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探究

2020-08-09谭晓宇李正荣张小东蒋利辉刘守江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区位谷物区域

谭晓宇 李正荣 张小东 蒋利辉 刘守江

[摘   要]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经过系统的地理学习后应具备的能力与品格,教学设计是完成高效课堂教学的预想计划,通过教学设计将地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良好方法。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中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引入情境、区位分析、区域对比、学以致用四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自觉参与案例研究,认真思考,得出结论,从而落实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商品谷物农业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2-0086-03

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地理核心素养概念一经提出,即被作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备素养受到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学者、一线名师都踊跃参与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探讨。学者们主要聚焦于核心素养的基础解释、核心素养的测评、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在高考中的体现等方面的研究,但有关教学设计的研究多是针对必修1自然地理部分展开的,针对必修2人文地理部分的研究极少。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中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一、设计思路

“商品谷物农业”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知识点,属于地理学科中典型的综合分析、区域认知问题。农业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对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育有重要意义。本课先通过展示小麦收割的纪录短片,将学生带入农业生产的情境中,主要通过引入情境、区位分析、区域对比、学以致用四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参与案例研究,认真思考,得出结论,从而在课堂中落实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要制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教学重点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和基本特征。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本课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见表1)。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情境,树立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素养要求学生秉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态度,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发展观。本课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教学设计如下。

导课环节播放纪录片《透视美国》中有关农业的片段,呈现美国现代化小麦收割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农业生产的情境中。通过对比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东亚季风水田农业,学生发现两地自然、社会条件的差异,懂得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我国南方是典型的季风水田农业区,小农经营,劳动强度大,回报少,与劳动强度较小、农场经营、商品率高、回报率高的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学生会更加明白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機械化生产的必要性,关心农业发展,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设计意图】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极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增大。学生在农业生产的情境中,分析了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与优势区位条件,也与季风水田农业进行了对比,通过对这两种典型且差异明显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学生能理解农业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并能关心农业生产,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2.分析区位因素,培育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素养要求学生能用综合全面的观点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看待地理问题。本课培养综合思维的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在进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讲解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相关材料和信息,如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图、美国地形图、美国气温与降水图以及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文字材料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诸多图文材料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将区位因素整理为两类(见图1),并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思考总结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见图2),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与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见图3)。

在对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进行分析时,学生发现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高度发达不是一种因素引起的,而是在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同样,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也不是单一的,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与生产特点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多对多的综合关系。得出分析结果后,学生能进行反思: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也会在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变化。面对不同的地理现象和问题,不能单从一个角度片面地认识和分析,而要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分析,才能得到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正确认识。

【设计意图】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十分发达,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以美国为例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区位因素及二者的关系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在具体的案例中,对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与特点进行分析与反思,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能得到有效提升。

3.对比不同区域,提高区域认知素养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是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区域进行研究。区域认知素养要求学生能观察地理事物与现象,学会使用区域分析、区域对比和区域关联的方法认识区域,并对区域进行简单的评价。本课提高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设计如下。

首先回顾东亚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分布、形成的区位条件与生产特点,再让学生将东亚季风水田农业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进行对比(如表2)。通过对比两种地域类型的农业,学生发现和总结出东亚季风水田农业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品种、经营方式、商品率、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等方面,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状况、劳动力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气候会影响农产品品种,劳动力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会造成商品率和经营方式的差异。由此,学生认识到一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受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理解了区域的独特性,锻炼了区域认知能力,提升了区域认知素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东亚的季风水田农业的基本情况,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得出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因自然、社会条件不同而不同的结论。学生发现区域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区域对比的方法,认识区域和评价区域发展现状,提高了区域认知素养。

4.学以致用,提高地理实践力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积极思考,勇于发现,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已经学习了区位分析的方法,认识了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教师可通过提问来考查学生能否学以致用,灵活解决问题,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目标。

教师:我们用区位分析的方法认识了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知道了它的优势区位条件,那我国哪些地区可以发展商品谷物农业呢?为什么?

学生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在教师引导下发现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地势平坦开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我国东北地区拥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肥沃的黑土地,自然条件优越,作为老牌工业区,其机械化、工业化水平高,交通便利,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设计意图】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将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运用于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现象与问题分析之中,从而提升地理实践力。

四、总结与反思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研究与具体的实践,通过教学设计将核心素养融合于课堂教学中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引入情境、区位分析、区域对比、学以致用四个环节,让学生认识了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与基本特点,学会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某区域的区位条件,对比了不同区域农业的差异,并能关心农业发展,地理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但受本课内容所限,在教学设计中存在地理实践力培养不够深入的问题,在此不展开探讨。

[   参   考   文   獻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汤国荣.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4-6.

[3]  李家清, 梁秀华, 朱丹. 核心素养背景下以SOLO分类为基础的学习质量评价:以地理综合思维的单元测试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8):11-17.

[4]  苏炜瑶.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以“大规模海水运动”第一课时为例[J].地理教学,2019(13):33-36.

[5]  王冰玉, 李明月, 吴密密, 等.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以“昆明准静止锋”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2):41-42.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区位谷物区域
谷物的绵延支撑着我们的良心
何为全谷物,你说得清吗
分割区域
全谷物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
擦桌子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谷物烘干机的应用分析以及推广策略探究
区域发展篇
区位分析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