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对非遗“三灶鹤舞”的传承与保护

2020-08-23冯宇

速读·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舞蹈教学高职院校

摘要:三灶鹤舞,三灶鹤舞是广东省珠海市的传统民俗舞蹈,拥有700多年的历史,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清朝鹤舞的鼎盛时期到现代,当代年轻人中已经几乎没有人学习鹤舞,少数鹤舞传人都年事已高,目前只有一位青年鹤舞传承人,现在的鹤舞已经到了濒临失传的地步。文化传承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为了使三灶鹤舞得到传承,金湾区政府联合珠海本地唯一一所高职类艺术院校一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共同完成传承和保护三灶鹤舞的文化教育使命。高职院校的师生是社会青年的主力,请鹤舞传承人来学校授课传承鹤舞技艺,寻找青年代表性传承人,整理和编写鹤舞教材进行舞蹈教学,推广鹤舞成为全校公选课、以及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科目,成立三灶鹤舞表演队、承担三灶鹤舞演出任务、三灶鹤舞工作室落成等等,以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开展的一系列的三灶鹤舞教育传承工作为例。笔者阐述了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对三灶鹤舞进行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达到高校文化传承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非遗三灶鹤舞;传承与保护

一、非遗“三灶鹤舞”教育传承的现状

(一)非遗三灶鹤舞的概述

三灶鹤舞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宋代三灶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模仿白鹤的神态动作,研究白鹤的生活习性而创造出来的民间舞蹈,三灶鹤舞演绎了仙鹤临门、觅食、洗嘴、梳毛、休息、嬉戏、归巢等七个过程,栩栩如生、形象动人,并具有民俗舞蹈中造型美、舞蹈套路原生态化、歌舞乐三相合等特征。鹤是长寿的象征,鹤舞是珠海市三灶镇民间迎春接福、贺老拜寿的一种拜年方式。

在清朝,鹤舞已成为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文娱活动,整个香山县跳鹤舞唱鹤歌,三灶鹤舞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大批日军人侵三灶岛,鹤舞因战乱而逐渐衰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三灶鹤舞再度兴起,是村民春节和重大节庆活动的主要表演项目。文革时期,受到破四旧的影响,鹤舞被禁止。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开始繁荣发展,鹤舞在得到传承的同时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已近濒危。2011年,“三灶鹤舞”被评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目。

(二)三灶鹤舞传承教育工作者的现状

三灶鹤舞从2006年开始进行发掘和保护,当时年轻人中已经几乎没有人学习鹤舞,少数鹤舞传人都年事已高,鹤舞已经到了濒临失传的地步。鹤舞代表性传承人中,陈福炎老人已87岁,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人。青年代表只有谈森荣师父一人,谈师父跟随鹤舞传承人陈福炎学习并传承了三灶鹤舞技艺,2013年他被评为金湾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7年被评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今的鹤舞已经改变了“只传男不传女,只允许成年男子跳鹤舞”的传承习俗,在三灶鹤舞的发源地出现了不分男女老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舞鹤的局面,由于鹤舞的传承没有文字的记载,用口口相传的形式,仅靠现掌握该技艺的陈福炎老人和谈森荣师父教小学生鹤舞技艺,珠海文化馆联合本地高校开展鹤舞教育传承工作,寻找三灶鹤舞青年代表性的传承人。

二、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对三灶鹤舞的传承

(一)请鹤舞传承人谈森荣师父来到舞蹈专业师生课堂,现场传授鹤舞

三灶鹤舞当代青年代表性传承人谈森荣师父,师从陈福炎老人,学习的是正宗鹤舞。文化传承是高校的职责之一,高校的舞蹈专业师生有着一定的舞蹈功底,谈师父本身也有固定工作时间,需要专门请假来教学,请淡师父到高校给舞蹈专业的学生教课,能够在一定的课堂时间、教室空间、舞蹈教学中,最高效吸收鹤舞课堂内容和完成鹤舞技艺。谈师父给舞蹈基础的专业的给舞蹈专业的师生们面对面上课,传授最正宗的三灶鹤舞技艺,舞蹈师生会留有谈师父每堂课的课堂影像资料,制作成为鹤舞课堂舞蹈教学视频,方便课后观看、查阅,模仿和学习鹤舞。

(二)高校舞蹈教师编写鹤舞初级版视频教材

为了提供给更多人学习和了解三灶鹤舞文化,高校舞蹈专业老师根据鹤舞传承人陈福炎老师口述、谈森荣师父所教授的鹤舞内容,编写了鹤舞课程初级版的视频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内容,做成视频教材便于存储鹤舞影像资料和直观学习模仿鹤舞动作。教材主要分为三部分:鹤舞步伐、鹤舞手位、双鹤嬉舞,由单一基础练习到舞蹈组合。有组织、逻辑,由简到难、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示范鹤舞,便于高校学生掌握和理解,也为感兴趣的人提供了学习教材。但是想要深入了解和掌握鹤舞“人鹤合一”的境界,需要的是长时间的沉淀和不断地模仿练习。陈福炎老人一辈子都在研究鹤舞,一生追求的境界就是“人鹤合一”,这样的鹤舞传承人,值得我们尊敬,高校舞蹈专业的老师编写了鹤舞初级版教材既致敬了陈老,也让师生舞蹈教学有了视频教材。

