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阈下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发展模式

2020-08-20王恒杰于艺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7期
关键词:模式一带一路

王恒杰 于艺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给应用型高等教育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应用型高等教育需把握新的国际大势,全面深刻认识“一带一路”视域下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内涵与特点,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寻求政府、行业的参与,依托不同合作层面的不同类型项目设计多样化、实用化的教育国际化模式,按照确定项目-打造平台-健全机制-催生成果-产生循环效应的基本路径,成功实现国际化转型。

关键词:“一带一路”;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发展;模式;路径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并把合作内容概括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1]。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國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把“一带一路”倡议推向新的高度。“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有力支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形成的新的国际合作平台上谋求新的发展机遇,人才培养是关键性、基础性的工作之一。鉴于该倡议的具体特点,与此相关的人才培养也必然具有相应的特殊性。在此背景下,基于传统意义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探讨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1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一组既密切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厘清其相同点与不同点,便于我们找准角度深入讨论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关问题。

1.1 高等教育国际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视点和氛围的大学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上而下的变化,又有自下而上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的变化[2]。”加拿大学者简·奈特(Jane Knight)从高校层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进行定义,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在教育机构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等功能中融入国际化思维和跨文化理念的过程[3]。美国教育研究者范·德·温得(Van der Wende)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系统化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使高等教育适应全球经济、社会和世界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与挑战。针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形式的多样化,德国学者德克·范·达姆(Dirk Van Damme)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当前主要形式为学术合作研究、签订互认协议、课程国际化、学生及教师的人员流动、合作办学或在国外设置分校、远程教育等[4]。钟秉林(2013)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除了经济全球化的直接推动外,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等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动因[5]。肖凤翔、尚宇光(2012)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四个方面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基本上承袭了著名高等教育国际化专家简·奈特(Jane Knight)的观点[6]。李盛兵、刘冬莲(2013)基于简·奈特(Jane Knight)动因模式,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学术及人力资源五个维度为纵坐标,以国际组织、区域、国家及高等院校四个层面为横坐标,构成了一个二维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框架[7]。李军等人(2020)认为新形势下发展中国家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增长点,信息互通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要素[8]。侯淑霞、韩鹏(2019)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加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动态过程[9]。

1.2 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化

应用型高等教育目前并无通用的权威定义。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姑且将其界定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本任务的高等教育,它是应用型高等院校的集合,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是对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是由部分省属本科院校与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大型骨干企业联合试点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教育实践。应用型高等教育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0]。应用型高等教育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显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部分,它具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因其任务的特殊性而必然具有自身的特殊内容、路径与要求。“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化,则在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该倡议既不同于全球化背景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诸多要素,从而具备一些新的特点。

2 “一带一路”视阈下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解析

“一带一路”视阈下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目的,其基本平台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包括其研究型大学中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是此类高校及学科专业之间的跨国合作,具有如下内涵:

2.1应用性

相关高等院校及学科专业具有鲜明的应用特征,即专注于学科专业已有成果的应用性开发研究和工程技术的教学训练,培养能够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与技术合作的专门人才,包括语言文化服务、经营管理、工程技术、法律、医疗等多个学科领域,特别是与具体项目相关的领域,包括且不限于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旅游管理、关务服务、路桥建设、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这一点与普通高校的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比较集中于基础性学科的特点具有显著不同。

2.2国际性

上述学科专业均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合作项目为服务对象,以多样化的国际合作形式实施人才培养,包括留学、联合培养、教师及其他教学资源共享等,因此具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般性特征,或者说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3区域性

由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该框架下的国际教育合作相应地也表现出显著的区域性,集中于东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及东欧等主要区域,并向西欧、拉美相关国家地区延伸,涵盖汉字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东正教文化圈和拉丁文化圈。

2.4多边性与双边性

“一带一路”涉及60多个国家近44亿人口。作为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具有突出的政治、经济、教育、人文等多领域多边合作的性质,亚投行的组建以及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均具有明显的多边合作的特征,因此此类项目相关的教育国际合作也相应体现出多边性。同时,针对不同国家又有不同的具体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表现为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双边合作,这种基于双边经济合作项目的教育合作也多为双边教育合作。

2.5针对性

与西方语境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同,“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自身特点,以服务本框架内的多领域国际合作为导向,着力解决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才供给问题,因此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质量标准更加具体,同时也更具有行业化、专业化、项目化的特征。

3 “一带一路”视阈下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化:条件、模式与路径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讨论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无法回避以下三个问题,即:达成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需要具备何种条件、以何种形式(模式)与通过何种手段(路径)。

3.1 “一带一路”视阈下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发展的条件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为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与社会环境,但要真正实现这一转型,还需要非常现实、具体的条件保障,包括政策条件,行业支持、院校重视、资金和人力投入等。

