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1+X”简笔画教学拓展探究

2020-08-24黄发科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3期
关键词:简笔画剪纸美术

黄发科

摘要:利用学习迁移理论进行美术创造性表现的“1+X”学习探究策略,将简笔画源知识和多种表现内容与形式的目标知识有效链接嫁接,整合优化课程资源,可以建立新的能力训练体系,让同一学科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和技能既紧密关联又相互对比,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各种美术创作形式的特点和要领,提高审美素养和艺术创造力,提升学校艺术教育质量。

关键词:学习迁移  1+X  简笔画

一、问题的提出

简笔画是通过观察、记忆、手绘等活动,提取客观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形态、动态、神态和结构特点,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洗练的笔法,表现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绘画,一般分为教学简笔画和启蒙简笔画两种,内容包含静物、植物、景物、动物、人物和故事创编等。

启蒙简笔画是利用简笔画简洁概括、简便易学的特点,让低龄儿童临摹学习,目的在于提高儿童的观察和表现力。一般美术教育专家都拒绝和排斥教授儿童学习简笔画,他们认为简笔画固定的、程式化的表达方式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力;单纯的临摹会阻碍孩子艺术感知力的发展。但是,简笔画的程式化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中国的传统艺术如戏剧、诗词、书法、国画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程式化特点,尤其是传统戏曲和中国画,程式化特征更为突出。用好了程式,同样可以创作出鲜活的美术作品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唐代画家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幽默风趣的《父与子》、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用了简笔画的造型方式,可见简笔画可以辐射无限宽阔的创造领域。

二、学习迁移的性质与原则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在进行迁移前所掌握的知识,叫源知识;学习者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叫目标知识,如果学习者将源知识运用到了目标知识的学习,阻碍或促进了学习,我们就说发生了迁移;学习迁移包含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将简笔画造型的提炼、概括、夸张、变形等源知识活用到教师设计的国画、版画、图案、剪纸等目标知识中,通过有效嫁接,发挥简笔画学习训练的基础和工具功能,摆脱其程式化的束缚,就可以实现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延伸和拓展。

(一)避免负迁移

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阻碍。简笔画简明的形象特点很容易屏蔽观察和思考,使学生在创作活动的容易照搬照抄,造成作品千人一面。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杜绝“复制”,善于“求变”,通过变形态、变大小、变动作、变形式等方法创造新形象,赋予简笔画新的生命。例如,一只简笔画的猫,可以通过改变体态变成好吃懒做的肥猫让人嫌,也可以变作骨瘦如柴的流浪猫惹人怜;可以通过改变大小变成一只老猫带着小猫,表达母爱的温馨;可以通过改变动作变成奔跑跳跃活泼顽皮或是倦睡慵懒享受萌宠;可以通过改变表现形式成为图案装饰,等等,在变中获得新的创意。

(二)激活零迁移

零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影响,有时也称为中性迁移。这一现象过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数教师习惯性地将简笔画形象作为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没有主动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拓展延伸,形成零迁移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源知识纳入目标知识系统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记忆、联想、创造性思维,打通源知识与目标知识之间的通道,实现简笔画与国画、版画、漫画、图案等知识、技能之间的迁移。

还以猫为例。新课学习内容是用版画表现“孤独”的主题,这样的目标知识与简笔画猫看似毫无关联,因为表现内容是“孤独”,学生很容易想到的是人而不是物;另外表现形式又是版画,似乎与简笔画毫无关系。如果学生没有养猫的体验,没有教师的引导,很难把猫与这个主题联系到一起。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创作时注意把简笔画与版画造型中的简练、夸张、变形等特点关联起来,启发学生运用象征、拟人等表现方法进行联想创造,学生就可能会通过从窗前看到的一只猫来表达自己的孤独情绪,并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放大正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几何体素描的学习能促进静物素描的学习,简笔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简笔画故事创编技能的形成。把简笔画作为源知识定性于基础训练的工具,其在美术学习中向目标知识正迁移的作用就可以达到有效放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如上所述,学生可以依据一只简笔画猫画出千万种变化与组合,还可以抓住其特征运用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表现,可以画出酣畅淋漓的水墨猫,也可画出趣味横生的卡通猫,还可制作五彩缤纷的装饰猫……如此“1+X”,形成无限可能的知识拓展,丰富了学习内容,增强了学习趣味。

