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东尼奥·高迪创作应该回归自然

2020-08-03编撰阿潘网络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迪米拉巴塞罗那

编撰_阿潘 图_网络

很少有建筑师能像安东尼奥·高迪这样,让自己设计的建筑如波涛般在一个城市里汹涌起来,又因着这些魔幻般的建筑而荣耀了这个城市。同时,其自然主义建筑理念下生长出来的许多设计细节,还继续影响着当代的家居生活。

安东尼奥·高迪,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新艺术运动在西班牙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古埃尔公园、米拉之家、巴特罗公寓、圣家族大教堂等。众多作品中的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左手天才,右手疯子”,后人常这样评价安东尼奥·高迪。这位天才,并无好的家境,也没有顺畅的成长经历,一生未婚,无子无女,生活简朴如陋,用现在一句俗不可耐的话形容,这人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可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建筑大师。

犹如树木盘根错节生长

若说哪个国家的建筑著名,一定是西班牙。西班牙建筑在设计、规划上很有特色,尤其具有艺术和文化的特质。若说西班牙哪个城市的建筑著名,一定是巴塞罗那,这个城市不乏知名建筑师的杰作,如蒙塔内尔设计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但说到建筑的荣誉,安东尼奥·高迪的光芒无疑让巴塞罗那其他建筑师都有些暗淡,十分无奈又没有办法,仅高迪一人就有七处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很难说清楚,是一座城市成就了一个人,还是一个人成就了一座城市。

郁郁寡欢的童年

1852年,安东尼奥·高迪出生在巴塞罗那附近的小城雷乌斯,父亲是锅炉工,母亲是家庭主妇,他是家中第五个孩子。夫妻两人敦厚善良,是虔诚的教徒。父亲一人微薄的收入供养着这个七口之家,生活简朴贫寒寂寞。

高迪幼年患上了风湿病,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出去疯玩,孤独的童年或许是造成他个性孤僻的原因之一。因为独处,高迪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静观。在静观之中,他爱上了自然,也爱上了观察自然,哪怕是坐在屋里看一只蜗牛也可以几个小时。上学后,高迪依然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他的成绩不优秀,只算中等,但却擅长作画,他最早的作品是为学生自办的杂志《滑稽周刊》绘制插画。

18岁时,高迪进入巴塞罗那建筑学校就读,这时,家里遭遇重大变故,两年时间里,母亲、兄长、姐姐相继离开人世,只剩下年老的父亲和姐姐留下的外甥女两人,老父亲带着女孩搬到巴塞罗那和儿子同住。安东尼奥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赚钱养家。

高迪路灯

巴塞罗那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东北部,临地中海,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也是欧洲人喜欢的地中海风光旅游地。

古埃尔公园的各种外立面都贴满马赛克

中央广场的柱廊,摹森林中树木枝干形态

巴特罗之家,外墙设计灵感来自高迪家乡圣乔治屠龙救公主的传说

内墙蓝色马赛克营造出海底宫殿的梦幻感

螺旋形顶灯也是巴特罗之家的特色

屋顶天台奇异的的造型,其实这些是烟囱和通风管道。

高迪出生前,国王签署了全面改建巴塞罗那的诏令,工商界富豪们纷纷斥巨资投入巴塞罗那的改建中。他们在营造新建筑时都喜欢别出心裁,这为高迪后来的发挥埋下了伏笔。

在巴塞罗那建筑学校就读期间,高迪参加了巴塞罗那若干“奇观”的建造。名义上他是几位大建筑师的助手,但是交给他设计的几个部分全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这也是后人可以在诸多巴塞罗那知名建筑中发现高迪痕迹的原因。

在巴洛广场和雷亚广场上,依然能看到高迪早期设计的路灯。路灯以石为基座,铜柱立于其上,圆盾状铜饰紧扣基石,铜柱上刻有植物花纹和巴塞罗那区旗。高迪设计的路灯有六灯和三灯之分,现存六灯居多,灯柱三分之二顶部有六条悬臂水平撑开,分别托着六盏戴着头盔的玻璃灯,灯柱顶部有一个精美的头盔饰物,一只展翅雄鹰立于其上。显然,高迪很好地继承了父辈的高超铁艺技术。

