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意这6点,无“湿”一身轻

2020-08-11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运化湿气坏习惯

天气燥热,全身乏力,不清爽,无精打采,油头满面……听说这是湿气入体!

何为湿气?

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那什么是湿气呢?“湿气”就是身体里水液、营养,因过剩或运行失常所产生的一种物质。打个比方:我们的身体就像一片大陆,这里分布着平稳的河流。有一天,河水突然暴涨,多余的水决堤而出,这洪水就是“湿气”。

这洪水在人体里泛滥,气血运行就受阻,让人產生乏力、困倦、肢体沉重的感觉。湿气流注入脾胃,会腹胀、食欲不振,还会产生各种小毛病,疑难杂症。所以,湿气的本质,其实是我们身体里的水液和营养,只是后来因故发生变化,转化为湿气。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气有重着、黏滞、趋下的特性,如同胶水一样,一旦黏住就很难摆脱。

所以在春天的梅雨季和湿热的夏季,湿邪引起的疾病都会更严重。

坏习惯一:洗头后用毛巾捂着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阳经均汇聚于头。如果洗完头用毛巾捂着,很容易感受湿邪。湿邪性黏腻,易伤阳气,会出现“因于湿,首如裹”的情况。因此,洗完头要尽量擦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坏习惯二:晚上9点后洗澡 洗澡本身并不会导致体湿,但总是在晚上9点后洗澡,湿邪就很容易入侵。养生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一天之中也有春夏秋冬之分,晚上9点至次日凌晨3点为冬,此时要把自己“藏”起来。晚上9点又为亥时,是太阴之时,这个时候阳气伏于体内,体表缺少保护,是人体防御能力最弱的时候,此时洗澡,湿气容易进入体内,出现寒湿。

坏习惯三:过食生冷 夏季很多人会进食生冷食物来解暑,但这种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生冷寒凉之品会影响脾胃运化和气机升降功能,使水湿停滞胃肠,引起食欲不振、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坏习惯四:猛吹空调 夏天汗出本是一个散湿的很重要途径,而空调营造的凉爽环境,会使身体毛孔自动闭合,汗排不出来,湿气也就散不出去,只能聚积体内。当然,空调也不是绝对不能开,而是要适当用,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湿气较重时,最好开启除湿功能。

坏习惯五:喝酒不节制 夏夜吃烧烤、喝啤酒,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件舒爽惬意的事。但是,酒助湿邪,容易引起体内湿气聚集,致脾胃功能失调。

坏习惯六:久坐不动 《黄帝内经》中说“久坐伤肉”,其实伤的就是脾。脾主肌肉,主运化水湿,缺乏运动可引起脾气亏虚,水湿不化,聚湿生痰。因此,要想摆脱湿气缠身,还要动起来,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健步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

预防湿气有妙招,吃喝玩乐一样不少

化解湿邪是比较花时间的事,难以祛除的是体内的湿气,我们一定要借助两个法宝——增加运动、强健脾胃。

居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建议: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食 由于我们的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适量、均衡饮食。祛除体内的湿气,薏米煮粥、淮山煲汤(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是不二选择。

建议:上述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行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建议: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此外,太阳有助体内湿气蒸发,所以祛湿可以借助外界环境,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多出去走走,症状可以减轻。

(摘自《生命时报》、《广州日报》、“福建卫生报”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运化湿气坏习惯
健身是去湿气的好办法
这些信号提示体内有湿气
夏季保健,勿忘除湿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老老恒言》中的环境养生
坏习惯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挖耳是种坏习惯
脾主运化浅议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