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伯——刘邦项羽双方的功臣

2020-08-23周海涛

速读·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项伯功劳鸿门宴

周海涛

摘要:项伯是鸿门宴前后的关键人物,很多人认为他不识大体、不顾大局,没有政治远见,是一个吃里扒外的小人。事实果真如此吗?通过分析项伯、怀王之约和项羽、刘邦的政治雄心,笔者认为项伯是一个对刘项双方都有功的人。

关键词:项伯;鸿门宴;关中利益;功劳

一、项伯之人

《史记》记载,项伯是楚国贵族,是楚国大将项燕之子、反秦将领项梁之弟、项羽的叔父,出身高贵。年轻时是一个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有为青年,曾因杀人罪被张良所救,而张良曾策划过暗杀秦始皇的计划,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热血青年。由此推断,项伯所杀之人应该是为害一方的恶人,其行被张良所赞,才会有搭救之事。两人的关系为鸿门宴事件的发展埋下伏笔。

二、怀王之约

分析项伯,一定要提及“怀王之约”,因为项伯、刘邦、项羽都与“怀王之约”有密切关系,从“怀王之约”上可见刘邦、项羽的政治雄心。

1.“怀王之约”的内容

“怀王”是项梁所立的楚国怀王之孙雄心,是楚国名义上的国君。“怀王之约”的具体内容就是“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项羽本纪》),说具体点就是秦灭后将恢复七国并立的局面,除秦外的六国仍将由齐、楚、赵、韩、魏、燕宗室后裔统治,而秦国留给最先攻占关中的反秦将领,所谓的关中王实际上就是秦王。

2.“怀王之约”的魅力

怀王之约预设了六国宗室的王位继承权仍然有效,即除秦外,六国的王位已定,对于反秦诸将来说,进入咸阳,夺取关中成为“秦王”是最好的出路。但是“怀王之约”的公布,正是抗秦大将项梁败死定陶,楚军遭受重创的时候,率军攻关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尽管成为“秦王”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但反秦诸将却少有愿意率军攻关。

项羽和刘邦是反秦诸将中的例外。项羽愿意领兵攻关,一方面是为祖父项燕和叔父项梁报仇(项燕是被秦將王翦所败后自杀,项梁是被秦将章邯所杀),另一方面是提高个人声望、增加政治资本。刘邦率军人关的目的则直接得多,就是成为“秦王”。因为刘邦出身农家,在军中的威望不高,军事力量也不强,能人据关中为王对他来说是最好的政治出路。《项羽本纪》中刘邦对张良说:“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由此可知刘邦把“秦王”当作其争夺天下、成就霸业的根基。刘邦和项羽对“秦王”都势在必得,但“秦王”有且只有一个,因此按照怀王的约定,抢先人关很关键,当然人关后能够守住也非常重要。

三、有功之人项伯

1.项伯出场的背景

秦将章邯在杀死项梁后,认为楚军元气大伤,已不足虑,于是在公元207年,率领大军北渡黄河,攻打当时由旧贵族复立的赵国。赵国不敌求救于楚国,怀王于是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北上救赵,攻打秦军主力。同时派刘邦向关中进发直捣秦军空虚的老巢。

刘邦在项羽牵制秦军主力时先一步攻入了咸阳,他想以此为根据地,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于是入关后,“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用范增的话就是“志不在小”。项羽的军队进入秦地仕刘邦迟,但项羽的军事实力(40万大军)足以碾压刘邦(10万军队)加果两方交战,刘邦必败。在项羽“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之时,项伯出场了。

2.项伯帮助刘邦躲过了被灭的危机

刘邦利用项伯躲过了一场灾难,为什么这么说?张良对项伯有救命之恩,在项羽大军攻打刘邦之际,因“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夜里骑马私见张良。项伯此行的目的很单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却不料此时的张良早已不是年轻时刺杀秦始皇时的张良。张良得下邳黄石老人指点又读了其所赠的《太公兵法》,由游侠任性而成为一个“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的谋略家。张良和刘邦,两个智高情商双高的人物,一番密谋,对项伯“得兄事之”并与项伯“约为婚姻”,通过项伯向项羽表忠心:“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到诀付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做低伏小的动作,儿女亲家的拉拢,外加三言两语的忠心便让项伯为刘邦所用。项伯随即给刘邦指了一条明路,即“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项伯的斡旋让刘邦躲过了项羽40万大军的碾压,刘邦虽然失去了关中,但为后来统一中国保住了“青山”。

3.项伯私见张良无意中帮项羽实现了关中利益

项伯见刘邦时,刘邦说给项伯听、让项伯转达项羽的话是:“吾人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仔细分析这几句话,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刘邦在知道自已的士卒不足以抵挡项羽时,不得不把关中的利益让给项羽,表明自已对项羽的臣服。第二天刘邦带领百余骑到鸿门向项羽“谢罪”,这一来,证实了项伯的话。“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宴会之上,“项王、项伯东向坐……沛公北向坐”,从言语和行动上刘邦又表现出自已对项羽的降服称臣。

凡此种种,均表明项羽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关中,而且以此向天下表明,关中利益是刘邦主动让的,不是我项羽抢的,因此便没有违反所谓的“怀王之约”,项羽在天下人面前既没有丢面,也没有失义。所有这些都是项伯无意中促成的,虽说促成此事是以项羽40万大军为后盾,但如果没有项伯“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便不会有这种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的巨大利益。从这个角度看,项伯对项羽一方是有功的,而且功劳很大。这为后来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奠定了基础。

四、小结

有人说,历史是由一个个大趋势的必然和少数偶然性事件组成的,而偶然性事件可能是最精彩最有意思的。在《史记》中,对颂伯的着墨虽然不多,但刘刘邦、项羽来说,项伯绝对是一个关键人物。如果没有年少时张良对项伯的搭救,就不会有鸿门宴;如果没有项伯对张良的感恩,刘邦就不可能保全自已,更不可能保全自己的10万有生力量;如果没有项伯私见张良,项羽就不会轻而易举地取得关中利益。据此笔者认为,项伯绝不是一个不识大体、不顾大局、吃里扒外的小人,而是一个对刘邦有功,更是对项羽有功的人物。没有了项伯,历史就缺少了精彩的篇章。

猜你喜欢

项伯功劳鸿门宴
谁的功劳大
我的功劳也不小
以文本细读的视角看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鸿门宴(二)
鸿门宴(一)
《鸿门宴》:救刘邦于剑下者谁
《鸿门宴》中一个几十年来一直被译错的句子
“鸿门宴”
狭叶十大功劳化学成分分析
《鸿门宴》中的两个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