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APP 的冥想练习改善肺癌病人预感性悲伤的效果

2020-08-21汪丹丹史艳萍王丹丹康婷婷

护理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预感冥想肺癌

汪丹丹,郑 蔚,史艳萍,张 韦,王丹丹,康婷婷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450000)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位于我国男性癌症发病率之首,预后差,5 年生存率低[1]。通常病人在确诊之时就可出现悲伤反应,到病人临终阶段表现得尤为严重,这种不良的心理反应称之为预感性悲伤[2],它能加速病人癌症的发展进程,增加病人自杀倾向。经文献检索,尚未发现针对癌症病人预感性悲伤的干预研究报道。因此,探索其有效的干预方法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不断发展,使用网络的人群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人们对移动医疗应用程序(APP)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并且使用基于移动APP 的干预措施对病人和研究人员而言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和便利性[3]。本研究应用移动APP(NOW 冥想)对肺癌病人预感性悲伤进行干预,可操作性强,病人依从性高,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 年8 月—2019 年4 月入住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的肺癌病人5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 例。纳入标准:确诊为肺癌的病人;使用智能手机者;愿意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史;有酒精或药物滥用史及正在参加其他相同领域干预研究或有过冥想经历者。本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干预方法

1.2.1 观察组干预方法 首先,成立研究小组,研究小组由1 名研究负责人、3 名肿瘤专科护士和2 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组成。研究小组将4~6 例病人分为1 组进行干预,应用APP 中的“7 d 基础冥想”对研究对象连续干预7 d,地点选择在温度适宜的病区示教室。每次冥想练习持续8~10 min,练习结束后,让病人记录练习感受和当下的心情。

第1 天:奠定冥想基础。研究人员一一进行自我介绍,与大家建立信任关系。面对面建微信群,教授病人下载“NOW 冥想”APP,讲解使用方法,同时教会病人使用提问功能、打卡功能、定时提醒功能及填写“记录当下的心情”,以增加病人依从性及持续追踪病人练习情况。由心理咨询师讲解冥想的相关知识、冥想对身心的益处,教授大家冥想的方法与技巧,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并播放冥想视频让大家对冥想有初步认识。随后,开始第1 天的冥想练习——呼吸冥想。病人准备:让病人盘腿坐在软硬适中的垫子上,双手轻轻放在膝盖或大腿上,保持上身笔直,肩膀放松,下巴微收,轻轻闭上眼睛,根据音频指导练习冥想。练习结束后,首次填写相关调查问卷。本课持续时间约45 min。

第2 天:感受呼吸,享受平静。与病人讨论上次的冥想体验,确认病人均掌握APP 的使用方法。然后根据音频指导和心理咨询师一起开始冥想练习,强调练习中让身体感觉自然地存在,让任何紧绷或不适感成为冥想的一部分,让全身静静地休息,觉察呼吸,保持自然,放松自己。本次练习持续20~30 min。

第3 天:身体扫描。这个练习的意图是“在当下”,尽力如实地感受并专注所聚焦的每个身体部位,对自己的身体来一个全面而细致的关照,可帮助重建身体和心灵的和谐关系,也能很好地增强注意力和专注力的灵活性。接下来走进身体扫描的冥想练习。让病人躺在柔软的地垫上或舒适地坐着,根据音频指导练习。本次练习持续20~30 min。

第4 天:正念觉察。根据音频指导练习,保持正念,让自己不受外界干扰,找到内心的宁静,有负面念头或有声音侵扰时带着不评判的心,快速觉察它们,认识它们,与它们和平共处,使我们更清明澄澈、冷静明智。本次干预持续20~30 min。

第5 天:坚持练习。根据音频指导进行练习。练习结束后讨论如何坚持冥想练习,分享技巧,继续冥想热情。①如果清晨早起,可以试着出去走走,看看微露的晨曦,听听鸟儿的鸣叫,感受清晨的宁静,也可以晚上去看看天空的星星、月亮,感受夜晚的静谧,找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开始冥想练习;②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期望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很好的效果,冥想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冥想的过程,重要的是正在体验当下这个事实,只要坚持练习,就可体验内在的变化;③练习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随时可以通过APP、微信群进行提问,或面对面向心理咨询师咨询。本次干预持续20~30 min。

