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射频技术治疗皮脂腺囊肿的疗效分析

2020-08-17王兴林谢惠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皮脂腺面神经囊肿

王 硕,王兴林,谢惠敏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 矫形外科,北京 100038;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康复医学中心,北京 100853

皮脂腺囊肿可以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好发于面部、头颈部[1]。囊肿大小为0.1 ~ 5 cm,出现在面部及易受压位置时影响美观及舒适度,易合并感染。目前常规根除方法多为手术梭形切除病变,手术切口较大,术后易出现瘢痕,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本科室从2008年开始将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治疗技术应用于治疗皮脂腺囊肿,可达到方便、快捷、术后无瘢痕或微小瘢痕的手术目的。

对象和方法

1 对象 选取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康复医学中心康复科门诊2010年12月- 2019年4月的皮下肿物患者64例。所有病例接受过超声检查,且术中确诊为皮脂腺囊肿。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43.2±18.7)岁。病程(2.71±2.91)年。病变部位:面部42例(鼻唇部4例,前额部4例,颞区5例,两颊14例,下颌及颏部2例,眼周13例),头部2例,躯干12例(颈部6例,胸前区5例,背部1例),四肢8例(上肢5例,下肢3例),其中手术切除复发1例,未切干净1例。囊肿长径≤10 mm 27例,长径11 ~ 20 mm 23例,长径21 ~ 30 mm 14例(表1)。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签署微切知情同意书。

表1 64例皮脂腺囊肿患者临床资料Tab. 1 Characteristics of 64 cases with sebaceous cyst

2 治疗方法 常规术前准备,应用20 g/L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医师在头戴式放大镜下,利用XL-射频皮肤治疗仪(射频频率43 MHz)(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研制,注册证号:京药监械(准)字2006第2250584号)射频电极沿囊肿皮肤薄处进入,切口1.5 ~ 3 mm,去除内容物及囊壁。术后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 随访及疗效评价 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皮脂腺囊肿是否有残留复发,若有再次行微创术。随访观察6 ~ 60个月,观察有无复发、感染、局部有无瘢痕。疗效评价:痊愈,囊肿完全消失,无原位复发;显效,囊肿部分残留,无原位复发;无效,囊肿大小无变化,或原位复发;加重,囊肿较治疗前增大。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切口愈合等级:甲级,切口愈合优良,无任何不良反应;乙级,患者切口愈合欠佳,发生红肿等炎症反应,但未化脓;丙级,切口化脓[2]。

结 果

1 治疗情况 本研究纳入的64例皮脂腺囊肿患者中,59例(92.2%)行1次微创术完整去除病变治愈,5例(7.8%)术后少量残留,行第2次微创术治愈。

2 随访情况 创面在治疗后24 h左右结痂,5 ~ 7 d愈合。随访观察6 ~ 60个月中,仅1例(1.6%)原位复发,行第二次消融微切术,后无复发。60例(93.8%)术后无肉眼可见的手术瘢痕,4例(6.2%)肉眼可见微小瘢痕。部分治疗效果见图1 ~图4。

3 疗效 有效率98.4%。复发率1.6%。所有患者切口均达到甲级愈合。

图1 63岁女性左上睑缘皮脂腺囊肿(7 mm×5 mm) (A); 1次射频治疗后2个月,皮脂腺囊肿完全去除,无复发、瘢痕或睑缘变形(B)Fig. 1 A 63-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 sebaceous cyst (7 mm×5 mm)on the left upper eyelid margin before treatment (A); At 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sebaceous cyst was completely resected without relapse, scar or deformation (B)

图2 53岁男性左耳垂前皮脂腺囊肿,超声诊断14 mm×12 mm×8 mm (A);1次治疗后3个月,皮脂腺囊肿完全去除,无复发、瘢痕、面神经损伤或腮腺损伤(B)Fig. 2 A 53-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sebaceous cyst (14 mm×12 mm×8 mm) in front of the left earlobe before treatment (A); At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sebaceous cyst was completely resected without relapse, scar or injury of facial nerve or parotid gland (B)

图3 33岁男性右侧颞部头皮皮脂腺囊肿,超声诊断15 mm×12 mm×7 mm (A);1次手术后15个月,皮脂腺囊肿完全去除,无复发、瘢痕或毛发脱损(B)Fig. 3 A 33-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sebaceous cyst (15 mm×12 mm×7 mm) on right temporal scalp before treatment(A); At 15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sebaceous cyst was completely resected without relapse, scar or hair loss (B)

图4 32岁女性左肘皮脂腺囊肿,超声诊断16 mm×14 mm×8 mm(A); 1次治疗后36个月,皮脂腺囊肿完全去除,无复发或瘢痕(B)Fig. 4 A 32-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 sebaceous cyst (16 mm×14 mm×8 mm) on left elbow before treatment (A); At 3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sebaceous cyst was completely resected without relapse or scar (B)

