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输与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标识语翻译

2020-09-10王洪玲

今古文创 2020年34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翻译

【摘要】 目前,在各个城市、旅游景点中,都有大量的汉英双语标识语,标识语是展现城市国际形象的信息载体,有着简洁、规范、正式、明了的特征,但是从当前的标识语翻译来看,滥用、误用,忽视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普遍存在,不仅无法起到提示作用,反而会对公众产生误导,出现负面影响。本文以文化传输与跨文化交际为切入点,探讨我国标识语翻译中的问题,分析文化传输与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标识语翻译方式。

【关键词】 文化传输;跨文化交际;标识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4-0090-02

基金项目: 本研究获得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文化‘走出去’视阈下的苏北城市标识语翻译策略与规范性研究——以徐、淮、连为例”(课题 编号:2017SJB1659)资助。

在经济的迅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到我国投资、学习、生活、旅游,为了方便外国友人的出行,帮助其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各个城市的标识语采用英汉双语标识。英文标识的推广不仅可以展示我国的地域特色,也可以提升我国的文化气质、国际形象,但是,在當前公共场所标识语的翻译上,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对于这一问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基于文化传输与跨文化交际视阈来翻译标识语。

一、我国标识语翻译中的问题

当前,在多数地区都已经采用了双语路标,但是,很多标识对应的地点、街道都不太规范,例如在“人民路”的翻译上,就采用了汉语拼音的标识方式,很多外国友人对于我国的汉语拼音并不了解,这种标识难以为其提供必备的帮助。还有一些企业,在品牌名称的翻译上,应用了中式英语,直接对照英语单词来翻译,没有基于英语语法来做出合理翻译。同时,在一些地铁站、公交站的报站器中,英文站名的录入也不太规范,有时候,会直接采用音译的方式,例如,将“青年路”翻译为“Qingnian Road”、澳门路翻译为“Macao Road”。综合来看,标识语的翻译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具体的翻译上,如果没有参考实际情况,就直接翻译,很容易闹出笑话。从实用角度来看,在翻译时,必须要针对当前我国标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找到整改措施,并在翻译上凸显出美学意义和跨文化元素。

二、标识语翻译的特征

标识语实际上属于社会管理用语,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同国家,在标识语的应用上,具有显著差异,在标识语翻译上,不应该采用普通文本的翻译方式,要充分考虑到外国友人的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当前,关于标识语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案例较少,代表性和说服力不足,总体来看,标识语的翻译就有几个特征:第一,功能性。大多数标识语起着说明、提示、规范的作用,以达到交际目的,无论是中文标识还是英文标识,两者之间应该对等,让受众可以根据内容来改变行为;第二,简练性。标识语的翻译与文学作品翻译不同,不需要太多的润色和修饰,只要将文本意思表达准确就可以,让受众可以在短时间内理解、接收,越是简练,帮助越大;第三,创新性。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机器翻译应用的越来越多,为用户提供了高效服务,在标识语翻译中,我国常常将一些谐音词、谚语纳入标识语中,而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外国友人很难理解标识语内容,造成了一些误会,这就要求标识语翻译必须要做到灵活多变,通过科学的方法来传达标识语的真实含义,避免直译、死译、硬译。

三、标识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沟通文化的桥梁,英语、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两者各具差异,其承载的文化价值也不同,在语言形式上,英文标识语和中文标识语都承载着特殊的文化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科学思维:我国更加偏爱抽象思维,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而西方则深受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更加具体、客观,使用严谨。

第二,道德层面:我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仁、义、礼、智、信和荣辱教育,而西方文化则倡导基督教文化,强调救赎教育、尊重上帝。

第三,个人与社会关系:在中国文化中,更强调整体,将个人纳入整体的组成,强调尊老爱幼、家庭观念,而西方国家则是契约社会,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追求平等、注重隐私。

标识语的翻译,涉及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旅游、新闻、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标识语的翻译恰当,能够让外国友人了解与我国文化相关的人文、地理、文化和文明,基于此,在标识语的翻译上,要高度重视文化差异。

