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应用型院校教学与科研评价一体化

2016-01-04仇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

仇琛

摘要:在高校教育发展中,教学与科研作为高校发展创新的两个最重要功能,缺一不可,不能偏颇。然而,由于科研有助于为教师创造经济效益、为学校创造社会效益的独特意义,导致在部分高校、许多教师中,都表现出重科研而轻教学的偏向。高等教育要协调发展,必须调整目前科研与教学的不和谐关系,通过教育评价机制的完善化、评价指标的合理化,对高校及其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实现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实现评价一体化,从而实现应用型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教学与科研;评价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2-0058-02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作为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如何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应用型院校还处在探索成长阶段,办学经验、办学水平都比不上综合性高校,教学方案、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的实施都还处在探索阶段。此外,在许多高校的评价体系中,因为科研能给教师创造经济效益,而从教育主管机构来说,科研既可以为学校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能创造出明显的社会效益,所以,大部分高校、教师的工作中,表现出偏重科研而轻视教学的倾向。但是,要达到高等教育、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改变这种状况,使教学科研在相互结合中按教育规律办事[1],实现对教学与科研评价的统一,使教学与科研评价达到一体化。

一、应用型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现状分析

目前,应用型院校建设还处在转型起步阶段,部分院校及其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态度及其关系的认识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而大多高校衡量教师工作的可量化指标主要就是科研,“效益科研”“为科研而科研”情况突出,科研与教学内容或学科相去甚远[2];而教学工作因为无法相对准确量化而处在相对次要位置。大部分教师重视科研,而对待教学的态度不够重视。从学校层面而言,虽然对基础教学工作也是重视的态度,但因为高校排名和量化对比的评价机制更倾向于科研数据,高校从自身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角度出发,更加重视所在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的量化成果。结果导致教师为提高科研考核业绩,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科研工作,而在教学上则是满足于一般性质的工作量的完成。这种评价机制不完善的直接后果就是:部分教师不重视教学,而过多专注于科研工作的发展,专注于发表论文的数量、争取科研经费的数额等。而仅仅是基础教学工作量的完成难以保障教学的稳定性,更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提高了。从学校到院系的层面,在教学一线的力量投入更是无法与在科研工作上的投入相比。部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交给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甚或申请聘请研究生代课。学校对教学工作实质上的不重视,部分教师偏重科研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使钻进了实验室的教师远离了教室,疏远了学生,教师无法承担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学校也就无法完成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作。

二、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的意义

1教学科研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要依托专业建设,依托科研学科,并发挥合力。这就要求教学与科研、教学与应用、教学与创新相结合。而创新正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应用型高校教师必须能把自己科研中的思想、经验、灵感融入教学,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合创新思维到学科知识教学中,体现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应用服务性特性。在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设立科研和教学互促的科学研究项目,鼓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从事研究工作,促进和形成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3]。教师也可以另辟蹊径,以教学为主干,将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创造条件,调动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把科研融入教学,如在资料深度查阅、应用方案拓展设计、数据完整化整理等方面对学生有效指导,培养学生主动的实践能力、严谨的科研态度、科学的工作方法。

2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综合发展的前提

应用型院校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发展,既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也要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因而,应用型院校和教师要在教学与科研之间寻找平衡点,寻找教学与科研之间结合的突破点,加强实践教学,加大科研融入教学的探索,使教学与科研相融相生,共向发展。

高校教学质量的基础是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高水平的科研是应用型院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之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学科知识是在不停更新变化的。应用型院校的教学更不可一成不变,教师通过教学把握专业发展的趋势,并在发展的动态中引领学生学科知识的更新,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应用型院校的发展中,教师教学是基础,教师的科研则是推动力。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独特见解,科研方面的心得等,可以给学生更为丰富的思想与经验。与此同时,教师的科研反过来会对教师教学内容的组织、课堂教学的管理、教学过程的实施进行有效的提升。从科研角度看,教师教学的实践可丰富科研工作的基础理论。互动教学有助于教师在科研工作中把握重点,寻找创新点,达到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二者相辅相成。

三、教学与科研一体化评价的建构策略

1完善教学科研评价一体化体系的建设

目前,对不同类别高校的评价方式也不尽相同,而应用型院校因为还处在建设和逐渐成熟阶段,现在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对应用型院校的评价显然不能照搬目前对其他高校的机制,而应该根据应用型院校自身特色、其人才教育及培养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价体系。对应用型院校的评价要打破目前科研成果评价处于核心地位、甚至许多高校是主要标准的现状,要将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纳入机制中,形成科研与教学协调并重的评价机制。

科研为主要评价标准体现着单一性,从高校角度更加重视了科研,而忽略对教学的评价,导致从学校到教师层面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关注度不高。教育是一项重大的基础工程,需要不断积累、沉淀,追求某些方面的“效益”会导致整个教育事业受损、失衡,影响其健康发展。应用型院校既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也要通过承担科研任务、完成科研项目实现学校的跨越式与可持续的发展,科研同样也应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发展提供助推力。所以,要改变目前应用型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倾向,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教学与科研评价一体化的协调机制,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学校发展目标,推动应用型院校重视科研、重视教学,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发展动力。

2树立教学科研评价一体化的指导思想

目前,各类各级高校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呈现体系化,评价和激励的形式丰富多彩,其中包括对科研课题、学术期刊的分级分类,也包括针对科研成果级别的分级评价和激励,教师也对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成果的展示、学术研究论文的发表等都有极大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也能从科研付出中获得丰厚的回报。从教学角度看,各级各类高校教学活动方面的评价措施,大多是通过设置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评选等方式,评价形式相对单一,评价效益相较科研方面来说也是无比拟性的。高校对科研与教学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结果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教师在科研与教学方面的不同投入,以至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评价成为教育管理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应用型院校的教师也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产出效益比更高的科研方面,通过科研成果获取科研奖励,实现个人收益的最大化。所以,应用型院校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应树立教学科研评价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并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相辅相成关系,以及二者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建立一体化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学校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

3坚持和完善对教师教学与科研一体化评价的措施

应用型院校要为国家培养高级的专门人才,同时应用型院校也应该成为科学技术的孵化器,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学促进科研与科研反哺教学的一体化发展,正是应用型院校自身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的基本工作是教学,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现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而教师科研则能一方面提升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而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形式,科研思维和素质也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应用型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效率。从这个角度来说,应用型院校对教师的评价要坚持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体系和标准,丰富教学评价的内容、形式及结果,通过加大奖惩力度、职称评定方面的鼓励等措施,将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充分体现到教师评价体系中,保持教学与科研评价协调与均衡发展,促进应用型院校及其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应用型院校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和逐渐成熟的阶段,作为高校发展一体两翼的教学与科研,应该对学校发展起到共同促进的合力作用。科研改革促进学科及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则能验证科研成果,并传播发挥科研成果的最大效力,实现科技的生产力意义。对于应用型院校,应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不断加强教学之间科研的结合,通过建立教学与科研评价的一体化机制,坚持丰富和完善教学与科研评价的体系和措施,促进二者协调发展,从而推进应用型院校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文.论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1—42.

[2]苏淑珍.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12):19—20.

[3]李雪竹,罗双根.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探索[J].新余学院学报,2014,(12):139—141.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
应用型院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构建与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和对策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与框架设计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中英应用型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