讨 论

位于面部的皮脂腺囊肿去除的关键是无瘢痕或微小瘢痕、无变形及神经损伤。目前,去除皮脂腺囊肿的常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为了防止病变复发,对于体积较大的病变,手术切口常较大,愈合后遗留明显的手术瘢痕,甚至瘢痕增生。近年来,不少学者探寻各种方法治疗皮脂腺囊肿。热娜古孜·阿不都米吉提等[3]及李新春等[4]改善手术切口大小,在颜面部行微小切口或微小梭形切口切除皮脂腺囊肿,以降低切口瘢痕的明显度,但仍不可避免有较明显的手术瘢痕。王怀湘等[5]将手术切除法改为针刺打孔配合囊肿匙刮除法治疗患者78例,减小了手术切口,但手术对周围软组织损伤重,术后复发率较高,不适用于较大病变的去除。朱雁洁等[6]、周斌[7]分别应用CO2激光灼烧挤压法治疗皮脂腺囊肿,患者瘢痕形成可能性较传统手术低,但其完全清除囊壁的可行性不如传统手术。苑香武[8]认为单纯的手术方法恢复时间长,故在手术前后应用中医疗法同时结合传统手术,达到了缩短治疗时间的作用。因此,兼顾疗效及美观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学者探寻的目标。

我们治疗的64例患者中,一次性治愈59例,5例残留后再次去除治愈,无感染及变形,无神经损伤,术后随访无肉眼可见的瘢痕愈合60例,4例微小瘢痕,二次去除的病变也达到了无肉眼可见瘢痕愈合的目的。其安全性及疗效明显提高。在去除病变时控制切口的大小及对组织的损伤程度非常重要,能有效避免瘢痕的产生。近年来,我们还尝试将射频消融应用于睑黄瘤、扁平疣、血管瘤、色素痣等治疗中[9-12],也都有较好的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中,所有治疗患者均未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未出现感染症状。4例病变位于面部危险三角区,2例位于头皮,该区域血供丰富,一旦发生感染对人体影响较大[13],治疗后没有发生感染。4例位于面部的深部,去除时需要注意防止面神经的分支损伤,在去除囊壁时尽可能不要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可以有效避免面神经分支损伤。1例位于下颌部位,直径约20 mm,注射麻醉后患者出现下唇运动障碍,去除病变术后约20 min运动功能恢复正常。麻醉药可能对面神经分支的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可逆的。1例位于股四头肌下缘与髌骨上缘肌腱连接部,曾行手术切除,术者为避免影响患者膝关节解剖结构,仅切除了少部分病变,存在部分残留,故严重影响患者的膝关节运动。我们采用此技术完整去除了整个囊肿,治疗时还通过放大镜发现了2个内部粘连的囊肿。这种射频微切技术避免了常规手术切开而导致的肌腱损伤,保存了肌腱的运动功能,不影响膝关节的屈伸运动。

14例皮脂腺囊肿位于两颊,该区域皮肤较紧且平,无生理褶皱可掩盖手术瘢痕,我们的微切术可精确操作,降低对切口周围组织及皮肤损伤程度,故不易产生手术瘢痕。13例病变位于眼周,其中10例位于睑缘,1例位于内眦部,2例位于外眦部。所有患者均一次去除,无睑缘变形。眼周病变距离眼球、泪腺、泪囊、泪管等附属泪器较近,肿物生长过大易影响眨眼甚至遮挡视野,传统手术切除风险大,易引起睑缘变形。我们在放大镜下精确安全地施行眼周病变的去除[14-15]。2例位于耳垂前方,该部位深部有腮腺,其中走行面神经丛,故在操作时应注意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施行精准去除,不可操作过深造成周围组织水肿或感染及神经的损伤。

郑胜武等[16]在治疗面颈部皮脂腺囊肿时,曾报道了2例反复感染导致的粘连性皮脂腺囊肿患者,行常规切除术后均复发。分析原因可能为囊肿较大且囊壁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手术时部分囊壁残留导致复发。有研究认为如果囊肿部位较大且反复感染,传统手术切除效果差,建议行无水乙醇灌注法或α-糜蛋白酶囊壁溶解法进行补充治疗[17-18]。本文报道的病例中,有2例为粘连性皮脂腺囊肿患者,其囊壁与周围组织较难分离,剥脱过程中存在部分残留,我们微创去除内容物及囊壁,随访1年,患者均未复发。故本治疗方法或许可以成为粘连性皮脂腺囊肿治疗的新方法,但仍需要后期增加病例数进行相关研究。

综上所述,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去除皮脂腺囊肿,与传统方法比较具有精准度高、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轻、无需外科缝合、患者恢复时间短、无肉眼可见的瘢痕或微小瘢痕、未出现变形、无神经损伤、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特点,是一项兼顾美观和疗效的新技术。但因手术切口小,手术需要非常精细,故对于较大的、位置深的及粘连性的囊肿(>2 cm),存在放大镜下操作手术时间长的不足。

猜你喜欢

皮脂腺面神经囊肿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23例皮脂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皮脂腺瘤31例临床病理分析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