3.1.1政府主导,政策铺路

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政府间的产业合作对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显著的引导作用。与政府间合作项目相配套,对应的人才培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对常规专业人才的需求,政府间合作还会产生对某些特殊领域人才的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各国、各级政府都需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可以通过向教育部门下达指令并提供专项资助的形式,让某些具备相应培养能力的高等教育机构来具体承担人才培养任务。鉴于政府间的合作可以在国家、地方等不同层面展开,且我国大部分应用型高等院校都分布在地方,相应地满足国际合作要求的人才培养的任务也可由不同层级的政府来主导协调。

3.1.2行业依托,需求导向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合作经常性呈现为相关国家间某些特定行业间的合作,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通讯、交通,地矿资源及能源领域的勘探、开采以及不同程度的加工等,即可依托合作各方行业的力量开展相关人才的委托培养或联合培养,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效率。应用型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积极加入行业协会,与行业组织共同拟定人才培养计划与方案;而行业组织各成员企业则应积极顺应行业发展要求,主动与高校合作,为应用型高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人力、物力支持,具体包括办学资金、实践教学师资、联合考察机会及经费、项目谈判机会等。

3.1.3院校为基,质量为本

近年来,不少高等院校顺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需求,在原有教育国际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拓宽合作领域,增加合作伙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截至2019年12月24日,我国高校中经教育部或地方审批开办国际合作项目的已经达到170家(教育部审批131家,各省40家),举办各类教育合作项目2000余个(教育部审批1081个,各省916个);吸收外国留学生规模达到492185人,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人数已达260600人[11]。留学生除了选择语言文化项目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其他技术型专业学习(包括学历和非学历)。但总体看起来,高校国际合作办学的开展情况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追求规模不顾质量者,许多留學生事实上不具备完成学业的能力——这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国际教育合作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对于应用型高等院校而言,不应简单地扩大留学生规模,而应该科学选择适宜项目并且严格选拔符合条件的学生加入项目,根据培养标准设计严格的培养流程以确保培养质量。练好内功,强化质量是实现国际合作转型的重要前提。

3.1.4保证投入,重点支持

应用型高等院校应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化转型发展视为学校新的发展增长点,将其纳入学校发展战略,政府也应当将其视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配套措施,是国家和地方输出产能与技术的重要基础环节。学校自身需认真规划,安排专门的资金预算,政府应予以大力支持,以充足的资金保障高校完成必要的软硬件建设,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3.2 “一带一路”视阈下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 倡议框架下的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必须顺应相关地区及国家间经济、政治和文化合作的多样性、个性化需要,“量身定制”合作模式。

3.2.1依托于单一合作项目的教育国际化模式

该模式针对具体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岗位人才需求而设计,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岗位导向,培养规格偏重于操作技能与技术,而不过度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培养对象为中外双方拟投入合作项目运营的从业人员。包括三种具体模式:

(1)短期岗位培训模式:针对已开始运营或即将开始运营的合作项目。培训对象为项目在岗(包括关联岗位)或拟上岗人员,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入职培训、岗位操作技能、与岗位工作相关的沟通技能(包括基本的合作对方的语言能力与文化认知,亦即与岗位工作相关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类教育项目一般而言时间较短、较集中,课程内容相对模块化,不涉及学历证书,有时也可不涉及各种岗位资格证书。此类模式下,应用型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接受项目方的委托提供语言文化方面的培训,其他培训内容则多由合作双方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实施。

(2)专业人才委托培养模式:一般而言针对相对长线的人才需求。培养对象为经过筛选并准备长期从事某一行业工作的人员,培养内容为系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委托方可以是合作项目的共同管理方或其中的任一方。应用型高校作为受委托人,按照委托培养合同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此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跨国订单培养模式。事实上该种模式在石油矿产勘探与开采、冶金、汽车制造、酒店管理与服务、经贸等领域已多有应用。

(3)专业人才合作培养模式:针对大型长期合作项目的基础性人才需求。合作双方基于长期的合作合同,利用双方各自拥有或者各自所在国拥有的教育资源指定联合人才培养计划,合作开展项目长期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该模式下参与合作培养的教育机构往往是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高等教育机构,可涉及交通运输、通讯、航空、船舶工程、港航管理与服务等行业领域。具体合作方式可以包括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学分互认分段培养(2+2,3+1,1+3等)、师资共享、课程共享以及教师的科研合作等。

3.2.2依托于国家间经济双边合作的教育国际化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发展和第三世界(过去称亚非拉,目前多为发展中国家或新型市场国家)的关系,而“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以理解为是我国一贯的外交政策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一次完美升级。我国与沿线国家开展广泛而又密切的双边或多边经济合作已成定势。与之相呼应,教育合作也当然应成为这种合作的重要支柱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负效应就是教育水平的不平衡。为满足经济合作对各类人才的需要,高等教育合作势在必行。当然,高等教育合作需要在不同的层面进行,如通才型人才培养(政治、历史、语言、文化、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艺术学等)、专业型人才培养(礦产资源勘探、石油开采与储运、冶金、化工、建筑、交通、物流、贸易等)。作为应用型高等院校,其优势应在于积极参与各类专业性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为国家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可具体采用以下两种模式:

