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知识在高中哲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0-08-18钟明宝

教师·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哲学学科课堂

钟明宝

摘 要:新的时代产生新的需要,因此,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使得多学科的融合教学逐渐流行。文章立足于地理知识在高中哲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从充分运用乡土地理知识,让哲学课堂回归生活;合理利用区域地理知识,使哲学课堂充满趣味性;巧用当前地理问题,让哲学课堂拥有时代气息;运用地理学科理论,提升哲学课堂理论高度;合理利用地图,提高哲学直观性五个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地理知识;高中政治;哲学

中图分类号:G633.21;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6-0083-02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过去相比,现代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即学生需要将各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而STEAM理念、项目式课堂的流行无不证明这一点。这既需要教师推荐协同合作、共同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也需要教师加大单科内容的整合力度,融入更多跨学科的内容。哲学是高中政治中的重要模块,其对人类实践和其他学科的指导作用,也为与其他科目的结合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同时哲学偏高的学习难度也使得与其他科目的结合显得十分必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历史、化学等多个学科都有着紧密的结合和交叉的关系,而这使得地理科目拥有丰富的素材,在直观、形象地展现哲学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故在高中哲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地理素材,以“他山之石”有效提高哲学的教学效率。

一、充分运用乡土地理知识,让哲学课堂回归生活

哲学是从万事万物中总结出来的一般性理论,这就决定其有着很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也使得其相对难以理解和记忆。在现在的情形下,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辅助记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地理是以地球表面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所探究的问题也大多在人类的生存环境内,这就使得地理知识有着很强的生活性,尤其是乡土地理更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故在高中哲学的教学中,尤其是哲学概念的引入,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乡土地理知识,让哲学课堂回归生活,充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例如,在“联系的多样性”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厦门仙岳山为情境录制实景微课向学生展示褶皱,以及用相应的漫画表示“向斜成山”“背斜成山”两种情况,并询问学生“这体现了什么原理”,以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素材引入课程主题。在“量变与质变”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展示福建省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分界线的气温分布图,让学生探讨其中蕴含的原理。而通过探讨,学生能充分地明白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加深自身对“度”的认识。这样,通过乡土地理素材的运用,教师让学生将哲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降低了知识的学习难度,提高了高中哲学的教学效率。

二、合理利用区域地理知识,使哲学课堂充满趣味性

无论在何种科目的教学中,兴趣都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理论性较强、枯燥无味、理解难度高一直以来就是高中哲学教学中存在的几大问题。而随着“学生中心”理念的提出以及翻转课堂、探究式教学等一批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兴趣的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相比哲学,地理学知识的趣味性无疑要高得多。尤其在以各个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区域地理中,不仅学生能体会到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而且教师能利用视频、图片等多种表现方式,向学生展现各地的美景,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区域地理的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探究的效率。

例如,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播放纪录片《航拍中国》的片段展现中国各地的风景:上海的高楼大厦、云南的喀斯特原始风光、广阔的蒙古草原等。与单纯的文字相比,这些美丽的图片无疑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展现了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即可以询问学生:“你们能说出这些地方的联系吗?”而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了其内在的多样化联系,如新疆与上海可以由西气东输工程连接,北京与上海之间通过京沪高铁连接,湖北与四川同属长江流域等。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从中国省区拓展到国外的地点或者是从每个省细化到单一的地理要素。而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发现所有的地理事物,能与其他地理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这样,教师利用多样的区域地理素材,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里学习关于联系的知识,也让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

三、巧用当前地理问题,让哲学课堂拥有时代气息

实践是知识学习的直接途径,也是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之一。而在现代人才培养的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应用哲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也成了教師需要思考的问题。哲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但由于其高度概括性,学生往往无法将哲学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而课本上对哲学内容的进一步解析或是引用古代的名言或是引用诗句,多思辨而少实践,且与现代生活结合较少,自然就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利用哲学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地理所研究的问题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环境问题更是每个人关注的焦点,是需要全人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而问题的引入不仅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还能培养学生应用哲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让哲学课堂更加具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例如,教授“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以当前热门的大气污染问题讲解关于矛盾的知识。教师可以以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华北地区为例,让学生探究其发生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法,以此得出其中蕴含的原理。在这一区域地理中,教师可以先引入华北地区近年来的气候变化以及工业、车辆变化等图表,让学生依据哲学理论回答“我们应当怎么做”。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近些年来华北地区气候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而工业、车辆保有率大幅度增加,而根据矛盾主要方面的思考,得出结论是要重视减排。随后,教师还可以展示同属华北地区不同地方的具体环保数据及其采取的不同措施,询问学生这些地方采取的主要措施不同的原因,而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发现两地主要污染物不同(一为二氧化氮,一为二氧化硫),即可以从矛盾的特殊性方面作答。这样,通过对当前地理问题的应用,教师有效地帮助学生将哲学与现实联系在一起,对学生利用哲学指导实践,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运用地理学科理论,提升哲学课堂理论高度

哲学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学科,对每个学科的发展都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对哲学的教学切忌空洞的说教,有时候,与其他学科理论相结合能让哲学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人地关系的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传统,而其思想的变迁也体现着哲学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理论,让学生通过对人地关系的探究认识哲学,加大学生探究的深度,提高哲学课堂的理论高度。

例如,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讲述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具体回答其产生于哪一时期,为什么在那一时期产生这样的思想。而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如下结果:“环境决定论”片面强调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考虑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即忽略了意识的作用,而其产生的时代较为久远,在那时,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较少,多数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也就产生了“无力对抗自然”的感觉;“人定胜天”思想则盛行于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力度大幅度增强,故产生了片面夸大人类作用的思想;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流行则是在环境污染愈发严重的今天,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样,通过对地理理论的探讨,教师不仅能让学生将地理理论与哲学联系起来,还能让学生在地理思想及其产生背景的联系中体会到时代对思想的影响,从而提高哲学课堂的理论高度,加深学生对哲学的认识。

五、合理利用地图,提高哲学直观性

作为一门指导其他学科前进的学科,哲學本身就具有难于理解、高度概括的特点。一方面,相对其他学科,哲学难于理解;另一方面,哲学所衍生出的材料也比较深奥,理解难度较高,这为高中哲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相比文字,图片这一展示方式更加直观,也更加便于理解。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不仅能将更多的信息集中地表现出来,在直观性方面也有着巨大的优势。而在高中哲学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也能有效地提高哲学教学的直观性,降低哲学理解的难度,提高高中哲学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整体与部分关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中国政区图,让学生回答中国与福建省的关系。由于是以地图方式展示的,因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极其明显。学生还能从数量、功能等方面分析二者的不同,如一个中国包括福建在内的多个省级行政区,在地域上包括福建,在行政上管辖福建,在功能上也有着福建没有的外交、军事等权力。当然,教师也可以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评价巴西砍伐亚马孙森林发展农业是否正确,为什么?而学生就可以基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行思考,以全局观念说明亚马孙森林砍伐对世界气候的不良影响,以此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通过对地图的应用,教师更加形象地展示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对降低哲学的学习难度、提高哲学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多学科融合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的一种流行趋势。在高中哲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多种地理素材有效增加哲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时代性、直观性和理论高度,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也唯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将知识与现实更好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哲学对学生行为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并在未来利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学舜.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融入策略[J].作家天地,2019(18):98,108.

[2]邵翠珊.挖掘乡土课程资源 增强高中思政课实效性——对古田县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8):86-87.

[3]高 傲.由日本文化的地理构造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客观性[J].才智,2019(18):237.

[4]张燕伟. 《生活与哲学》跨学科教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哲学学科课堂
【学科新书导览】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