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院校学生运动风险认知状况的研究

2020-09-10潘玲谢慧松魏婷

体育风尚 2020年3期

潘玲 谢慧松 魏婷

摘要:本文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的运动风险认知状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解析,从而提出有效的建议避免和预防学生发生运动损伤。

关键词: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风险;认知状况

一、前言

体育运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大学生体育活动相对具有非限制性,且大学阶段是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安全完成体育运动并尽力达到运动目标是极其重要的一点,因此,运动风险认知调查及安全意识的培养成为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环节。

本研究对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运动风险认知进行现状调查,总结归纳出影响学生运动风险认知的因素,提出规避运动风险的合理性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学院学生合理运动提供理论基础。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的运动风险认知状况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对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个系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体育教育系160人、社会体育系80人、运动训练系80人、民族传统体育系80人,预计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91份,其中6份无效问卷,有效率达96.2%。

2.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21.0、Excel对论文中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运动风险认知现状:

从运动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来看,学生在参与运动时管理主体能力和场地器材对运动风险认知的影响是最大的;从标准差来看,在抽取的学生样本中,部分学生认为环境因素对其运动风险认知影响较大,其余学生则认为环境因素对运动风险认知影响微弱;从概念的宏观角度来看,学生认为在管理主体能力方面可能出现运动风险的概率是较大的;微观角度上,在课外体育活动上发生运动风险的概率则是最小的。综上,体育学院学生的运动风险认知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对于运动风险上的认知能够帮助我们在运动前做好防控,这样才能保障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按照科学有效的方法降低风险,形成风险意识,才能减少在运动中的伤害。我们建议在今后应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防范风险的意识,这是因为大多数的学生在今后担任体育教师或者教练员的职务,如果风险意识较低,那么在其教学或者训练时可能会存在较大的隐患。

1.不同性别学生运动风险认知的比较

男生的平均分要略高于女生,总体来说,还是男生的运动风险认知状况要好于女生,但差距不大。通过T检验发现,在环境因素这一维度上P<0.05,表明其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均值对比得知,在环境因素这一维度上,男女的均值相差0.65,是差距最大的,表明男生认为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运动风险的概率大,而女生完全相反。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是个人方面,男生对运动成绩、体型需要普遍比女生高,男生一般选择在室外运动场锻炼,因此男生在户外运动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第二是心理方面,女生由于户外天气的多变性,通常选择在健身房或室内场馆进行运动锻炼。而男生的心理水平发展的比女生快,出于对自尊的保护,男生对室外场地的需求要比女生高。我们认为男生多从事具有冲撞性、速度性的项目,其风险较高,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学习,其风险意识逐渐提高。而对女生而言,一般从事强度较低、韵律舞蹈类的体育项目,其本身的风险较低,并不需要专门的风险意识。

2.不同年级学生运动风险认知的比较

大二年级的平均值最高,但是通过维度比较得知大四年级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风险认知状况要优于其他三个年级,且与大一年级有显著差异;大一年级在场地器材方面认知状况很好,与大四年级有明显差距。

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大二与大三年级的学生是学院各项体育活动参与者的主力军,身体机能相对较强,面对潜在的运动风险时,能够更好的判断和处理,所以风险认知水平显著提高;而大一年级入学不久,专业知识的沉淀不够,对周边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因而风险认知水平比较差。大一学生学习以体操为代表的技巧类项目,出于恐惧心理,风险认知格外好于其他年级,这点与大四年级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大四年级由于面临论文和毕业的压力,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投入力降低,导致风险认知最差。但大四年级经历了实习的锻炼,在课外体育活动层面上明显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

值得关注的是,在管理主体能力因素上,大四年级在该项上面的得分最低。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由于临近毕业,大多又刚从实习岗位回来,对主体能力的管理松懈,造成自身运动体能、技能的下降;另一方面,大四年级在经过四年的学习后,对各项运动器械都十分熟悉,因此在他们眼中曾经危险的动作不再危险。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才导致大四年级运动风险认知状况最差。

3.不同专业学生运动风险认知的比较

在专业的比较上,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运动风险认知总体状况要好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运动风险认知状况最差的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而且低的幅度比较大,但是在体育课上,该系学生的运动风险认知很高。

笔者认为主要还是项目特点决定了风险认知水平的高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项目大多以对抗为主,在我们看来危险的运动在他们眼里并非如此,导致该专业学生运动风险状况比较差。

在环境因素与体育比赛因素中四个专业的学生均表现出不同的差异。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更注重运动环境,例如天气的好坏、运动时的可见度等;而在体育比赛这一因素中,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运动风险认知状况要比较好。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运动风险认知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男生的运动风险认知略高于女生。

2.大二年级学生的运动风险认知最高,但课外体育活动因素中,大四年级学生的风险认知最高,大一年级在场地器材方面的风险认知最高。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风险认知最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风险认知最低。

(二)建议

1.加强对学院学生对运动风险认知的培养,采用讲课、视频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运动风险的概念,对其准确判断并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2.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和学校氛围,学院需要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竭力完善修正场地设施以及专用的体育器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规避运动风险。

参考文献:

[1]郑旗.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6.

[2]石岩,侯婵莉.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2008 (10):66-73.

[3]陳德明,李晓亮,李红娟.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 (09):102-108.

[4]马雪明.大学生体育运动风险意识培养研究[D].山东大学,2018.

[5]秦巍峰.深圳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意识现状调查[J].体育科技,2010,31 (02):134-137.

[6]李晓亮,郑鑫,陈德明.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运动风险识别与评估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 (04):16-19.

[7]陈德明,李晓亮,李红娟.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 (09):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