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灯具的形制研究

2020-08-13孔婷

锦绣·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汉代灯具文物

摘 要: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器具,是由食器中的豆转化而来,《尔雅·释器》:“瓦豆谓之登”,早时灯与豆形制上基本一樣。研究器物要“以物论史,透物见人”,灯具的出现是人们生产力进步的体现,是为适应于人们需求而产生的,它的出现与变革体现了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与意识形态。本文将试从考古学方面梳理汉代灯具发展过程,对汉代灯具样式形制作以全面、客观的考证。

关键词:灯具;汉代;文物

孙机先生认为“灯”出现于春秋时期,到战国式样逐渐增多,但是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了雏形。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个浙江吴兴邱城出土的史前陶孟,是我国目前唯一被标示为灯具的史前陶器。

汉代灯具样式丰富多彩,功能上也是独具匠心,兼顾了审美与实用性。从灯具的使用方法上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立灯、行灯(拈灯)、异形灯。立灯较为常见;行灯在满城刘胜墓、湖北蘄春枫树林东汉墓均有出土;异形灯又有吊灯、当户灯、西王母灯、少数民族形象灯等造型,以湖南省博物馆收集的人形吊灯最为典型。

汉代灯具从材质上主要可分为铜制和陶制,以及少许铁制、石制、木制。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为汉代青铜器最为兴盛时期,青铜器广受达官显贵喜爱,绝大部分青铜灯具出土于地方官吏、地主或诸侯王墓当中,规格较高,显示出一片繁荣景象,还有息烟灯、连枝灯等华丽的青铜灯具出现。到东汉后期,由于制陶、漆木等多种手工业的发达,陶制灯具越来越得到普及。

按照形制,不同材质的灯具又有不同的形制来划分。陶瓷灯具包括豆形灯、浅盘(碗)形灯、多枝灯三大类。青铜灯具分为豆形灯、浅盘(碗)形灯、耳杯形灯、卮形灯、多枝灯、釭灯、动物形灯等七大类。铁质灯具分为豆形灯、浅盘碗)形灯和多枝灯三大类。石灯、木质灯具仅见豆形灯一种形态。

最常见的是上有盘,中有柱,下有底座的豆形灯,上盘正中有支钉形的火主,其上插麻蒸。除麻蒸外,还有软灯柱,灯盘中间突起一个支撑物,用以搭软灯柱,外观与豆形灯相近。灯柱一般要浸泡在膏脂里,最初多用动物油脂,后发展为植物油脂,此外,汉代燃灯还有用到蜡的,范坚《蜡灯赋》中描写过燃蜡的灯:“列华槃,铄凝蜡。浮炷颖其始燃,秘闱于是乃阖”。

青铜耳杯形灯,灯体上的盖分两部分,一部分与灯体铸成一体,另一部分可向上翻开成灯盘,中央有一烛钎,翻开后烛钎向上,由于两部分中间由关捩相连接,又通称之为辘轳灯。

青铜卮形灯的灯体外形呈筒形,如商周时期的酒器——卮,故称卮形灯。满城刘胜墓出土过一件,杯盖有铭文,铭文里有“卮锭”二字。

青铜釭形灯,为西汉新创制的一种精巧的灯型,装有烟管,有单管有双管,腹内可注水吸烟,灯盘上有插置两块弧形翳板作为灯罩,灯盘可转动,翳板可开合,其构件可拆卸,便于清理烟垢。《释名·释车》曰:“釭,空也;其中空也。”因此得名釭灯。釭形灯依据母体的不同,又有鼎形釭灯、雁鱼形釭灯、牛形釭灯、人物形釭灯。

多枝灯,陶和青铜制品皆有发现。灯体构造成树枝状,枝顶托灯盘。主要区别在于有多少个灯盘,有用行灯插合而成的,也有用灯盘固定的,多数为固定的。分层错落有致,点燃之后,灯火交相辉映,有如花树,傅玄《朝会赋》描述的“华灯若乎火树,炽百枝之煌煌”极为贴切。出土的多枝灯以陶制品为多,铜制的多枝灯相对较少,多出土于王公大墓,东汉多枝灯的枝数较西汉有所增加,枝数最多的一件较为遗憾,现已流失海外,是一座东汉时期的九十六枝青铜灯,曾出现于1998年在纽约举办的国际亚洲艺术节上,灯通高140厘米,灯下部的最大直径约100厘米,96枝灯盏分层错落安放。

总的来看,汉代灯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数量较前代明显增多,使用范围从统治阶级扩展到普通百姓。豆形灯和浅盘形灯最普遍发现,使用时间最长,陶多枝灯流行于东汉后期,一直沿用到魏晋时期;铜釭形灯仅盛行于西汉时期,尤其在西汉前期比较普遍,流行时间较短;铜耳杯则出现于东汉早期,流行于东汉。

灯具的出现很大程度的改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延长了人们的活动时间,从过去的“日出而作”到汉代的“继之以烛”,汉代人们可以将宴会、游乐、读书、沐浴等活动安排到夜间,并且只要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宵达旦,不分昼夜。元宵节的出现也与灯密不可分,汉武帝在正月“上辛夜”于甘泉宫祭祀“太一”,到了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从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的影响开始扩大,每到元宵节,灯火通明。此外,灯具除了用于照明的之外,由灯具产生的光、光线也被赋予了更加深层次的含义,在汉代,已被作为智慧、无私、舍己为人的象征。

每一时期新出现的器物,都是这个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缩影,是前人智慧和当时社会艺术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汉代灯具从造型、装饰上无不体现其美学价值。既注重其实用功能,又兼顾造型,华丽美观又不失和谐。

釭形灯、耳杯形灯以及错金银、鎏金、漆绘等技术又彰显出它的科技价值。釭形灯通过控制着两块翳板的开合,一方面可以防止风将灯火吹灭;另一方面可以调解灯光照射的角度和亮度,从而满足人们对不同用光量的需求。

从不同类型灯具的使用群体、场合、仪礼又可看出其复杂的社会思想;从装饰的角度,可看出当时人们赋予灯具在精神层面的意义,这又是其社会人文价值的所在。

通过对汉代灯具形制全面、客观的梳理,相信我们更一步了解汉代人的审美观念,了解了汉代先民所创造的科学智慧,了解了汉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状况,为现代审美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8.

[2]梅福根.江苏吴兴邱城遗址发掘简介[J].考古,1959(09):479+512.

[3]麻赛萍.汉代灯具研究[D].复旦大学,2012.

[4]蒋晓红.两汉灯具[D].清华大学,2007.

[5]祝燕琴.中国古代灯具造型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7.

[6]赵鹏.古代灯具中的传统文化要素[J].包装工程,2010,31(08):32-34+38.

[7]赵唯.浅谈汉代的灯具[J].寻根,2009(05):83-93.

[8]高嵘.浅析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汉灯[J].文博,2010(04):64-66.

作者简介:

孔婷(1997-),女,汉族,甘肃省民勤人,在读研究生。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研究方向:文物学。

猜你喜欢

汉代灯具文物
宿舍潮物,STASIS台灯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西班牙 情感之光灯具只在当下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
论汉代女乐繁荣的原因
文物失窃
Robe发布BMFL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