1877年,高迪为母校设计了一个礼堂,同时也是他的毕业设计。方案出来后引起很大争议,最后还是通过了。不过,校长大发感叹:“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是发给了一个天才还是一个疯子。”

西班牙,西班牙

一般而言,只有在强大经济支持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才会产生灿烂的文明。然而西班牙却是个例外。在16到17世纪间,西班牙的海上优势被英国夺走,陆上优势又被法国领先,西班牙经济陷入失败和破产。

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西班牙仍然建造了塞戈维亚大教堂,引导赫尔德兹和胡安·马丁内斯·蒙塔涅斯等人的雕刻,为埃尔·格列柯、苏巴朗、维拉斯凯支和牟利罗等人的绘画注入灵感。西班牙人不吝惜对宗教的投入,竟然因此创造了一个小说、戏剧、诗歌、绘画和雕刻的黄金时代。

作为天主教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西班牙的反宗教改革,意味着对中世纪传统的回溯和重新塑造。当文艺复兴艺术强调再现自然时,为了内心情感的自由表达,强调灵魂的崇高;西班牙艺术却不惜牺牲正确和美的概念,去表达艺术的迷狂、宗教精神的迷狂,并逐渐成为西班牙艺术传统的一部分。

西班牙艺术还有一种奇特的真实感,在画家和雕塑家那里,即便圣母、基督、教徒的形象皆来自底层世界的人民。这和意大利文艺复兴轻快、优美的旨趣不大相同。这样的手法和处理技巧的大胆,为文艺复兴以来的写实体系提供了旁路,也为现代艺术的催发提供了土壤,后来者如毕加索和达利。

所以,当弥漫全欧洲和美国的“新艺术运动”潮流涌来的时候,这里留下了独特和浓墨重彩的一笔,那就是高迪的建筑。

伯乐古埃尔

1878年是高迪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这年他获得了建筑学学士学位,为巴黎万国博览会设计了橱窗展台,因而崭露头角,得以结识了富豪欧塞比·古埃尔——后来成为他的保护人和同盟者。

阳台,窗户细节

古埃尔不介意高迪的落落寡合,也不在意他的乖张古怪,反而十分欣赏,认为高迪是难得的天才,给予了高迪极大支持,让他的创意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其实,古埃尔和高迪一样,也是一位幻想家。

1900年,受20世纪初流行起来的英国花园城市运动启发,古埃尔突发奇想,开始一个新住房开发项目:花园式城市。这是一个极为宏大的计划,他在巴塞罗那郊区买了一座光秃秃的山头,打算在这里建巴塞罗那上流社会的富人居住区。

高迪满腔热情地支持古埃尔。不过他俩当时没有考虑到,这个选址离市区实在太远,地势也太高了。

1906年到1926年,高迪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20年。这个项目最终在1914年只完成了门房,中央公园,高架走廊和几个附属用房等“公共设施”部分。但高迪的自然主义理念在这里逐步成熟并得到了充分展现,区域内的建筑,从小桥、道路,到镶嵌着彩色瓷片的长椅、喷泉,都蜿蜒曲折,有漂荡流动之感;中央广场的柱廊,全然像天然森林中的树干,与植物融为一体。

古埃尔公园从建筑艺术上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但从经济上是失败了。园内规划为私人住宅建筑用地的16块土地,仅售出了一块。

神话般的古埃尔公园,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但如今全世界各地的人都前去参观,流连忘返。

古埃尔把高迪引入了巴塞罗那的上流社会,富人们开始纷纷请他设计公馆和别墅。

最初与最后的美学诉求

1883年,31岁的高迪接到文森之家的设计任务,这是高迪的第一个住宅作品。

高迪的建筑风格,不同阶段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各种风格之间又彼此融合,虽然一般称高迪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但严格来讲,高迪的建筑很难用一种风格来概括。

