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分析

2020-08-09姜国平

中外医疗 2020年15期
关键词:他克莫司系统性红斑狼疮

姜国平

[摘要] 目的 分析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方法 便利选择2018年4月—2019年7月之间该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2例,秉持平均分配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病患使用他克莫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4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71.74%;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8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91.30%,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P=0.030<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9,P=0.021<0.05)。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他克莫司;利妥昔单抗;系统性红斑狼疮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acrolimus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o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Methods A total of 92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between April 2018 and July 2019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qual distribution, with 46 patients each.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acrolimus,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acrolimus in combination with rituximab,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14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19 cases were effectiv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1.7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8 cases were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24 cases were effectiv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30%.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845, P=0.030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87%;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32.6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6.389, P=0.021 <0.05),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nclusion Tacrolimus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s more effective and has a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Tacrolimus; Rituximab;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系統性红斑狼疮是一种风湿性免疫疾病,累及患者多个器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的不断改进,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的使用更加规范化,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2]。不过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导致的不良反应不应受到忽视,必须重视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防止带来严重后果。有研究表明[3],他克莫司和小剂量的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为探究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该文便利选择2018年4月—2019年7月之间该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2例进行试验观察,取得良好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择该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17例,女29例;年龄在为26~67岁,平均年龄为(41.58±5.82)岁。观察组男19例,女27例;年龄在27~65岁,平均年龄为(42.01±5.42)岁。该次临床研究报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人同意配合参加此次临床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药物-甲泼尼龙(国药准字H20020223)进行治疗,初始服用剂量为1 mg/(kg·d),4~8周之后根据病情酌情调整剂量。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患者应用他克莫司胶囊(国药准字H20084514),起始服用剂量为4 mg/d,每天服用两次,4~8周之后根据病情酌情调整剂量,可减少至2 mg/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基础上应用利妥昔单抗(国药准字J20170034)进行治疗,初始滴注剂量为180 mg/m2,另外加入5%的葡萄糖,控制滴速,每周进行1次治疗,连续滴注6个月。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间断性发烧及出现血尿等症状完全消失,且经过血液检查、尿检患者的各指标均正常,则判定为治疗显效;间歇性发烧以及血尿等症状有缓解,且经过血液检查、尿检患者的指标大部分正常,则判定为治疗有效;病情无变化,则判定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数+显效数) /总例数×100.00%。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肺部感染等,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该文所涉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4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71.74%,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8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91.30%,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P=0.030<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9,P=0.021<0.05),见表2。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属于湿性免疫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原因不明确,可以造成多个器官损害,包括皮肤、黏膜、关节、肌肉、心肾肺等组织器官,另外患者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4]。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症状多出现免疫性炎症,导致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异常,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会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其中以抗核抗体为主,造成机体多个系统、器官内发生免疫反应,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5]。目前,临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应用强的松、环磷酰胺等药物,可发挥较好的抑制各种免疫反应的作用,并且抑制DNA 的合成,然而这些药物有严重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作用,患者长期使用会造成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上急切地需要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6]。他克莫司是新研发出的免疫抑制剂,属于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对机体的毒性较低,治疗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发挥保肝功能,目前他克莫司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药物[7]。除此之外,利妥昔单抗是一种生物药品,将其小剂量的应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发挥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为探究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该文选择该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2例进行试验观察,取得良好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4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71.74%,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8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91.30%,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P=0.030<0.05),该研究与覃文[8]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3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3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84.50%,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研究结果可靠。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肺部感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胃肠道反应9例,肝功能损伤2例,肺部感染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9,P=0.021<0.05)。

综上所述,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顯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建.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9,38(25):100.

[2]  艾尔肯·吐尔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9):103.

[3]  鲁盈.利妥昔单抗在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肾炎中的临床应用[J].浙江医学,2019,41(20):2133.

[4]  张雪冰.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联合免疫吸附法治疗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疗效[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3):61.

[5]  李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6):1513.

[6]  刘永真.他克莫司胶囊联合醋酸泼尼松龙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3):313.

[7]  丁会玲.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 [J].临床研究,2016,24(7):10.

[8]  覃文.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8):988.

(收稿日期:2020-02-21)

猜你喜欢

他克莫司系统性红斑狼疮
他克莫司治疗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继发血小板减少1例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氟芬那酸丁酯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剥脱性唇炎的临床观察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他克莫司与糖皮质激素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病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