四、文化传输与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标识语翻译

(一)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

翻译并非两种语言之间的单一转化,而是文化之间的交融,在翻译环节中,不仅要忠实表达原语言意义,还要表达出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任何国家、民族的语言,都与该民族的历史、文学、宗教、哲学、传说、习俗息息相关,与其他文化之间联系密切。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其背后也有深刻的文化烙印,不同民族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对世界的认知存在差异,概括与分类方式也具有不同,标志语属于语言的一种呈现形式,是民族文化的积淀产物,其背后承载着历史、社会和文化信息。鉴于此,在翻译时,必须要分析其背后的文化渊源,将其中的社会文化意义揭示出来,避免出现文化应用失误的问题。其常见的失误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文化信息的解读错误出现了语用错误,如,将“小心碰头”翻译为“Take care of your head”,希望表达“小心碰头”的目的,但是,在英语中“Take care of”是照料、照顾的含义,与景点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同,并不适合应用在这一环境中,正确的翻译方法应该为“Watch Your Head”。第二,对文化信息解读错误,导致文化出现了移植的问题。在标识语的翻译上,要充分关注到接受对象,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审美,如果忽视了这一元素,就会导致标识语翻译丧失了应用的交际功能,如,将“小草微微笑,请你走便道”翻译为“Step the flower and grass not”,这种翻译方式并不符合西方国家的表达习惯。

作为翻译人员,需要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主动了解外国文化,掌握外国文化、本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了解在翻译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文化冲击,在翻译时,要站在外国文化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加强积累,这样才能精准翻译出目的语。

(二)考虑到翻译的可接受性

标识语简洁明了,在翻译时,也要遵循这一特点,特别是公共场所标识语,在翻译时,必须要遵循可接受性的原则,既要符合跨文化交际规律、语法规范,还要考虑受众的可接受性。要满足这一要求,需要掌握目的语、源语的特征,将两种语言之间相连,找出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不同的语境中,标识语的翻译方式也各具差异,在翻译时,要考虑到文化信息因素,保留本国文化,消除语言负影响,提升翻译的可接受性。例如,对于“热烈欢迎来自五大洲的朋友”,在翻译时,应当翻译为“A warm welcome to our friends of the world”。在翻譯过程中,需要规范标识语在文化层面上的表达,语言是根治在特定文化现实中的,在翻译时,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被印刻上民族烙印,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逐步受到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影响,翻译的过程中要抓住文化心理、民族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避免翻译时出现文化内涵偏离的问题。

(三)翻译要做到文化互补

公示语的翻译过程,是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不同国度和民族的人,他们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和维方式等都完全不同,在进行交际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分歧、误解和冲突。在标识语翻译中,经常存在这样的问题:第一,文化信息之间存在冲突,信息不匹配,翻译者、受众会基于自身的文化知识来理解,出现判断上的差异;第二,文化信息存在缺省,有的词语,在源语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信息,但是在目的语文化中,并无对应信息,只是一个单一的符号,在翻译时,就必须要关注文化互补的问题。从互补理念来看,翻译的最佳境界,就是要在读者、作者之间找到融合点,在翻译标识语时,翻译人员要关注目的语文化信息、源语文化信息,强化心理沟通,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确保目的语、源语在语境信息上可以逐步靠近,从而排除文化交际障碍。

为了满足文化互补要求,在翻译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翻译方式就是对源语进行直译,再采用加注的方式来处理,这可以对标识语做出准确表达;第二种翻译方式就是删繁就简,以充分传递出源语的特殊文化内涵,既要彰显出汉语的特点,也要符合英语国家的表达习惯,如,对于“城市是我家,清洁靠大家”,即可翻译为“Keep our city clean”,这样,易于理解,也非常亲切。

五、结语

标识语的翻译对于一个国家、城市的整体形象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标识语的翻译,要做到准确、规范,翻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文化传输与跨文化交际需求,在充分理解原文含义的基础上,将原文功能准确传递出来,考虑到英语国家读者的文化习惯。

参考文献:

[1]章彩云.从文化认知视角看旅游景点的跨文化文本建设[J].中州学刊,2010,(04).

[2]杨永林,丁韬,张彩霞.双语公共标识文本的跨文化研究——来自北京地区的报告[J].外语研究, 2008,(01).

[3]申小龙.中国文化语言学范畴系统析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4]郭艳涛.从“归化”和“异化”看旅游景点公示语的英译[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7).

[5]李卫丽.河南旅游景区标识语翻译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8).

[6]周卓妮,杜方超,刘娟.旅游景点公共标识语翻译探究——以长沙宁乡花明楼旅游景点公示语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7).

作者简介:

王洪玲,女, 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翻译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翻译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