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黏膜白斑病患者临床治疗对策及疗效总结

2020-08-12璐萍

健康之友 2020年6期
关键词:治疗方法疗效

璐萍

【关键词】口腔粘膜白斑;治疗方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6-0008-01

口腔白斑病(oralleukoplakia,OLK)属于一种口腔科临床上较常见的癌前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白色斑片或斑塊,有潜在恶变口腔鳞癌的可能,癌变率高达9%~19%,癌病病程平均为8.2年[1]。目前来讲,临床中通常以预防性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冷冻治疗等方式开展,其中药物治疗应用最为广泛,具体的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选择。此次研究通过收集、分析近年来我院诊治的OLK病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所采取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在治疗口腔粘膜白斑时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思路、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选取的56例患者例行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口腔粘膜白斑。男45例,女11例,年龄45~72岁,平均68.6岁。病程由于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无法明确。根据患者临床分型及病理资料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初始治疗方案差异将患者分为预防组、药物组及手术组。

1.2诊断标准及分型

1.2.1临床检查。用刮片检查患者口腔内白色斑块能否去除。

1.2.2组织病理学检查。将患者病变活体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1.2.3临床分型

根据OLK的损害形态分4型:①均质型。病损为白色斑片或斑块,边界清楚,表面略粗糙,患者无自觉症状或略有粗糙感。②疣状型。病损为灰白色斑块,表面粗糙伴有刺或绒毛状突起,质地较硬且高而厚,多发于口底、唇部、牙龈。③颗粒型。病损为白色之间夹杂发红充血的粘膜,伴有颗粒状突起,患者可自觉刺激性疼痛,多发于口角内侧。④溃疡型。病损为白色斑块伴糜烂或溃疡症状,患者自觉刺痛。

1.3病理资料

对临床诊断为颗粒型、溃疡型、疣状型白斑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共27例46个病损区,其中单纯增生型白斑23例,上皮不典型增生18例,口腔粘膜原位癌3例,口底粘膜鳞状细胞癌2例。详见表1。

表1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4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分型对均质型患者29例给予预防治疗,按时复查、随访;对单纯增生型及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共计22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经检查为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患者及药物治疗判定无效的3例患者共8例行手术治疗。

1.4.1预防治疗

预防治疗方法为去除致病刺激因素。戒除吸烟、酗酒、嗜食辛辣等不良习惯,修复尖锐牙齿并矫正患者用齿习惯,使用维生素A酸或维胺酸涂抹患处。

1.4.2药物治疗

在预防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口服转移因子胶囊,一次2粒,2次/d,联合血府逐瘀胶囊,一次6粒,2次/d。

1.4.3手术治疗

术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认真分析,根据白斑的位置、大小确定手术切除范围,避免因切除不净导致术后复发。充分为患者术后形象考虑,避免术后出现面部、唇部畸形。

1.5疗效评判标准

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无效三档:治愈为口腔粘膜白斑完全消失;显效为患者口腔粘膜白斑明显缩小且达到50%以上;无效为白斑未见缩小或缩小面积<50%。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X100%[2]。

2 结果

2.1各组疗效

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多数患者不同程度好转,治疗总有效率高于85%。详见表2。

表2  不同方式治疗效果(n,%)

2.2根据患者治疗情况替换治疗方案

对预防治疗2疗程后疗效确定无效的4例患者更换为药物治疗方式,经药物治疗2疗程后,4例患者白斑症状明显改善,参照此次研究标准,1例治愈,3例显效;对药物治疗4疗程后疗效确定为无效的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参照标准,3例治愈。

2.3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统计

预防治疗患者5例、药物治疗患者8例共13例在涂抹维生素A酸软膏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刺激性症状,如灼感、红肿、皮损加重等现象,停止用药30分钟后转好。经本院随访6个月发现,预防组复发率为24.1%(7例),药物组复发率为27.3%(6例),手术组复发率为20%(1例)。

3 讨论

临床上口腔粘膜白斑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通常由于难以直观观察、自觉症状较轻等因素影响患者的提前诊断和治疗,治疗方案主要是围绕抑制、逆转上皮的异常增生开展。此次研究中我院采用了预防、药物和手术治疗三种方法对OLK患者进行治疗。结合治疗前期临床分型、病理诊断及患者治疗情况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大部分均质型患者可通过预防治疗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对均质型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发现,并无恶化为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的病例出现,推测应与研究数据较少有关,但绝大部分患者可通过定期复诊、随访来密切监控病情发展,对患者的提前诊疗有着积极意义。②近年来,国内多项研究项目对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OLK的方法均予以肯定,本次研究证实共用转移因子胶囊、血府逐瘀胶囊对大多数患者有效,且两种药物的副作用较少,患者耐受程度较高,可在OLK的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3]。③手术治疗在需要将患者病变部位的上皮组织完全切除,因此需要在手术时充分考虑病变组织周围变异细胞存在,需要在手术中扩大切除范围,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的同时可能对患者的口腔功能、面部形象造成一定伤害[4]。④临床分型比例:均质型>疣状型>颗粒型>溃疡型;癌变发生率:均质型<疣状型<溃疡型<颗粒型,临床诊察中需警惕非均质型OLK[5]。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OLK患者的病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规范患者去除患病因素,定期开展复诊、随访,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癌变几率。

参考文献

[1] 蔡鑫嘉,姚志刚,李龙,刘桂,刘君杰,黄俊辉.口腔白斑致病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7(2).

[2] 刘桂香,孟凡红,朱玉英.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与治疗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03):22-23.

[3] 李一鸣.口腔白斑(OLK)治疗的进展[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v.5(21):9-10.

[4] 贾婷婷,杨婷,杜岩,张贤华.口腔白斑的手术治疗选择[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8,16(05):62-65.

[5] 符攀峰.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病理分析[J].西藏医药,2017(02):13-15.

猜你喜欢

治疗方法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