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要求

2020-09-02王中迪牛余凤

世纪桥 2020年2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

王中迪 牛余凤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时代潮头,观世界大势,着眼长远,创造性对网络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论述。论述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与发展,为推进网信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注入中国动力。实现网络强国这一战略性目标任重而道远,必须遵循以人民中心的价值取向,夯实网络强国的群众根基;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打造高效的网络治理格局;加强网络空间的安全建设,构筑牢固的网络安全屏障;深化国际领域交流与合作,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价值意蕴;实践要求

中图分类号 D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02-011-04

托夫勒曾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1](P.13)互联网这个链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全新媒介,以锐不可当的发展态势,逐渐融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互联网发展的前沿趋势,汲取互联网发展治理的精华,总结互联网发展治理的独创性实践经验,对网络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总览全局,分析研判网络信息技术未来发展大势,对建设网络强国作出重要论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与创造性应用。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在信息传播、科技发展、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从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实践需求中产生系统的理论体系并最终回归到社会发展进程中接受实践的检验,使这一战略思想得以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更好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推动作用,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不忘人民,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推动网络强国建设的动力,秉持着“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2](P.283)

的初心,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网信事业与民生深度结合,坚持网络信息事业“发展为民”“发展靠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把增进人民的福祉作为网络强国战略的落脚点,继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3]。最后,习近平总书记还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用发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设与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结合起来,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联动,加强网络信息化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领域之间交叉渗透,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稳步向前。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推进网信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亲自挂帅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重要举措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大力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的有效实施,为新时代网信事业发展谋大势、定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网信事业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4],网信事业的发展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网络空间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为新时代网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排兵布阵,做好网信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他提出,网络空间要接受法律法规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公民合法用网权利,营造规范整洁的良好网络环境;网络信息产业要大力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核心“命门”,切实解决技术缺陷和短板,将核心技术的供应链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类命運共同体”要重视网络层面建设,凝聚社会共识,反对践踏国际规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权益。兼顾广大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独立性,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秩序良性变革,与国际社会志同道合者共同努力,建设互信共治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注入中国动力。“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5]信息革命的浪潮促进生产力质的飞跃和生产关系的深刻调整,从横向上看引发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多领域的广泛变革,从纵向看覆盖范围和影响力较以往更广泛、更深远。我国从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短短20多年的时间,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换代,开创性的产品和服务日新月异,移动社交用户也出现了大规模增长。但是必须看到,西方主要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都将建设网络强国作为战略目标和主攻方向,积极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当前全球的互联网体系仍然是以掌控核心技术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他们干预和阻碍其他国家的信息化进程,影响世界各国间的和谐共处,制造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中国作为网络大国,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要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发挥作用,提升网络空间治理的话语权,跨越历史存在的发展鸿沟,打破信息壁垒,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国际合作对话,携手共建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将理论与具体实践融通一体,不仅强调了新时代加强网络强国建设的紧迫性,还精准布局、统筹规划,为实现网络强国宏伟蓝图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夯实网络强国的群众根基

古人云,“治国之道,爱民而已。”古今中外,人民一直是治国安邦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6]信息化时代,满足人民对网络信息发展的创新需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职责和使命。这就要求在网络强国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加快信息化普及,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投入,降低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成本,改善和提高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使数以亿计的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也要与时俱进,坚持网上群众路线,时常上网看看,及时了解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收集好想法、好意见、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提升人民群众的网络参与感。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及不满意的地方积极采取行动,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一个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上家园,为我国网络强国建设集民意、聚民心,为各项网信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好路。

(二)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打造高效的网络治理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唯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党对网络强国建设和管理的绝对领导,才能确保各项网信工作的开展始终为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为此,各地区各部门要毫不动摇地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的工作部署要求,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诚然,建设网络强国仅仅依靠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努力,把社会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必须充分调动广大网民、网络社会组织、网络企业等主体的参与热情,建立健全网络治理联动机制,开展网络生态治理专项宣传教育进高校、进社区的主题活动,激发社会各方面参与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4]的综合治网格局。

(三)加强网络空间的安全建设,构筑牢固的网络安全屏障

网络自产生之初,因其技术上固有的软硬件缺陷、应用上开放的结构体系以及管理上的人为疏漏等因素,一直存在着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前提,只有实现了网络安全才有国家安全,只有国家安全才能全面推进创新、走向发展。首先,法律是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基本手段。全国人大常委会要建立健全与互联网发展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坚持依法用网、管网和治网,对违法犯罪行为的个人和企业重拳出击、铁腕治理,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其次,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强化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说到底比的是技术、拼的是实力。所以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加大投入,优化金融、财税、人才等制度环境,加快在基础性、关键性技术上取得突破。”[7]再次,把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关。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成立专门机关来防范境外黑客的网络攻击和病毒入侵,请专业人员定期对能源、交通、金融、通信、电子政务等重要领域进行维护,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四)深化国际领域交流与合作,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迈向“万物智能互联”,有喜亦有忧。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网络霸权主义、网络犯罪、网络攻击以及网络恐怖主义等复杂性问题日益凸显。互联网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特征早已使各个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格局,在面对上述这些风险和挑战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8]建设网络强国不能闭门造车,要借助外力,加强交流,加强双边、多边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在尊重各国网络主权的前提下,坚持“四项原则”“五点主张”,积极开展国际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紧紧抓住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历史机遇,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开启的“直道超车”机会窗口,不断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攻坚克难,共同推进网络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稳定与繁荣,共同构建开放合作有序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共同分享互联网发展的最新成果,创建欣欣向荣的全球互联网新局面。

总而言之,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立足国情、紧扣时代脉搏作出的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大国领袖的责任与担当,是党中央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将以更自信、更有力的步伐迈向网络强國,让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成果更好地造福社会、服务人民。

参考文献:

[1] 黄立军.信息边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2(01).

[4] 习近平.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 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N].人民日报,2018-04-22(01).

[5]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2).

[6]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02).

[7] 沈丽丽.新时代网络强国战略的形成、内涵与实践要求[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3).

[8] 习近平.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R].2016-11-16.

【责任编辑:刘中雁】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
浅析土地确权的价值意蕴与有效途径
论精准扶贫的文化功能及其释放路径
充分认识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论“三严三实”的文化基因和价值意蕴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读懂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