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BE理念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

2020-08-13张亚萍王重贤

汽车实用技术 2020年14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课程思政思想政治工作

张亚萍 王重贤

摘 要: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结合工程教育认证对学生培养要求,构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从构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完善体制机制、强化主体保障等方面,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全面提升思政工作水平和质量,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和质量。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型院校;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20)14-210-04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cultivate people with mora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 Course education "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morality. New era,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mbin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build the talent cultivating target guide "output", and from the build "course education" concept of education,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s, improving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the body security, build new education "courses" education mode, improve education level and quality of work, form a resultant force and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 Course education

CLC NO.: G642.423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14-210-04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來,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从战略上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为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17年12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规划了“十大育人”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是高校在新时代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根本举措[2]。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了“由全面施工到内部精装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积极创新育人模式,推广OBE教育理念,启动“课程思政”教改,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3],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1 OBE理念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1.1 OBE理念[4]

OBE是由Spady等人于1981年提出的,以学生为本,以能力、目标或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华盛顿协议》已全面接受了OBE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之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源于美国,如今己经成为工程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机制,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己开始介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应用型工科本科院校可将《华盛顿协议》的核心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案、双创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师资力量以及新育教学生态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5],在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着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

1.2 “课程思政”理念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主要强调挖掘各门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资源,全体教师都要树立思政教育的意识。“课程思政”作为高校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的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和运用[2]。目前,围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思考,成为高校关注和探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上海市高校在全国率先推行“课程思政”改革,从2005年开始,进行了“学科德育”的教学改革,即以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地理、艺术、体育等6门有着明显德育内涵的学科为重点,并且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能力逐步提高教学要求,体现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6]。上海市高校推出了一系列“中国系列”课程,例如,上海大学《大国方略》、上海交通大学《读懂中国》、复旦大学《治国理政》、华东政法大学《法治中国》、上海交通大学《读懂中国》等课程,一方面,调动各高校学科优势师资力量进入思政课,真正实现了全方位育人;另一方面,这些课程是反映时代与理论的课程,既回应大学生的期待,也有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7]。兰州工业学院是甘肃省高校最早探索课程思政改革的试点院校,并于2018年6月承办了甘肃省高校“新时代甘肃省高校‘课程思政推进会”,学校在2018年初选择《工程造价管理》《机械工艺制造夹具》《汽车构造》等20门课程作为第一批校级“课程思政”试点课程,2018年12月对首批“课程思政”课程进行了考核,评选出8门校级示范课程;又遴选20门课程作为第二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予以资助建设,预计到2020年“课程思政”课程在全校普及。

2 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工科本科院校“课程思政”定位

《华盛顿协议》对于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挑战。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在“双一流”的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亟待进行深入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加强与行业的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与政策保障环境,进一步强化创新教学体制机制,促进工程教育生态建设等。[5]长期以来,多数高等院校往往存在重视专业教育而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课程思政,实际上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所有的课程、所有的教学环节之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强调德育和素质培养规定,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完全吻合,并以此作为标准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标准,以此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应用型高等院校是它以本科教育为主,区别于“研究型”“综合性”“技能型”的类别,“应用型”“地方性”是其最鲜明特点,以“能力本位”教育观为指导,主要体现在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目前,“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人文素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重要渠道。新时代,学习贯彻好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要改变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紧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单一模式,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把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在推进构建“大思政”格局,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中,全面提高应用型工科本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8]。

3 全方位实施“课程思政”的教育策略

3.1 构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出发理解教育问题,建立起系统和联系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相融合的过程,需要每门课程协同发力,树立协同育人理念[10]。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的,要求其它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要保证“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与其它课程的教学在本质有较高的契合度和一致性[11]。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把思政课与其它各门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构建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育人体系,使思政育人和专业育人的效果达到最大化,是“课程思政”探索和改革的重要目标。以“专题授课+”模式,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的功能和作用,积极采用更加多样、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注重“第一课堂”主阵地作用,着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善于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要将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其次,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无缝对接、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了解一些人文知识,实现了课程思政成效的最大化。思政课教学内容应尽量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聚焦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辨明方向、廓清迷雾,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课程教学与社会公德教育相结合,专业实践、社会实践过程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3 完善“課程思政”体制机制

强化高校党委的主体责任,完善顶层设计。高校党委承担着思政课程建设的主体责任,要加强对“课程思政”领导和顶层设计,体现在立德树人的效果上。党委通过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使学校各级党组织能聚焦于思想政治工作,各种资源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合理使用,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强保障。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党委要把握全局,进行顶层设计,明确领导的职责和分工,制定全校性的“课程思政”改革方案,定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制定“任务书”、确定“时间表”、绘好“路线图”。将校内不同专业背景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组建思政课教学团队或讲师团,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价值引领、知识引领的作用,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和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一些高校开展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的“名师示范课堂”“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等活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提高思政课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3.4 强化“课程思政”主体作用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直接实践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12]。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统一”,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专业课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不仅要讲解好、传授好专业知识,还要做思想品德教育,把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渗透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在每一门课程中体现德育育人功能。不仅要系统而科学地传授专业知识,还要重视知识与人、与生活多向度的交融关系[13]。广大教师不忘初心,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静心专心教书育人,争做传道授业的示范者,真正成为学生爱戴、社会尊重、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3.5 注重“课程思政”网络文化育人模式

延伸“互联网+”模式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手臂,搭建 “课程思政” 网络教育的新平台。运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网上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点赞”“转发”“评论”“亮表情”“晒心情”。适当地吸收一些“微空问”中的流行词、热点语和俏皮话,活跃课堂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以经典文化打“底气”、以品牌文化养“文气”、以核心价值观立“正气”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主体、精选经典篇目,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活化、人文化、诗意化、时代化”。以“德育为核心”,推进思政课的社会实践育人模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政课从课堂引向生活,从理论引向现实,思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感悟的高度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和效果。

4 结语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中心工作。新形势下,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将显性思政教育和隐形思政教育有机融会贯通,实现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凸显专业课程与公共通识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切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4.

[3] 陈道武.课程思政: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J].齐齐哈尔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2):164-166.

[4] 顾莹.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7(8):34-35.

[5] 卫巍.《华盛顿协议》及其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1):1.

[6] 夏梦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7(11):287.

[7] 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16):15.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R].2016.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10] 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63.

[11] 王海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理论与实践探索---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12):7.

[12] 努力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N]].中国教育报,2017-09-10(4).

[13]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2.

[14] 张亚萍,尹新权等.基于OBE理念的汽车构造“课程思政”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1).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课程思政思想政治工作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与框架设计
试论应用型院校教学与科研评价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