第6 天:如实接纳。接受事物本来的面目,爱自己此时此刻的样子。接纳并不意味着对不好的一切感到满意,或者被动忍受一切,更不意味着放弃改变或成长的期望,接纳是愿意看见事物的真相。开始冥想练习。本次干预持续20~30 min。

第7 天:融入生活。根据音频指导开始冥想练习。7 d 冥想练习只是出发的起点,鼓励病人将冥想融入生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保持非正式冥想练习,每周不少于3 次。为了鼓励病人,可发放小礼物奖励。研究人员与病人讨论,提供了练习的建议(如找到一个安静、舒适的练习场所;消除分心);讨论与实践相关的障碍(如不想练习、抱怨不适)及应对方法等。本次干预持续约45 min。

1.2.2 对照组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肺癌病人常规的健康指导,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提供心理社会支持等。研究结束后将冥想APP 推荐给病人练习。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设计病人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TNM 分期、性格、疾病诊断至今的时间、宗教信仰。

1.3.2 中文版预感性悲伤量表(The Preparatory Grief in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PGAC) 由辛大君等[4]汉化,包括自我意识、疾病调整、悲伤、愤怒、宗教安慰5 个维度,共26 个条目,采用0~3 分的4 级评分法,总分0~78 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悲伤程度越重,其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9,分半信度为0.842,量表为自评式,适用于广大癌症病人预感性悲伤的研究。

1.3.3 中文版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FACT‑G)[5]包括生理状况维度(7 个条目)、社会/家庭状况维度(7 个条目)、情感状况维度(6 个条目)和功能状况维度(7 个条目)4 个维度,共27 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5 级评分法,从“一点也不”到“非常”,分别计0~4 分。经验证,该量表4 个领域的重测信度均在0.85 以上,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 系数均在0.8 以上,适用于对我国恶性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测评。

1.4 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在研究对象所在病区进行,共进行3 次。在研究对象入组时对其进行第1 次调查,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PGAC 量表、FACT‑G 问卷;干预后1 个月进行第2 次调查,填写PGAC 量表、FACT‑G 问卷;干预后3 个月进行第3 次调查,填写PGAC 量表、FACT‑G 问卷。不能当场填写问卷的病人,通过微信发送问卷填写。填写完毕,研究人员检查问卷填写质量,如有疑问,向病人核实。每例研究对象平均完成问卷的时间约为10 min。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及t检验、χ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肺癌病人一般资料 干预后1 个月观察组28 例病人中有26 例病人每周完成至少3 次的冥想练习,任务达成率约92.86%,2 例未坚持练习者中,1 例因至外地求医而中止练习,1 例主诉“事情多,坚持不了”。 干预后3 个月时,有24 例病人达成目标,另外2 例每周打卡少于3 次,最终纳入研究病人24 例。对照组2 例病人未完成量表填写退出研究。观察组病人年龄(45.62±14.56)岁,对照组病人年龄(46.98±9.72)岁,其他资料详见表1。

表1 肺癌病人一般资料 单位:例(%)

2.2 两组病人预感性悲伤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PGAC 得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PGAC 得分比较(±s) 单位:分

时间干预前干预后1 个月干预后3 个月组别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例数24 26 24 26 24 26 F 组间值P 组间F 时间值P 时间自我意识28.17±2.92 28.38±2.76 22.92±2.55 28.85±2.88 21.67±1.76 27.92±3.27 42.514<0.001 58.699<0.001疾病调整8.13±1.33 7.92±1.44 6.54±1.10 8.27±1.12 5.38±1.01 7.96±0.87 23.539<0.001 40.374<0.001悲伤8.92±0.65 8.81±0.63 6.33±0.76 8.73±0.45 5.46±0.72 8.35±0.89 154.911<0.001 134.680<0.001愤怒7.00±1.14 7.46±1.03 6.00±1.02 7.92±1.04 5.29±0.98 7.96±0.59 61.501<0.001 8.562<0.001宗教安慰7.29±1.16 7.38±1.23 6.92±1.17 7.50±1.17 6.71±1.51 6.96±1.31 1.301 0.259 3.305 0.075总分59.58±5.12 60.19±4.95 48.79±3.34 61.31±3.95 44.58±3.08 59.15±5.02 76.520<0.001 169.239<0.001

