或回头重看、反复看、边看边思考或默记。

二、析题辩字

辩字,即辩别字的音、形、义。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大多数以识字为主,每个汉字都包含音、形、义三个因素,而识字教学的主要要求是一下三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义,也就是达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用。那么,如何把字的音、形、义教学统一起来呢?又如何进行音、形、义的综合教学呢?

首先,识字教学的要求就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义,进而会运用。因此,教学时,切忌将字的音、形、义孤立地教。教一个字以后,要使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在大脑中建立起牢固的联系;看到字形,能读出字音,讲出字义;知道音和义便能写出字形,使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学生初步学习生字(词)之后,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检查:

①教师说出生字的字音,令学生默写或书空并讲出字(词)义,即根据拼音联想字形和字义。

②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令学生读字音,释字义,即见字形联想到字音和字义。

③教师说出某个字(词)的意思,令学生说出字音、字形,即见字义联想出字音和字形。

析题,就是解析文章的标题。所谓文章的标题,就是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进一步审视过程。例如:《桥》这篇课文表面上是指桥以及暗示下文是在桥上发生的,更深奥的蕴意是老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处的无奈境地,对和平社会的向往,和人性的呼唤。

技巧性是解析标题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依据不同的标题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有的标题,从解析语言的结构入手。有的标题有象征或比喻意义,例如《石灰吟》、《怀念母亲》、《林海》等课文,就要找出象征物和被象征的人、物之间的联系。则有的标题中有“题眼”或关键词:,如《林海》一课中的“海”字、《画风》的“画”字、《蜜蜂引路》中的“引”字,等等,

三、问答定向

学生经过以上两步的阅读,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但毕竟比较肤浅、不成系统。问答定向的作用,在于通过有顺序的发问和回答,进行整理,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一个比较深层次系统的层面,然而问答定向,可以作为阅读入门训练的一项,易于初学者操作。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依照顺序来发问:(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怎样写的?”这是关于文章形式写法与语言的探究。(3)“为什么这样写这是关于作者写作意图及思路的探究。三个依次排列的问题,就像是依次上升的三个“台阶”,涉及面很广,即文章的内容、形式和作者构思的意图,如果学生能对三个问题作出正确、圆满地回答,对课文阅读理解过程就基本完成了。

问答一般采用一边读一边问、自问自答、与同学互相诘问的方式。问答的同时学生在课本上圈点勾画,记下思考的结果,这有利于加深内容印象,也便于日后复习。

四、深思质疑

“质疑”的提问不同于“定向问答”的提问,问题不再是事先“定向”,而是经过努力才能找到的,于是对那些只习惯上课听讲的学生会有一定难度,老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能力。例如,课文中文字表达的一些不寻常处,就要提醒学生注意。例如《乌鸦喝水》一课中,“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老师假想:如果瓶子里的水还不到一半,乌鸦还能不能喝着水呢?为什么?在假设:《小马过河》中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前几天,还淹死过我的伙伴呢?”可后面老黄牛却说“河水很浅,才刚没我的小腿”为何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呢?……思前顾后,就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小学生如能经常性的这样读文章,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感能力,增强语言感知。在训练的初期,教师可尝试着作示范来提问,学生可以仿照着作。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除了鼓舞以外,还应给予一定的评论。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择优,全班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也是精读深思的过程。这样,“思读深思—提出疑问—再细读深思—解决疑问”,如此循环往复,学生在课文的理解上也能更上一层楼,从而也会逐渐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整理复述

整理复述是阅读过程中最后一次,带有总结、提高的性质。学生还可以检查自己在学习中的出现的疏漏,从而加以弥补。

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复述以口头表达为主。复述时尽量借助于回忆,不要看书;要抓住文章的要点、重点,不用面面俱到,但求总体把握,得其精要。复述的过程,可以由学生个人操作,也可以由两名及以上学生进行合作。

学生的阅读都是经过训练才形成的。必然要经历一个由教师轻轻“扶”到慢慢“放”的过程;从学生“学”的角度说,就有一个从“死学”到“活用”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入门”到“出门”的过程。

阅读看五步的根本任务,不是实现学生由“半自主阅读”向“全自主阅读”的转化,而是,最终达到“学生自己能读书”、“不需要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梦龙与导读艺术》(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6年出版

[2]《語文导读法探索》(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3]《我的语文教学观》《教育研究》1988.9

[4]《“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探索》《语文教学前进》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

(穆棱市实验小学 黑龙江穆棱 157599)

猜你喜欢

语文
生活中的语文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