文森之家是高迪设计的穆德哈尔风格建筑。

在西班牙历史上,从北非过来的摩尔人曾经占领过西班牙,基督教光复运动后,这些人被称为“穆德哈尔”(阿拉伯语有仆人的意思),当初摩尔人带来的伊斯兰教建筑形式也因此被保留了下来,称为穆德哈尔风格。

穆德哈尔风格主要以砖为材料,装饰繁复,多几何图案,在结构造型上又略微融合了罗马式和哥特式,内部以精致华丽的木制天花板为特色。仿佛披了一层蕾丝面纱的穆德哈尔建筑,对密集恐惧症患者来说是一种考验。

文森之家的主人是一位瓷砖制造商,这座宅院包括主屋和大花园,为了更适合夏天避暑,高迪通过格子百叶窗解决室内通风问题,又在楼顶角落建造了一座小塔,使结构显得庄严。

主屋内部繁复耀眼,墙面和屋顶通过不同的陶瓷涂料、石膏、装饰画和木材装饰,有超强视觉冲击,屋顶像无数鳞片串着无数葡萄,让人目不暇接。

巴塞罗那有两栋建筑,文森之家和米拉之家,两地相距1.4公里,两栋建筑却分别代表了高迪在商业住宅设计领域最初与最后的美学诉求,前者为东方主义,后者为纯粹的自然主义。

和群山呼应

佩雷·米拉是位工业巨子,他和妻子在参观了高迪设计的公寓后羡慕不已,决定造一座更令人赞叹的建筑。他请高迪设计建造米拉之家,并答应给高迪充分的创作和行动自由。米拉事后才发觉,他的这一允诺将有多让自己担惊受怕。

文森之家是高迪的第一个住宅作品,早期的东方主义

建筑混搭了摩洛哥、埃及、印度等异域风格

屋顶天台

工程展开,米拉去工地却忧心如焚,因为他有许多问题被悬置:工程已开工却不见图纸,没有设计方案,没有预算,高迪也一直默不作声,因为说话交谈实在不是他的擅长。终于有一天,高迪忍不住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揉得皱巴巴的纸片,说:“这是我的公寓设计方案。”

可怜的米拉非常惊骇,高迪却说:“这房子的造型将和巴塞罗那四周的群山相呼应。”

米拉公寓,屋顶高低错落,墙面凹凸不平,从里到外,整个结构既无棱也无角,亦无直线,到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

公寓房顶上,高迪设计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有像全副盔甲的军士,有像神话中的怪兽,有些如教堂大钟。其实,那都是特殊形状的烟囱和通风管道。

米拉公寓里里外外透着怪异,但高迪认为,这是他建造的最好的房子,因为那是“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有说服力的作品。”

米拉之家位于转角,高迪想尽了方法节省空间,建筑外墙采用看起来厚重实际上薄的石材板;又设计两个天井,每一户都能双面采光,家中各个空间还得以串连,节省走道空间,内部也没有任何一道墙是不可拆的,几乎节省空间到最后一厘米,不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可说是大胆、科学,而且前卫的设计。

米拉之家后来命运坎坷,曾沦为赌场,后翻身为补习班和分租公寓。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才在1986年由卡沙文化基金会以九亿西币买下,又以十亿西币整修,重现其美丽。

巴特罗之家

巴特罗之家在巴塞罗那最繁华的加西亚大街上,和米拉之家相去不远,它不是高迪所建,但却经过高迪从外到里全部改头换面。

巴特罗先生在1903年以相当于3000欧元的价格将房子买下。1904年,他把整栋房子交给高迪设计改造,期望这位天才设计师能让他的房子比邻居的更漂亮。高迪的设计灵感来自加泰罗尼亚英雄圣乔治的神话故事: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龙捆在城堡,圣乔治为救出公主和龙搏斗,最后用剑杀死恶龙,龙的血变成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圣乔治把花献给了公主。

巴特罗之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以圣乔治和恶龙故事为背景的屋顶和正立面。上釉的波状麟片瓷砖如恶龙背部,刺在龙脊上的十字架格外耀眼;屋子外观,以受难者的骨头为窗饰,增添童话氛围,再以海蓝缤纷的磁砖拼贴出“海洋”主题,海洋气息象征加泰罗尼亚人与海为伍,冒险犯难、追寻自由的民族精神。

