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绿色城市建设合作机制研究

2020-08-20唐雪梅马吉德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国建设

唐雪梅 马吉德

摘要: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结果。海湾阿拉伯国家虽盛产石油和天然气,但土地沙化,绿地有限,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人力资源匮乏。因此,城市建设方面仍需借助他国帮助,尤其是绿色城市建设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资源危机,绿色城市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在能源、新兴工业、农业、旅游业和贸易方面有了长足的合作,且我国在绿色城市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未来,应积极开辟与海湾国家在绿色城市建设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进一步的合作共赢。本文就我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绿色城市建设方面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意义进行探讨,为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开辟更广泛的合作领域提供些许的路径。

关键词: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绿色城市;建设

1 引言

“城市”一词英文为Urban,源自拉丁文Urbs,意为城市的生活,其含义在于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说文解字》注释城市为:“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即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即交易场所。因此,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和防御职能的居民点。

当城市急速发展引发一系列污染环境的生态问题且直接影响人类正常生活时,绿色城市是环保型城市的代名词,是未来城市发展与建设的主要方向,而生态文明则是其核心内涵,通过对城市绿色空间的扩大,全民环保意识的宣传与提升,进一步加大全民对绿色生活方式的选择与追求,如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与衣、食、住、行等相关方面生活方式的改变,即选择绿色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城市的建设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直接相关,其中绿色基础设施是建立在生态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公路、市政下水管网等市政支持系统即灰色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等社会基础设施为根本,将城市开敞空间、森林、野生动植物、公园和其他自然地域形成的绿色网络,以支持城市和社区的发展。它是内部连接性的自然区域及开放空间的网络,以及可能附带的工程设施,这一网络具有自然生态体系功能和价值,为人类和野生动物提供自然场所,如作为栖息地、净水源、迁徙通道,它们总体构成保证环境、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框架。这些绿色基础设施具有供应服务功能(当地食物、生产都市、物质资源、淡水、地下水形成、遗传资源、侵蚀预防和土壤肥力、生物控制、防止噪声、生命结构等)、生态服务功能或文化服务功能(娱乐、心理和身体健康、旅游和当地景点、审美体验和灵感、文化价值观和提供信息、适应性管理、审美经验和灵感、健康城市、自维系环境、无压力环境、城市农业等)。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在绿色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列为国策,加大了对绿色城市的管理效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呼吁全民注重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不同措施强化对公民的低碳绿色教育,树立了全民参与低碳绿色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意识。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地覆盖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正如贵阳市其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46.8%,福州市更是如同一个天然氧吧,京津冀地区城市绿地覆盖率逐年增加;海南省着力打造了生态园区;青海省三江源生态区更是重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绿色经济已然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人与自然的关系才会更加的和谐。我国在绿色城市建设方面的可喜成绩值得海湾阿拉伯国家学习和借鉴。

2 我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概况

海湾阿拉伯国家主要指沙特阿拉伯王国、阿曼王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卡塔尔和科威特,这六个国家也是阿拉伯海湾合作委员会主要成员国即海合会成员国,这些国家位于“一带一路”西部的交汇区域,其地理位置优越,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区域,该区域石油和天然气储备丰富,其经济发展主要以单一的石油经济为主,但该地区石油生产却直接影响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也直接影响着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因此,石油改变了海湾阿拉伯各国的命运,但未来国家的发展如果一直依赖石油是否会有可持续性

是摆在海湾各国面前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近年来,各国深感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支持经济多元化发展,在启动海合会成员国关税同盟、建立共同市场以及实现货币联盟的基础上,成立了多个经济技术合作机构和联合体。正如投资60亿美元的海湾国家电网联网计划2010年完成全部工程,现已开发合作项目共400余项。

近年来,海湾各国与我国在石化产业建设、制造业、金融业、旅游业、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工程等方面均有合作。目前,有3个海合会国家同中国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有5个国家为亚投行的创始会员国,有3个海湾阿拉伯国家与中國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我国每年从沙特进口原油和其衍生品,与此同时,也出口大量的轻工业产品,承揽基建、城市改造等不同项目双方已建立两国高级别委员会,签署了涉及共建“一带一路”及产能、能源、通信、环境、文化、航天、科技等领域14项合作文件。同样,我国与其他几个海湾国家的合作日趋增长。2015年,中国从该地区的原油进口总量达到1.1亿吨;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达到1368亿美元,非金融类项目投资额为86亿美元。正如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明在中国—海湾国家经济合作智库峰会发言指出:“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可在五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倡导发展促进和平的理念;依托互联网带动产能合作;构建合作新平台,培育增长动力;相向而行,推进中海自贸区建设以及密切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

3 我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绿色城市建设合作必要性

城市化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高污染、高碳排放、缺乏生态功能。传统的灰色雨水基础,设施难以支撑城市生态建设。海湾各国也是如此,广袤的沙漠更需要大量绿色植被,以消除石油生产所带来的污染。研究表明,海湾石油污染将使生长在浅海海洋生物面临灭顶之灾。同时也有专家们指出,由于整个海湾受到污染,至少10年之内,海湾国家将无渔业可言。基于此,海湾各国积极开拓多元经济,力求摆脱石油的完全束缚。阿联酋、阿曼、卡塔尔等国家积极开发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大量开发城市旅游项目,在没有受污染的海岸建立豪华宾馆,从他国引进绿色植被,仅沙特每年使用在城市绿色植被建设方面费用庞大,且逐年增长。因此,推动绿色城市建设与合作将是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之间一种新的合作平台,将为我国与海湾各国的合作增添更大的动力。

