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交往空间在校园设计中的探索

2020-09-06王心悦

现代交际 2020年14期
关键词:交往精神文化氛围

王心悦

摘要: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更能满足其精神需求。针对校园中庭院交往空间的设计进行可行性分析,在目前已有的校园设计基础上,融入人性化元素,满足使用者需求,提升使用舒适度,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上,从使用者出发,多层次、全方面考虑人与环境的有机统一,让使用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关键词:精神文化 氛围 校园 交往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4-0092-02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受到各界普遍关注。可塑性高、且处于定型期的学生,在校园中成长、生活、学习,环境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作为一个提供系统性教育的社会机构,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需求打造校园环境,使其更加合理并富有人情味,达到素质培养的要求,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一、校园中交往空间的作用

1.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交往是指多人通过信息交流而相互影响、作用的过程。在学校期间,是学生智力与心理发展的高峰期,除了学习、休息等基本校园生活外,自发性的交流交往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激发个人潜能十分重要,其交际能力、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是日后融入社会,实现个人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2.满足人类高级需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校园活动空间建设逐渐增多,为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一些学校将原有的食堂、礼堂等加以改造,或是见缝插针地在校园内建造活动中心,校园规划更多考虑到校园使用者在课余时间的空间使用需求。马洛斯的需求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成就。学校教育应创造出不同层次的交流空间,营造生动活泼的环境,使学生充分交往、互动,以更好地融入社会。要让学生在多元化教育中寻找自我,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有所成就。

3.通过环境推动教学

校园作为学生最主要的活动空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应当在满足其学习、休息的功能之外,打造一个复合性的教学空间,在遵循教育共性的基础上突出学校个性元素,使其从生活中得到知识,为教学的长期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更好地推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发展立体交往,多元化地提升学生的眼界与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操,在不经意间完善与延续知识体系。为此,设计师应在校园设计中要不断运用新方法、新理念将各类交往空间灵活引入校园设计之中。

二、庭院交往空间的设置

1.满足交往

人的交往行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当交流需求出现时,往往会找寻最近的适合交流的地点,其发生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在没有指定场所时,人们可能会在楼梯间、开水房进行简短的交谈,但这并不是适合交谈的场所。在气候和室外空间相对合适时,可在居住区内的庭院举行寝室或班级、校园的小活动。而教学区的庭院空间,环境相对幽静,适宜自习、休憩和静思,也可以讨论问题,共同学习。因为教学空间内学生较多,不適合随意交流、讲话,以免打扰他人。可以合理布局校园庭院 “动”“静”区,统一规划,使其兼备灵活、通透与可调性,让人随时随地在舒适的环境中交往。

2.校园文化展现

校园环境能够展现时代特征及学校文化,舒适宜人的环境传达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要关注学生需求,丰富景观功能,让多样化的集体活动渗透在校园的景观之中,通过良好的环境,可视化和多样化的景观,激发学生走出寝室进入自然的欲望,并促进其社会性交往,加入校园活动。一个具有短暂停留功能的庭院,不仅能满足学生观赏、驻足、休憩、交流的多种需求,还有益于缓解身心疲劳,展开随机交往。应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校园文化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质,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学校是学习知识传承文化的地方,校园环境不仅要美观,还要有文化气息,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主动投入学习,交流中。要打造校园中心区,为校园增加活力与生机,传播校园理念,塑造学校精神。可以合理穿插景观节点与标志物,注重绿化美观和休憩服务设施协调统一,达到环境造人,景观怡情的作用,使环境、建筑、学习氛围融为一体。

3.提高校园利用率

人与自然是协调、顺应、持续、共同发展的关系。校园建筑与外部环境应相得益彰,充分利用过渡产生的灰空间,统筹规划与细节推敲齐头并进,设计小型活动空间作为学生的交往、学习场所,既提高了校园利用率,也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活动。在景观环境对人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对可以进行自发性讨论和随意性交流的环境、场所,学生往往显示出更多的喜爱。然而目前大多校园空间场地面积较大,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因忽视庭院空间的设计,导致空地荒废。庭院空间作为校园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沟通,它不应被局限在单一的景观功能下,要成为学生交流、学习、小憩的重要空间组成;也可与天井、中庭绿化相结合,多种景观小品多层次组合,形成开放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以满足多种功能需要。

三、人性化元素的融入

1.满足使用者需求

校园作为学生的主要活动空间,对满足学生高级精神需求、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有重要作用。在校园空间的建设中,学校应结合学生的行为心理和多层次的需求展开有效合理的规划。换言之,校园的环境设计就是做到“以人为本”,适应并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了解、尊重各类使用群体,使其在校园环境中能陶冶情操,汲取知识。因此,校园的设计,要注重发展交往空间的立体化和多元化,整合交流环境与交通环境,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兴趣需求和校园文化建设,在满足基本学习休息需求的基础上,打造出一个“教化育人”的空间,在遵循教育共性的基础上突出学校个性。

2.提升使用舒适度

在校园建筑群中,未经设计的庭院绿化大多杂乱无章,原有的树丛灌木遮挡了光线,阻挡了人群视线,庭院与周边的建筑产生剥离,破坏了校园的整体规划。而校园环境的好坏不仅关乎高校形象,也影响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舒适的校园环境是设计的基本要求,其合理性应展现在校园的方方面面。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主体,研究人同外界的协调关系,以设计出适合人的环境。校园空间应设计合理的校园道路骨架,让学生方便快捷地出行;合理安置运动设施和休息设施,推敲其布局、功能,让学生的交流休憩更舒适,体现出对人身心的关爱,同时提升视觉上的美感。

四、结语

美国建筑师沙利文曾说,“形式追随与功能”,设计的出发点是使用者的需求,人性化设计是人们对设计的最高追求,是探索如何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过程,使其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呈现出有效、高质量的生活和舒适的空间。很多时候,设计师在设计景观时会更多地专注于造型的美观而忽视了其实用功能,这有违设计的初衷。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空间的弹性,满足多项活动的功能要求,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为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率,是校园空间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校园的规划发展中,不仅要满足教学功能,还要充分体现使用者的需求。要站在人文关怀的角度,从使用者出发,多层次全方面地考虑人与环境的有机统一,让使用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参考文献:

[1]聂志勇,敖鲲.交往空间、地域特色与人性化在当代中小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探索和实践[J].建筑与文化,2019(6):169-170.

[2]刘德飞.大学校园人性化景观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4):331.

[3]陶源.山东建筑大学校园外部空间塑造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7.

[4]张文凤.改善交往状态 提升学生发展质量[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2):69-70.

[5]李南希.高校校园交往空间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交往精神文化氛围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浅探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