(三)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鹤舞规定为舞蹈专业的必修课

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规定在高校舞蹈专业开设鹤舞专业必修课。让“三灶鹤舞”这一民俗舞蹈融入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课堂教学,实现本地高校对三灶鹤舞的教育传承。同时,学习珠海本地的三灶鹤舞对于学生自己是有别于其他区域的高校学生,同样舞蹈表演专业,我们的学生学习了本地的三灶鹤舞,掌握多一个舞种技能。舞蹈教学过程中本地的鹤舞文化也得到传承。

(四)面向全校师生推广鹤舞课程的公选课

高校的职能之一是文化传承,高校也是传播文化的高效场所,扩大三灶鹤舞的受众面,普及三灶鹤舞。面对全校师生,开设鹤舞公选课,学生和老师能够在学校学习传统的鹤舞,看到传统的鹤舞表演。高校师生有了学习鹤舞、了解鹤舞的机会。认真学习鹤舞的教学内容,掌握三灶鹤舞,高校的师生都有机会成为非遗传承人。

三、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对三灶鹤舞的保护

(一)舞蹈专业师生挖掘三灶鹤舞的表演内容,创編鹤舞演出作品

三灶鹤舞的整个表演活动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鹤衣道具的制作工作、开光仪式、表演仪式及火化仪式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程序就是表演仪式环节。一方面,在有限的舞台展现鹤舞表演仪式中最精彩的内容,另一方面,传统鹤舞的道具一鹤衣,因为鹤衣重,传统鹤舞鹤衣的呈现我们需要男性舞者完成。

高校舞蹈师生们创作鹤舞作品,作品完整保留鹤舞的传统内容,将鹤舞的整个表演活动搬上舞台。深入挖掘了表演中最为重要和仪式感的“开光”和贺年拜寿环节,作为整个创编鹤舞作品的高潮。当然,其中也少不了三灶鹤舞的灵魂道具一鹤衣,三灶鹤舞有别于其他民俗舞蹈的显著特点,鹤衣的舞蹈部分由高校舞蹈专业的男生来完成。創编的鹤舞作品参加了广东省的非遗游行活动和舞台演出,使得三灶鹤舞的作品形式更多元化,同时,承担参加“非遗”演出活动,不同于传统的三灶鹤舞演出形式,丰富了演出活动,增加了演出鹤舞剧目时的选择,创编的鹤舞作品也更利于高校进行文化教育传承。

(二)成立高校三灶鹤舞表演队,进行传统鹤舞表演

在高校,成立专门的三灶鹤舞表演队,学习和演绎传统的鹤舞表演,教授鹤舞的演出形式和内容:学习舞鹤,从扎马步、练武术开始,打稳基础;然后学习套路动作,戴上鹤衣,挥动鹤颈,配合鹤歌与锣鼓,一只轻盈灵动的自鹤似在河边盈盈而立,舒翼而舞。鹤舞的套路动作:清晨“出巢”,在河边“觅食”“啄吃”后“洗嘴”“梳羽”,稍事“休憩”后,与其他自鹤“嬉戏”打闹,日落时分离去“归巢”。

传统的鹤舞学习起来不是很难,有利于鹤舞的普及。表演队保留了鹤舞表演的传统性和完整性,同时三灶鹤舞有了一批批的青年学习者,鹤舞的学习者不再局限于目前的小学生,有了更多的青年学生。表演队承担了参加“非遗”的各项演出活动任务,因为三灶鹤舞的独特性,使得高校三灶鹤舞表演队有着不可或缺的表演地位。高校鹤舞表演队在演出或游行时,往往引得观众连连叫好,因为演出形式、服装、道具,足够有自己的特色,游客会主动跟青年学生表演者摄影拍照留念,学生参加鹤舞表演队荣誉感倍增,在舞蹈教学学习的过程中,实现鹤舞的教育传承,表演队演出的过程,也宣传和保护了三灶鹤舞。

(三)成立三灶鹤舞工作室,高校创建鹤舞实训基地

在高校成立金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鹤舞工作室,让高校的鹤舞教育传承工作者有了工作场所、聚集之地,同时工作室存放着关于鹤舞的各项资料。工作室是以三灶鹤舞为主题的设计,陈列着一件重要的演出道具一鹤衣,鹤衣目前只有在三灶鹤舞传习馆可以看到实物,但是现在,在高校三灶鹤舞工作室可以看到。鹤衣是高校鹤舞作品中的重要道具,同时是鹤舞的一大亮点,陈列的鹤衣很容易吸引和引起过路人的目光和驻足观望。高校又是人流集中密集的场所,鹤舞得到宣传,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根据情况自愿加入三灶鹤舞表演队。舞蹈教学的鹤舞成果,如各类鹤舞作品、视频资料、道具等,在高校鹤舞实训基地保存。四、结语

三灶鹤舞的表演形式和内容是相当完整的,但是三灶鹤舞口口相传的传承形式和传承人年事已高的现状,让三灶鹤舞濒临失传。以珠海艺术职业学院的舞蹈教学中进行鹤舞的教育传承为例,高校凭借本土文化传承的优势,在舞蹈教学中对其传承的表演形式、表演内容、演出题材、鹤舞道具等等,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挖掘。非遗“三灶鹤舞”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在高校实现了文化教育传承。通过高职院校师生们在舞蹈教学中的不断探索,挖掘鹤舞自身的文化魅力,有信心将三灶鹤舞带回大众视野,打造成高校文化教育传承的亮点。

参考文献

[1]徐进来.广东珠海地区三灶鹤舞的传承与保护[J].艺术时尚:理论版,2013(11):67-69.

作者简介

冯宇,女,珠海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舞蹈表演。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舞蹈教学高职院校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