3.1 中国绿色城市规划建设日趋完善

中国人口众多,已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列為基本国策,绿色城市发展建设是国家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了符合中国特色的绿色城市建设策略。2015年,中国一阿拉伯国家绿化博览会在银川绿博园盛大开幕,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了中阿绿化建设成果,与国内外城市园林绿化领域交流了新技术、新理念、新成果,让中国特色的绿色城市建设的新理念与新思维传递给了丝路沿线国家。

3.2 中国节能减碳政策有新的方向

为推进中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奠定了基础。国家已有明确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等。这些律法能够合理确定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绿地防护、风景林地)和道路绿化、水体绿化以及重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在规划时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形成了独特的布局。

3.3 中国绿色城市的构建机制较为完善

中国已制定了构建绿色政策指标即是否再开发棕色地带、是否通过区划确定环境敏感区、是否对有利环境的交通给予税收优惠、是否限制停车场的面积、是否购买和租赁节能汽车以及生态工业园的建立、产业集群的发展、生态村工程、项目和土地使用规划项目,推行执行绿色政策的方法,有效地保障了绿色城市建设。众所周知,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建设,通过对美国1990年普查数据分析总结:富裕地区的政府更可能执行绿色政策,教育在促进环保的过程起重要作用。海湾地区的国家是少有的富裕国家,绿色城市建设是当下这些国家最为重视的发展环节。海湾阿拉伯国家为加强非能源领域的优势,积极出招。正如沙特提出的《愿景2030》(Vision2030)中提及的城市更新现代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国性天然气管网、数字技术装备等。在此方面,我国完全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弥补其不足,在规划、设计、改造、建设等方面完全有能力担当,在其绿色城市建设方面出谋划策,实现更宽泛领域的合作共赢。

4 我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绿色城市建设合作机制

4.1 经济层面的稳定性

生态型建筑建设的投资一次性回报率较低,大多以长期回报为其建设较为诱人的原因。初期投资较大,但收益回报所需时间较长,这就使许多投资者心从胆怯或望而却步。甚至更多的生态型回报率为零。但即使如此,海湾各国均是依赖石油得以富国强国的国家,国家富裕,人民生活稳定,但长期以来,饱受石油开采对水资源的污染,正如沙特年产值4000万美元的捕虾业长期受到破坏;其次发电厂、石油化工厂等需要海水冷却,海水淡化也受到威胁,给城市居民生活造成困难,其他海湾国家也有相同的情况发生。因此,沙特政府在2016年4月25日颁布的《愿景2030》其目的就是要逐渐摆脱对石油的严重依赖,发展多元经济,以旅游业基础,在绿色环保设施建设方面大量投资,对绿色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将部分城市进行重新改造,建设城市中心花园、公园以及绿色环带。修建一系列的绿色环带,将城市建设成为具有绿色环带包围,且依各种工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协作关系和运输要求为系统,形成工业区的绿地,让生产与生活相结合,组成一个相对完整地区的绿地,在改变城市沙化的同时,促进其绿色城市建设。其次,海湾国家绿色植被有限,迫切需要生态型建筑以保障全民的生活环境和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绿色城市的建设更是舍得投资。

4.2 政策法规的健全性

为了使绿化工作深入人心,成为公民的义务,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规定每年3月6日为全民植树节,专门成立植树绿化机构,城市到处悬挂“爱护您的城市清洁”“爱护您的花草树木”等标语,深知没有绿化,无法谈及城市现代化,并专门培育适合当地沙漠气候和土壤的热带抗旱植被,增加海水淡化工厂的淡水产量。该城市规划局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建房规划中,必须划定绿地面积,否则不予批准,从而控制城市土地沙化,改善生态环境。因此,石油给海湾人民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其危害是非常显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过暖的气候导致越来越多的动物灭绝,生物链被破坏,病虫害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均是海湾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4.3 技术层面的成熟性

根据欧洲JRC的预测,到2030年世界可再生能源将在总能源结构中占到3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的供应中达到10%以上;2040年可再生能源占总能耗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达到60%以上。

海湾国家在内的中东地区是世界上全年总辐射量或日照总时数最大的地区之一,是世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因此,建立以高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化、规模化城市生态模式构建势在必行。海湾国家在利用太阳能和潮汐能方面的开发和利用仍需大幅度提升,可积极利用当地日照强、时间长的特点,积极推动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的提升开发,为新型城市建设开辟更多路径。

4.4 整体框架建构的合理性

海湾国家城市发展缺乏一个整体框架和系统性,而局限于微观层面的、某一专业领域的有限探索与被动实践(如设计人员关于建筑通风、供热或是材料的专项研究和局部运用),属于一种被动式、非普遍和散点式的生态探索。海湾国家水资源较为丰富,鉴于水资源显著的特点是可再生、无污染。因此,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促进海湾经济的发展,改善能源结构,缓解由于消耗石油资源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因此,协助海湾各国发展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将其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促进我国与海湾阿拉伯各国在水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应成为未来绿色城市建设合作的一个新高地。

5 结语

绿色城市建设是世界各国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应对能源危机、污染危机以及保护地球与人类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各国城市建设领域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寻求适合海湾阿拉伯国家城市绿色生态化建设路径应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推行中的一项发展战略之一,在与这些国家绿色城市建设的合作过程,也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以及中国绿色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深层次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凌明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2(22):125-126.

[3]周宏春.走中国特色的低碳绿色发展之路[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06):4-9.

猜你喜欢

中国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