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田径运动队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

2020-09-10梁亮

体育风尚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技术训练心理训练高校

梁亮

摘要:随着国家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对于运动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高校田径运动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为了保障高校田径运动员的水平以及体能,应加强对于田径运动队心理训练以及技术训练,有效调节这两种训练的关系,进而提高田径训练的效率以及质量。同时,每当田径运动队完成高强度的技术训练后,都会开展心理训练活动,将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相结合,能够减轻参训人员的心理压力以及消极情绪。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高校田径运动队训练现状,讨论高校田径运动队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高校;田径运动队;心理训练;技术训练

技术训练是提高田径运动队田径技术以及身体状态的最佳方式,可以让高校田径运动员始终保持最佳的备战状态,迎接一系列的比赛与活动。而心理训练能够改变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缓解他们的内心情绪,使其重新恢复身体力量。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变革,训练内容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对于田径运动队的训练不只停留在技术训练方面,同时也注重了对于运动队的心理训练,让技术训练与心理训练同步进行,已成为广大田径教练员的首要任务。因此,高校田径运动队开展训练活动时,应重视心理训练以及技术的开展,让广大运动员提前适应训练比赛,进而为后续的田径比赛打下良好基础。

一、目前我国高校田径运动队现状

(一)训练与学习相互影响

目前,由于高校自身以及学校制度等,使得高校田径运动队队员存在着较大的学习压力以及训练压力,不仅要克服一些学习困难,还要始终坚持田径训练,以此获取更好的比赛成绩。而训练时间是提高田径运动员成绩的基础,若运动员受到时间的限制,只能采取短期田径训练的形式,便会制约田径运动队队员能力的提升。

(二)运动员个体差异较大

部分高校田径运动队队员的运动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他们中一部分人是依靠着自身素质以及刻苦训练,才能够让自己具有突出的专项能力,实现田径梦。但是,多数的高校田径运动队队员,他们的运动能力为二级,只有一小部分达到了一级,这也使成员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影响着心理训练以及技术训练的有效开展[1]。

(三)生源存在局限性

人们都说:“选材的成功等于训练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优秀运动人才的引进对于田径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高校由于受到国家招生政策的制约,并不能跨地、跨省招收体育特长生,而本地区的田径生并没有较多的优秀人才,导致生源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对后续的训练工作造成影响。

(四)田径训练积极性不高

许多优秀的田径运动员,都是依靠着自身过硬的身体素质以及艰苦训练,进而让自己有着过人之处。但是,很多的学生当他们加入田径运动队后,体育专项成绩便逐渐下滑,这是由于部分田径队员感受学习与运动二者并重,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形成了消极的影响,不愿参与训练,也不愿意参加田径比赛,长时间下去会荒废学生的田径能力。

二、高校田径运动队队员心理特征

(一)帮助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运动训练主要是让身体的各种器官一同配合完成运动,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够完成。此外,心理训练直接关乎田径运动员的身体发展情况,与运动员们的身体生长速度紧密相连。因此,田径教练员应注重田径队心理训练这一工作,进而塑造出更多优秀的田径运动员。

(二)帮助运动员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田径训练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品质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不仅可以促进田径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以及体能的提升,还可以让运动员更好地掌握技术技能。进而形成较强的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会在环境以及条件的影响下,逐渐变为行动情感以及动机,与运动员的心理品质息息相关。此外,由于运动员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过心理训练能够让其意志品质更加完善,缓解运动员的疲惫以及倦怠心理,为接下来的比赛以及活动注入能量[2]。

三、高校田径运动队心理训练策略

(一)重视田径参赛这一工作

绝大多数的田径运动员,并不明确田径比赛的具体任务以及目标,从而在参加心理训练时并不认真,导致心理训练的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在田径训练比赛开展之前,应当明确参赛目的以及参赛任务,让广大高校田径运动员重视田径参赛,从而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内外动机。田径运动队教练员可以举办赛前训练动员会,并在动员会中融合训练课的具体内容,结合田径队员的实際训练情况以及心理状况,展开针对性的指导以及训练,从而满足田径运动员的心理需求以及实际训练需要。通过举办赛前训练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升田径运动员对于参赛的正确认知,让其形成强烈的参赛热情以及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进而促进田径训练比赛活动的

开展[3]。

(二)注重自我暗示训练

所谓自我暗示训练,是指田径运动员运用自己的思想以及语言,对自身心理进行影响,以此更好地调控与把握自身的注意力情绪以及意志力,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让田径运动员拥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用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田径训练比赛。例如,田径运动员可以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今天一定能跑得最快;这些距离对于我来说简直轻而易举。