(1)专业人才委托培养模式:依托国家间经济与教育合作框架,由双方国家教育主管机构协商指定教育合作框架协议,确定特定学科专业领域的委托培养计划,授权双方有关院校落实具体合作项目,并予以实施。实施委托培养的专业领域一般而言是合作的一方具有明显优势而另一方空白或相对弱势的专业领域。从目前的合作实践来看,我国有关院校已经开展或可开展的此类项目包括石油勘探与开采、中医临床、国际经济与贸易、关务服务等。

(2)专业人才合作培养模式:依托国家间经济与教育合作框架,经双方相关政府机构授权各方高等院校依据双方市场需求,确定合作领域及人才培养项目,拟定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议定合作双方各自承担的教学任务、毕业条件、学位授予条件等,并予以具体落实。该模式要求承担合作培养任务的院校间成立针对该项目的协调管理机构,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选聘专门的师资队伍,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培养目标的达成。

3.2.3依托于多边经济合作的多边教育合作模式

相关国家政府(包括具体参与合作的各国地方政府)按照多边经济合作计划和远景规划,判定近、中、远期国际化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与趋势,支持各国相关高校建立多边教育合作机制,如区域性大学联盟,主导以满足多边合作需要为目标的教育合作。在此框架下,可具体采用相互间的委托培养模式、合作培养模式。伴随着我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的不断推进,逐渐形成“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间的“教育共同体”。

3.2.4国内外高校间自主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高校主动配合国家间合作的战略要求,积极寻找教育合作的机会,选定合适的国外高校开展院校间的人才培养合作。合作院校双方都将推进合作作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办学项目。此类合作目前已有比较成熟的模式,包括学分互认、学生/师资交换、双学位、提供升学途径、开展合作研究等。此外,应用型高校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时,也应刻意选择那些已经或者拟开展跨国经营活动的企业,依托企业的人才需求设计合作办学项目,以良好的就业预期选拔吸收优质生源参加到合作办学项目中来,并依托企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3.3 “一带一路”视阈下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倡议为应用型高等院校提供了国际化转型发展的良好契机。抓住机会重新进行发展定位,积极投身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型国际合作大潮中来,是此类高校谋求进一步特色发展的重要选择。设计好符合自身特点和形势要求的合作路径,将有效推动高校建设与发展。一般而言,应用型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进程离不开“确定项目、打造平台、优化机制、培育成果、产生循环效应”这几个主要环节:

(1)确定项目: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寻找开展教育合作的项目,基于双向选择的原则,在认真筛选、科学论证的前提下确定合作的具体项目,形成明确的合作合同。

(2)打造平台:以教育合作合同为依据,建立合作各方共同参与的项目组织实施的领导机构,完成必须的人员配备,形成明确的项目实施流程和具体的合作方案(包括招生、培养方案设计、师资准备、设备设施准备、实践教学保障等)。

(3)健全机制: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根据遇到的各类问题及时开展有效沟通,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管理和沟通机制,形成常见问题分类解决的可执行预案,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与效果。

(4)催生成果: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确保各阶段任务的顺利完成和阶段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此基础上按计划完成合作项目的预设目标,并通过评估验收。

(5)产生循环效应: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不断优化后续合作方案与合作流程,产生源源不断的后续合作成果。

4 结语

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在 “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落实其高等教育职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把握机遇,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新形势下的既有发展空间并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是应用型教育机构所有成员(各大院校)都不应忽视的重要课题。在新的国际化视野下,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寻求与国家战略同向、同步的发展模式,积极谋求主动发展,形成各自独树一帜、根基雄厚的办学特色,是该类院校在心的教育竞争中赖以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的重大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 约占全球29%[EB/OL].http://www.chinanews.com/cj/2014/10-21/6699000.shtml,2014-10-21.

[2]刘道玉.大学教育国际化的选择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7(04):6-10.

[3]Knight J. Internationalization Remodeled: Definition, Approaches, and Rationales[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4(01).

[4]Damme D V. Quality issues in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2001(04).

[5]鐘秉林.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J].中国高等教育,2013(17):22-24.

[6]肖凤翔,尚宇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质及其经济动因[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8-72.

[7]李盛兵,刘冬莲.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理论的演变与新构想[J].高等教育研究,2013(12):29-34.

[8]李军,段世飞,胡科.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阶段特征与挑战[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01):81-91+116.

[9]侯淑霞,韩鹏.“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08):46-51.

[10]汪明义.担负时代使命,创建应用型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4(021):34-37.

[11]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OL].http://www.ict.edu.cn/news/jrgz/jydt/n20190412_57889.shtml,2019-04-12.

猜你喜欢

模式一带一路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