三、简笔画学习迁移的模型构想

(一)掌握简笔画(“1+X”中的“1”)造型基础工具

研究静物、植物、静物、动物、人物简笔画的造型规律,即把握基本型的添加、连接、组合、变化等,对物象形体结构特征进行简化、概括、夸张、拟人,在临摹、写生、创作过程中提高美术观察表现能力,做到触类旁通、一形多变,进而合理构思立意,根据诗歌、儿歌、儿童故事等素材创编出具有童趣特征的插图。

(二)以简笔画为造型基础,运用卡通画、国画、装饰画、图案设计、剪纸等(“1+X”中的“X”)材料、技法创作不同种类的绘画和设计作品

1.简笔画+卡通画。卡通画要求夸张与变形、线条流畅,所包含的形式比通常意义上的漫画广泛,强调讽刺、机智和幽默,可附加或无需文字说明。迁移学习中重点探究单幅和四格漫画,主要方法是将卡通画的眼睛、发型、服饰、色彩、线条等特点嫁接到简笔画中,从而改变简笔画单纯、平淡的属性,让形象更具夸张性和表现型。

2.简笔画+国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迁移学习中,重点是运用简笔画简明、概括的特点探究国画花鸟、动物、人物的意象造型,突出中国画的水墨趣味。

3.简笔画+装饰画。装饰画是一种集装饰功能与美学欣赏于一体的艺术,都是经过夸张变形、高度提炼的图形,一般分为具象题材、意象题材、花卉题材、人物肖像题材、抽象题材和综合题材等。迁移学习中,重点是探究在静物、植物、风景、动物、人物造型基础上进行装饰美化,让形象富有节奏、韵律感。

4.简笔画+版画。版画是以笔、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迁移学习中,重点是探究把简笔画鲜明、概括的形象特征对接于纸版画造型中。

5.简笔画+图案设计。图案造型是运用点、线、面等图像符号进行艺术创作,构成图案造型的要素是点、线、面。迁移学习中,重点是探究如何运用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条理与重复、比例与权衡等形式美改变简笔画单纯的属性,创作精美的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纹样。

6.简笔画+剪纸。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方面。迁移学习中,重点是探究如何吸收中国民间剪纸的装饰性特点,把简笔画形象改造为剪纸需要的装饰性平面图案形象。

7.简笔画+其他。如纸拼贴画、树叶雕刻、心愿卡等。

四、简笔画学习迁移的两项实验

为检验学习迁移理论在简笔画拓展学习中的可行性和实踐价值,笔者在本校2019级两个社会文化艺术班学前教育方向的班级做了三个多月的教学实验,两班学生共80人,入学前除7人学过一段时间素描外,其他学生美术兴趣不高,美术基础基本为零。

(一)树叶雕刻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简笔画向树叶雕刻的迁移。利用2周8课时学习简略的植物与动物简笔画,然后依据学过的简笔画形象,运用变化、添加等手法绘制到树叶上进行雕刻,创作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在学生造型能力逐步提高和雕刻手法逐步熟练后,再进行命题创作,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创造、大胆表现个人情感和审美愿望。这项训练共用32课时,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创作主动性,作品也逐步完善起来。

(二)团花剪纸

实验的第二阶段是简笔画向团花剪纸的迁移。树叶雕刻的经历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在造型和形式表现上更有信心和耐心,结合剪纸的装饰造型特点创作团花剪纸,学生就显得得心应手,在整体布局、造型特征、装饰美感和疏密处理等方面日趋完美,刀法也逐渐成熟,这项训练持续5周计20课时。

过去,社会文化艺术班的《简笔画》课程都是按教材的单元设计要求来训练,内容单一,学生兴趣不高。采取“简笔画+”的综合性训练,学生学得有趣、有用,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较快,80%以上的学生培养了学习兴趣,磨炼了学习意志,享受了创造的乐趣,为以后的学习探究做好了铺垫。

五、小结

利用学习迁移理论进行美术创造性表现的“1+X”简笔画教学拓展探究策略,把简笔画源知识和多种表现内容与形式的目标知识有效嫁接起来,整合优化了课程资源,建立起新的能力训练体系,让同一学科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和技能既紧密关联又相互对比。这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式既适用于少年儿童也适用于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各种美术创作形式的特点和要领,提高审美素养和艺术创造力。因此,无论是教学简笔画或是启蒙简笔画,我们都不能一味地拒绝和否定,而应该认真研究,提取精华,开拓创新,让简笔画在培养学生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大美术核心素养上发挥新的作用。

猜你喜欢

简笔画剪纸美术
神形兼备的简笔画
美术篇
大嘴蛙学剪纸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
简笔画白鹭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