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绿色通道对急诊患儿的应用研究

2020-08-12任长菊

健康之友 2020年6期

任长菊

【关键词】应急绿色通道;急诊儿童;该应用程序

【中图分类号】 R720.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6-0080-01

引 言

急性小儿中毒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其中以误解最为常见。3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年龄较小,没有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有毒物质没有清楚的识别和知识,因此属于急性危险组。这是孩子引起病因的主要原因。患者会毒药有短期接触,不了解什么情况,容易误用,然后也无法发表意见,导致儿童中毒的迹象严重并危及生命。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3例急诊患者。紧急症状包括呕吐、腹痛、脸色苍白、胸闷、胸痛,心悸、昏厥、抽筋、窒息、失去知觉,其中男儿童有50例,女儿童有43例,平均年龄(6.5±1.4)岁。纳入标准:所有儿童均通过绿色通道才可以进入观察室或进入急诊症状需要待察的观察室。根据症状的一般类别将儿童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中的30例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疾病症状,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痛。这两组一共有38例患者,他们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疾病的症状,主要症状为面部苍白、胸闷、胸痛和心悸。三组中的25例主要是由复杂原因引起的,主要症状是昏厥、抽筋、窒息和失去知觉。打开绿色紧急通道的标准:短期发作、该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小时)处于危险中。三组的一般信息无显著差异(P> 0.05)。

1.2研究方法

绿色应急通道的申请过程主要包括:(1)医院外急诊:按照“院前抢救系统”进行必要的治疗,尽快去医院,并在转移期间告诉医院要会诊的医生、机械设备和药物的信息。(2)医院抢救:①当儿童进入急诊室时,护士将其送往急诊室。将孩子安置在适当的位置,并呼吸氧气5分钟。打开监视器以监视生命机能,通过静脉抽取血液,使用血液样本作为备份并建立婴儿的病史。第一位医生研究了病史,迅速评估了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并下达了抢救医嘱、会诊医嘱、检查医嘱及手术医嘱的命令。③专科医生到达急诊室就诊时,迅速有效地检查患者的病情并检查身体,解释专科医生的意见,确定专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向,以及急诊医生它负责将孩子转移到专家那里。④所有急性疾病儿童的诊断、检查、治疗和活动应在医务人员的监督下进行[1]。

1.3观察指标的观察

两组急诊儿童从入院到得救的时间、得救的成功率和家庭子女的满意程度。救助成功:患者稳定,可以转移到普通病房接受治疗;失败:孩子死亡。根据家庭护理满意度调查,对来自两组儿童的家庭成员进行了谈话:满分为100分,分为3个不同级别,90分<分数≤100分,非常满意,60分<分数≤90分基本满意度,分数≤60未执行。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度)病例数/病例总数×100%。

2 结果

在一组(呕吐,腹痛组)中,根据≤3岁和> 3岁,可以将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发病率分为两组。两组颅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 3岁组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P <0.05)。见表1。

表1  一组中不同年龄段各类疾病频数分布表

3 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急性中毒主要是由毒物在短时间内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的。对身体造成损害并出现许多病理变化,例如,器质性功能障碍。在急性中毒的儿童中,会出现快速发作的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症状和状况会迅速恶化。 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会致命,应该尽快對其进行诊断。儿童急性中毒后,儿童主要经历腹痛、腹泻、呕吐、抽搐或昏迷等疾病。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多器官衰竭和严重病变[2]。医务人员应加强对小儿农药、灭鼠剂、剧毒药物和不当药物的管理和宣传,并积极教育父母预防中毒,并要求家庭把毒物放在安全的位置,避免与孩子接触[3]。

通过探索使用紧急绿色通道在重症儿童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中的价值,这将有助于改善重症儿童的紧急诊断、治疗和护理。它可以更好地拯救重症儿童,提高他们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家庭经济负担和医疗纠纷。这项研究的核心技术是成熟的且操作安全的,它不需要使用昂贵的工具和设备,只需要在绿色应急通道上为应急人员提供培训,以及相关知识和应急救援方法知识。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因此,绿色应急通道可以显着提高我院对危重儿童的抢救效果,应予以鼓励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洁梅,李富芹.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干预在急性中毒患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4):251-253.

[2] 石咏梅,张小芹,石红梅,尤静,李军.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急诊高热惊厥患儿急救效果、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9,17(03):298-300.

[3] 曾庆兰.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用于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03):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