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智慧化变革与实践探讨

2020-08-14姚湘斌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互联网

姚湘斌

摘  要:本文先从对德育赋予智慧性的意义出发,然后在小学德育形式的升级和转变、教学思路和模式的改革所实现的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效果的提高等这些层面,来探究信息网络时代下的德育教育智慧化转型,从而得出在信息网络时代下对德育教育进行升级变革的探究成果,例如,正面改革德育形式、培养个性化模式、以德育智慧化为主体的应用模式等,以达到提升德育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智慧德育;互联网;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9-0162-02

在当前,小学德育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片面地进行强制、改变,忽视指导、感化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本文针对小学德育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及其片面性进行一系列的探究,为提出对德育教学进行认知上的改变做出铺垫,进而加深信息网络时代下关心学生发展特点这一观念,以达到增加德育教学效果的目的。小学时期是学生心理的快速成长时期,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当前德育教育的要求所在,而结合了科学教育的德育教学,能够使小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等得到飞速的提升。根据当前时代的特点并附之以学生的学习特点,已然成为当前时代德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所研究的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德育智慧化,其包含三个方面:信息网络思维是当前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当前时代小学阶段的德育方向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网络思维;信息网络思维和当代德育教育发展形成辩证统一的“德育教育”。

1.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德育智慧化变革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新的“虚拟社会”应运而生。早在2014年,就有人提出过,将传统生产模式与信息网络进行充分结合,使网络与现实生产相结合的这一观念渗入到大多数行业中去。例如,在形成的“互联网+”这种生产模式下,教育行业有了别样的进步,网络的实时共享和资源共享等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以小学学生身心发展为主的全新教学方式。

(1)互联网促进了小学德育工作的转型与发展

资源的实时性、共享性、流动性、多维性等是信息时代

信息资源的主要特点,难以数计的资源对学习能力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是过剩的,以致学生无法从中选出合适的学习资源,倘若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德育教学,将会对学生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而且在现实中,信息时代下的信息资源蕴含着当前时代的需求,且教育的长久教学性是我们都须遵循的,通过使用互联网的方便之处,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统计、解读学生之间所不同的特点,从而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拓德育教学新天地。并且德育教学在网络上的多维展示,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良好师生关系,也能够使资源被充分利用,从而推动德育教学的发展。

(2)互联网推动了德育教学结构的根本性变革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中,德育教学的教学思路和模式需要根本性的改革,以学生作为德育教学主体,使学生能够在信息网络环境下表达个人真实见解,然后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个人见解做出整合,再对其做出更加合理地指导。而且,以信息网络作为德育教学的大背景,可以进一步地释放学生的天性,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起到辅助作用。

2.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德育智慧化实践的核心概念与研究内容

德育评价做为学生德育管理的常规工作,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评价特色。德育评价的智慧化是随着近两年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创新举措。经过知网检索,深圳宝安区滨海学校在2017年进行德育智慧评价的尝试,在全校进行了实施,其校园智慧评价平台建设可以借鉴。重庆市壁山区进行了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校本探索。围绕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评价内容体系构建及标价标准的细化,值得学习借鉴。

(1)核心概念

个体数据积累: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本课题中特指学生个体在学校德育全过程中体验,成果,作品等数据的集合。为学生成长,激励提供更全面详实数据做为依据的海量信息。

智慧德育评价:指利用信息化手段记录分析学生德育成长过程,提供多种形式的分析报告的评价方式。

校本化:以松山湖实验小学的无痕德育为案例进行智慧德育评价研究,寻找出智慧德育评价的框架及评价体系,为经验推广提供校本化的经验。

(2)研究内容

首先,结合学校无痕德育实践,基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国家标准,核心素养,课程类别,评价维度,评价方式,成果形式等六方面的梳理出智慧德育评价整体框架。

其次,梳理学校德育工作内容,从校本德育课程,活动实践课程,自主管理课程三个大维度,构建智慧德育内容载体,让评价从德育内容出发,落实到德育效果。

再次,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以德育内容体系为载体,充分考虑学生年段特点,分层次制定智慧德育评价的课程及年段标准体系,以评促教,充分激发学生全面发展动力。

最后,融合信息化元素,与专业的技术团队合作开发基于大数据采集及信息分析支持下的智慧德育评价智能平台系统,搭建学生个体数据分析与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桥梁,让评价数据科学支撑学生多元发展,展示学生成长最精彩生命历程。

3.互聯网时代背景下德育智慧化实践

在日常的德育教学中依旧存在着评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以学科的定性评审标准为例,其不同学生的数据采集不集中,缺少完备的评定系统,参考数据与德育评分缺少衔接,学生的德育评分数据缺乏连续性……正是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教育指南的作用被削弱。

(1)主动革新德育教学模式

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象征着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得到飞跃提升,而对于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而言,其发展升级少不了当前信息网络的支撑,这也就要求“德育智慧化”要与信息网络思维相结合,在网络中提取可利用资源,实现对德育教学模式的升级改进。在对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我们可以以厦门何厝小学的案例为指导 :该校曾有八路军产出,并且该校区有实战历史。当在此校举办以爱国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时,校方未曾以空洞的言辞进行主题宣讲,而是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和投影技术,在宣讲活动上展示出了历史画面,同时提供给学生一些发散性思维问题供学生思考回答。在这个以爱国主义为宣讲主题的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充分互动挑起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关心的是,如果之前的德育教育评判机制不能够满足当前教育工作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思维来对其做出升级转型,从而提高德育智慧化的整体评判等级。

(2)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当前信息网络时代下的学生特点就是性格鲜明。德育智慧化应当依据当前信息网络思维,综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所以,在德育智慧化的教学模式下,须关注及发现当前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性对其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从而能够使德育智慧化教育取得成果。比如,上海某所小学,为能提高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增加德育教学效率,举办以民族风情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进行之前,教师先明确活动目标,指引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通过自己的方法以不同的途径实现目标。此时,教师不用对学生的方法做出正误评判,而是以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进行指导,当目标完成后,教师将学生集结进行研讨。在活动中,师生之间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交流,无形中提升了德育的教学效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给所有学生平等的待遇,正是当前时代下平等互利的体现,也是德育智慧化的智慧所在。

参考文献

[1]郭多.发挥数字资源优势,提高德育教育实效[J].北方文学,2017(05):249

[2]徐彬.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2):15

[3]黄瑞萍.德育维度下的小学环境教育探究与实践[J].教學与管理,2017(35)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互联网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