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实践

2020-08-13王俊

经营者 2020年15期
关键词:项目制实践培训

王俊

摘要 老企业培训资源丰富,同时培训需求也非常旺盛,但是传统培训模式以“传帮带”为主,培训周期较长,效率、质量与新形势下人才成长的需求不匹配。本文结合某大型国企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实践,从管理架构、体系以及实施策划、过程管控、成果应用等方面介绍培训模式创新完善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成效。

关键词 培训;项目制;创新;实践

老企业一方面总体超员,另一方面结构性缺员问题比较突出,部分专业甚至出现断层。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员工技能,特别是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的需求,已经十分迫切。

一、传统培训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随意性强

传统培训一般无年度计划安排,或者实际执行与计划安排相差甚大。一般由人资部门或者业务部门临时提出培训需求,临时组织开展,缺乏系统全面的调研、思考和策划,往往导致组织混乱,为完成任务而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形式单一

传统培训一般采用课堂式讲师授课的形式开展,老师与学员之间缺乏有效深入的沟通交流,培训结束后没有长期的跟踪反馈和延续性指导,学员学到的知识不能完全真正转化为自身的技能。

(三)内容陈旧

针对同一个培训群体设置的培训内容可能多年都雷同,没有体现时代特色和发展要求。同一个业务范围的课程相似度很高,但又没有体现出层层递进、持续加强的连贯意图。

(四)培训的重点不突出

以面面俱到为主,每类员工都能涉及,但没有突出业务骨干这个核心群体。一方面年龄偏大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提升的动力不足,但是培训机会很多;另一方面年轻员工的学习主动性很强,但培训机会偏少。

(五)培训管理体系不完善

以人资部门管理为主,从上至下大包大揽,业务部门和班组员工被动参加,没有发挥出他们在需求收集、项目策划、效果反馈方面的重要作用,往往导致培训内容不能很好地切合培训对象实际,久而久之,培训导向就会存在偏差。

二、培训创新的内涵

(一)形成科学的管理理念

一是全面贯彻项目制管理理念。实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培训项目由人资部统一归口管理,各部门按照业务分工,负责本部门申报的培训项目的落实。二是全面贯彻依法合规理念。对于所有培训项目和培训费用支出,都要严格实行计划审批管理,严格进行费用审核和过程管控,佐证资料必须完备齐全。三是全面贯彻质量思维。改变培训项目“摊大饼”的模式,合理控制培训规模,做精做细,全面提升培训的质量、体验和吸引力,变被动为主动。

(二)建立全面管控网络

从厂、部门、班组3个层面分别建立完善的网格化管理机构,确保全面覆盖、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党委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分管廠领导按照权限逐级审核把关。人资部负责归口和统筹协调,财务部从费用角度进行复核和监控,监察部(纪委办)从依法依规的角度进行监督检查。各部门(即项目主办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每个班组具体负责落实。

(三)构建高效管控机制

以依法合规和效率提升为导向,完善界面清晰、权责对等、流程规范、高质高效的管理机制,优化培训需求征集、项目储备、申报、计划分解、组织实施全过程管控模式,实现管理要素、资源与业务流程的融合,构建统一集约、运转协同、资源共享、风险可控的运营机制。

三、实践举措

(一)创新管理机构

在企业层面,党委作为高层决策机构,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统筹制定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教育培训委员会负责年度培训安排,注重对整体培训工作的评价、总结和部署。分管厂领导负责分管部门的年度培训项目的实施审批,注重专业把关。在部门层面,人资部门作为培训管理的归口部门,对所有项目、费用进行统筹协调和全过程管控;财务部门重点从费用的角度进行复核,同时起到监控作用;各业务部门作为项目主办部门,负责各自承担培训项目的全过程具体实施,分别明确1名分管负责人和1名兼职培训员。在班组层面,每个班组指定一名兼职培训员,具体负责落实工作。