屋子内部,高迪利用深浅不同的蓝色瓷砖、陶瓷,拼叠出如在深海中的天井,又以流线的柚木做家具、楼梯扶手、窗框等,雍容华贵。

新艺术运动

高迪关于建筑的想法一直与众不同。年轻时他在日记中写:“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他不想挖空心思去“发明”什么,只愿仿效大自然。

就像任何一个大师都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站立在别的大师肩上一样,高迪的自然主义建筑风格的形成和“新艺术”运动也不无关系,且不谋而合。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的一次影响巨大的装饰艺术运动,涉及十多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画,到雕塑和绘画都受到影响,延续长达十余年,在设计史上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

新艺术运动在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方面,主要避开维多利亚时代的繁复华丽,取某些洛可可风格的元素,如火焰和贝壳的纹理,又用自然作创作素材,如:海藻、草、昆虫。线条则大量用有机形式和曲线,如花卉和植物的形状。

当时进入欧洲的日本木刻画也启发了运动。新艺术运动还考虑了完整的风格,在建筑、室内设计、家具和织物各方面都有统一尺度。

新艺术运动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不尽相同,具体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其中最极端、最有宗教气氛的是在地中海沿岸,尤其是西班牙巴塞罗那地区,而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正是安东尼奥·高迪。

天才的陨落

高迪的建筑集大成者是圣家族大教堂。(本栏目上期有专门介绍。)

高迪用大树和森林作为设计灵感,教堂内外都使用植物的叶子和树干做造型,圣家族大教堂最充分体现了高迪的设计理念“直线属于人类,曲线才属于God”。

1926年6月10日,是巴塞罗那有轨电车通车的开幕式,那天全城喜气洋洋,装饰彩旗鲜花的电车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动。电车行驶过程中,不慎将一位步履匆匆的老人撞倒。好心人将老人送到救济穷人的医院,不久老人就断了气,像所有流浪汉一样,过几天就该送到公墓草草埋葬。这时,一位老太太认出了这位老人是大师高迪。因为他一向不修边幅,穿得破旧寒酸形容枯槁,常被人误认为乞丐,西班牙最伟大的建筑大师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几天后,巴塞罗那为高迪举办了盛大的葬礼。高迪被安葬在他半生的心血之作——圣家族大教堂的地下墓地。那里成为他生命中的最后一站,也是他最后的遗憾,车祸那天,他正在赶往大教堂的路上,他的遗作还没有完成四分之一。

前来送葬的人群,从医院一直排到了圣家族大教堂。

高迪、达利和毕加索

因为幼年就患有严重的风湿,所以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高迪都因身体不佳而苦恼。高迪终生未婚,除了工作,似乎没有别的爱好和需求。在生活上他有点傻气,常年留着大胡子,脸色阴郁。除了古埃尔,几乎没有朋友。他只说加泰罗尼亚语,对工人有什么交代就通过翻译。他只带了两个学生在身边,他似乎觉得,只要有这两个学生,就能保持与整个世界的平衡了。他吃得比工人还简单随便,穿着更是三年五年天天同一套衣服,又脏又破。

加泰罗尼亚的男人十分骄傲。高迪也不例外,他是加泰罗尼亚文化的坚定支持者,甚至还因为抗议活动而入过狱。

高迪身后粉丝众多,他最大的粉丝之一是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萨尔瓦多·达利。这两位加泰罗尼亚人在艺术上分享了相同观点:都讨厌直线。但毕加索不喜欢高迪。超现实主义者和立体主义者是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的,所以,毕加索对高迪的建筑风格不感兴趣。

米拉之家,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

每个细节都体现着高迪的自然主义理念

屋顶天台

猜你喜欢

高迪米拉巴塞罗那
小学生迪克比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小学生迪克比
安东尼奥·高迪
嘉米拉伊斯兰服饰旗舰店
米拉的豁口
米拉的豁口
巴塞罗那NATEXO办公室
骑行游走 巴塞罗那
从北京到巴塞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