(三)放松训练

所谓放松训练,是指田径运动员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从而使自己的身体以及心理达到放松。暗示可以说是调节心理的最佳手段,它不仅可以让疲劳的身体得到休息以及调整,还可以有效调节田径运动员的情绪以及压力,使其信心满满的准备接下来的田径比赛,获得一个最佳的成绩[4]。放松训练的主要做法为以下内容:田径运动员采取仰卧或者是静坐的姿势,全神贯注地想象着能够让自己放松的情景。同时,田径运动员也可以用语言进行心理暗示,让自己的身体以及心理处于放松的状态。放松休息的暗示语言有以下几种:我已经安静下来了;我的大脑,我的全身十分轻松;我的心跳十分平稳且有力;呼吸越来越平稳,越来越轻松。

(四)提高自信心训练法

自信心作为田径运动队员必备的一项内容,对于田径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所谓自信心,是指运动员相信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够达成,并相信自身的运动能力,努力挑战各种困难因素,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以及目的。因此,高校田径教练员在田径比赛之前,应当引导运动员提高自身的自信心,让其掌握增强自信心的方法[5]。具体的做法为以下内容:①信心树立法。田径教练员用一些具体情境以及成功案例,鼓励激励田径运动员,让其形成强烈的自信心。②积极思维法。高校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之前会出现多种复杂的情绪,而身边一些因素也会影响着他们的主观感受。对于这种情况,高校田径运动员可以采取积极的思维方法,以此调节控制具体的思维内容,避免消极情绪的出现以及干扰。③正面词语暗示法。词语暗示能够有效调控田径运动员的自信心,而积极向上的词语暗示能够让田径运动员获取更多的良性心理状态,从而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提高对于比赛的信心以及决心。

(五)集中注意力训练

集中注意力训练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调节方法,能够缓解田径运动队队员的心理压力。所谓集中注意力,是指让人的身体以及心理关注到某一个目标,不受外界因素打扰,全神贯注地集中在某一事件上[6]。实际上注意力调控也可以说是田径运动员的一种基本心理品质,对于他们田径水平的提升有着直接影响。例如,田径教练员有计划的安排运动员在较为嘈杂的环境中进行田径训练比赛,进而让田径运动员集中注意力运用意志。完成一系列的技术动作。通过长时间的练习,能够使田径运动员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其意志得到提升,更好地分配以及转移注意力。此外,田径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变换训练内容,让运动员可以快速的从一种训练方法转移到另一种训练方法,有效提升运动员的自我调节能力。

四、高校田径运动队技术训练策略

所谓田径运动队技术训练,就是充分发挥出田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让其掌握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技术操作方法。而心理训练能够使技术动作更加准确以及可靠,提高田径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因此,在进行技术训练时应融合心理训练[7]。

(一)肌肉感知觉

需要关注高校田径运动员的肌肉感知觉,让其快速的掌握肌肉控制要领,使田径运动员能够有效地完成各种田径动作,增强各部位肌肉的感觉。

(二)技术动作感知觉

在进行技术训练时,可以加强训练田径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感知觉,让其通过视觉、听觉、肌肉感觉以及触觉,感受到运动过程的节奏以及时间。比如,在跳远中感受助跑的节奏。全面的技术训练能够让田径运动员的感知能力以及技术掌握情况得到提升。

(三)念动训练法

念动训练法需要将自我暗示以及运动表象相整合,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念动训练法是指运动员使用技术时,脑海中形成的一种感觉,并通过具体感觉完成一系列肢体动作,让田径运动员的技能更加牢固。比如,在进行跳高训练时,可以让田径运动员一边想象着跳高技术,一边用语言进行暗示。通过反复的训练,能够让田径运动员掌握更多的运动技术[8]。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田径运动队中的技术训练与心理训练十分重要,能够提高广大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以及身体状态,让其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的面对日后的田径训练比赛以及正式比赛,进而获取一个良好的成绩。同时,将心理训练加入高校田径队训练中,可以说是对体能训练方法的创新,有着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不仅能够提高全体高校田径运动员的体能素质,还能够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指导工作,使广大田径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朝着正面趋势发展,进而更好地完成田径训练比赛。

参考文献

[1]赵宇.2013年—2017年周期廣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州:广州体育学院,2019.

[2]乔延宾,孟文,黄昕.普通高校田径训练组织管理的分析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7):44–47+49.

[3]李学军,王彩平.山西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训练调查与分析[J].运动,2017(24):29–30.

[4]范传芳,葛庆焕.浅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现状及启示——以高水平田径队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7):53–54.

[5]张勇胜.高校田径短跑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训练探讨[J].青少年体育,2017(07):64–65.

[6]李志勇.高校田径运动队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J].中外企业家,2017(11):172.

[7]万国臣.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7):173–174.

[8]张春合,刘兴.基于DEA模型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效益研究——以田径项目为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32(06):77–81.

猜你喜欢

技术训练心理训练高校
乒乓球技术训练的教学探索
跆拳道心理训练方法探讨
浅析体育教学中排球扣球技术训练之我见
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初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体校训练中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