2.3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FACT‑G 得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FACT‑G 得分比较(±s) 单位:分

P 例数24 26 F 值30.546 28.278 0.001 0.00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P干预前50.13±3.79 48.56±2.42 0.317干预后1 个月64.24±3.84 50.26±1.27 0.001干预后3 个月70.36±3.96 51.17±2.34 0.001

3 讨论

3.1 基于移动APP 的冥想可提高病人练习依从性

研究报道,互联网技术具有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方便快捷、简单易学等特点,且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使用网络的人群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并且中老年用户也越来越多[6‑7]。病人的依从性是指人们的行为与健康照护提供者所给予的推荐规范一致性的程度[8],病人遵医行为差、诊疗护理措施程序复杂等都可导致病人较低的依从性。对病人实施基于移动APP 的冥想计划较之于正念减压疗法减少了研究人员与病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病人可随时随地自行灵活安排练习,而且每日只需练习8~10 min,病人易于接受[9]。而且移动APP 记录课程的打卡时间及课程有无被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病人起到了监督作用,与Kubo 等[10]研究结果一致。基于移动APP 的冥想干预,病人可随时打开课程进行练习,获得延续护理,当病人对练习有疑问时,可随时通过APP 进行提问,不仅有利于病人进行自我练习调整,还可使研究人员了解病人在院外的练习情况。

3.2 基于移动APP 的冥想可有效减轻肺癌病人的悲伤情绪 文献查阅所知,目前缺乏有关基于移动APP的冥想计划对肺癌病人预感性悲伤的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病人PGAC 总分均在40 分以上,表明肺癌病人的悲伤情绪处于较高水平,与辛大君等[4]研究结果一致;干预后1 个月及干预后3 个月观察组各维度得分都呈明显下降趋势,对照组得分下降不显著,表明基于移动APP 的冥想练习对病人预感性悲伤的干预是有效的;但两组宗教信仰维度得分并未随时间推移而有所差异,可能与病人宗教信仰特征的内在固化有关[11]。在冥想过程中身心的完全放松可以帮助病人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焦虑及悲伤等负面情绪,促进病人积极情绪,而这种积极情绪有利于改善病人的身心状况,减轻其悲伤水平[12]。本研究将冥想练习纳入病人的日常生活中去,增加追踪时间,结果表明,病人坚持冥想练习的时间越久,其悲伤等负性情绪体验水平越低,就越有助于病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客观的事物,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Kerr 等[13]对149 名电信工作者应用基于移动APP 的冥想干预发现,干预后参与者压力应对水平显著提升。

3.3 基于移动APP 的冥想可提高肺癌病人生活质量 肺癌本身和对肺癌进行的相关治疗均可引起病人不适症状,造成其身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紊乱或失调,生活质量下降[1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FACT‑G 得分得到显著提升,且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是指人在生命尚存的同时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处于健康状态的一种水平[15]。通过冥想疗法,可以使病人身心得以放松,提高其应对各种压力、焦虑、抑郁、悲伤等负性情绪的效能,从而有助于病人身心状况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与Athanas等[16]结果基本一致。Athanas 等[16]发现在基于移动APP 正念冥想的长期使用者中,使用时间与基础情绪状态的积极变化之间存在关联,在长时间使用该APP之后,焦虑或抑郁的人往往会有良好的长期情绪转变,如从悲伤的情绪状态到更快乐的情绪状态,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4 小结

基于移动APP 的冥想作为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化的健康干预模式易于被病人接受,同时由于其简单易行,更能保障其练习依从性,并且可有效减轻病人预感性悲伤反应,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预感冥想肺癌
花朵的冥想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蓝的冥想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冥想》
预感
归来吧!精灵(连载四)
冥想
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