(二)改进制度流程

制定印发《教育培训管理执行手册》,促进制度从无到有,应用制度确保管理的井然有序和一致性。整合人才开发、安全质量、生产管理等各层级、各领域关于教育培训的管理制度和要求,在执行手册中结合实际进行明确落实,实现纵向贯通。以项目管理理念为核心,区分项目类型,明确项目从储备、申报、审批到计划分解、执行、落实再到费用结算、项目总结、资料归档的全业务流程的要求,使制度对业务和岗位的覆盖率达到100%,形成制度建设管理闭环,实现横向协同的全过程管理。为便于制度落地,对所有涉及的管理环节都有针对性地制定表单和模板,尽量提升使用便利度,使制度管用、好用、易用。

(三)创新工作方式

从机构、制度、流程入手,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整合各级资源,形成由上至下全面贯通、各层级高效协同的良性局面。调整教育培训委员会,组织召开教育培训专题工作会议,有重要情况及时向党委会和领导班子汇报,从厂党委到部门和班组全面统一思想,为管理上的变革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部门和班组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便利优势和组织优势,建立信息反馈平台,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收集广大员工的培训需求,提高立项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可以将整个管理要求延伸到班组,确保制度落地。

(四)创新课程设计

坚持抓住授课讲师、授课内容、培训场地、组织安排4个核心要素,创新课程设计,优化课程安排,提升培训质效。紧紧抓住讲师这个核心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协调安排高水平讲师,80%以上的讲师职称等级达到副高级,省委党校、省水利厅、大专院校等多名正高级专家到场授课。紧密结合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技能各类工作和业务实际,根据不同特点设计课程,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尽量实现全覆盖。紧跟时代发展和专业创新的新形势,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融入培训课程。积极拓展培训场所,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支持外出培训,保障培训时间,尽量减少对培训人员的干扰。

(五)深入挖掘培训价值

抓住提升能力、培养人才这个根本目标,一切培训都以此为导向,通过人才培训、人才评价、职业晋升等各个维度彰显培训价值。一是将业务骨干和青年员工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定向开发课程,在班次、人数、时间、优秀教师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将培训工作业绩作为专家人才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推动“传帮带”。三是将新员工参与培训、提高成长的情况作为职业晋升的参考之一,开展人才测评,督促员工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四、实施效果

(一)计划高效完成

年度培训项目全部按要求完成,完成率较前几年提升一倍以上。特别是在培训项目集中在下半年的情况下,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对项目进行统筹优化,较好地处理了工学矛盾问题,在不影响生产经营工作的情况下使培训项目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

(二)项目更加合理

在政策大幅调整且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在需求征集、项目申报、结构构成、费用组成、人数天数设置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优化,部分过细项目进一步整合,各专业之间更加平衡,覆盖范围更广,人员、人数、天数、期数匹配更加合理,在降低项目总数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实施便捷性、灵活性和培训效果。对重点核心项目采用打捆采购形式,合同应用外部资源,提高了项目实施质效。

(三)管理更加科学

紧密结合企業实际,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建立了扎实有效的管理组织架构,完善了界面清晰、权责对等、运转协调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有效调动了全体员工主动参与教育培训和“传帮带”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三级”管理全覆盖。

(四)体系全面完善

新制度和《培训管理执行手册》顺利通过评审后发布执行,所有培训项目均按照新要求落地实施,培训需求收集、培训项目计划制定、培训项目组织实施、培训费用支付(报销)、培训资料与项目档案管理等各环节的管理要求更加明确,各类模板设计更加精细,大幅提升了使用效率。全厂员工对培训费用规范化管理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刻,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幅提升,逐步形成管理常态。

(五)培训质效显著提升

培训资源更加丰富,培训讲师由专一的社会化转向系统内外多样化。培训内容不断丰富,覆盖了安全管理、工程管理、检修运维、职业规划、党的建设、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知识。培训组织更加高效合理,人员、交通、场地、食宿等组织工作有条不紊,培训地点更加多样,培训时间有充分的保障。参培人员更加集中,以业务骨干和青年员工为核心群体,目标更加明确,效果也更加明显。

五、结语

通过对整个教育培训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实践,企业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员工对培训的参与度、支持度、满意度大幅提升,教育培训支撑人才成长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下一步,要继续以效率提升、质量提升为重点,更好地发挥教育培训作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有力推动老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国网新源水电有限公司新安江水力发电厂)

猜你喜欢

项目制实践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运作机制与治理逻辑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