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董旭花:游戏精神最关键的不是孩子,而是教师

2020-08-03鲁阳阳鲁阳阳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设幼儿园儿童

特约记者_鲁阳阳 图_鲁阳阳

关于游戏,对于幼儿园园长、老师来说,已然不陌生。众所周知,游戏对于幼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落实保教发展目标的基本途径,幼儿园的游戏品质决定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是幼儿园办园质量的基本核验标准。

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老师都意识到游戏的重要性,珍视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独特价值。但落到实际,问题和困惑依然重重。幼儿园的游戏品质从何而来?游戏中的观察和指导应该怎么做?如何创设有儿童的游戏环境?

本期访谈对幼儿园游戏深入研究了近20年的董旭花老师,试图厘清幼儿园游戏的关键性问题。(首发自《育儿周刊·人文幼学》)

人物介绍贴士:

关于董旭花老师

董旭花老师是山东女子学院教授,教育部国培专家。她讲授的《幼儿园游戏》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董旭花老师是资深幼教工作者,不仅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多年工作中,更是实地走访了多所幼儿园,在幼儿园游戏方面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及思考。

Q:幼儿园要达成游戏的特色和品质的目标,最关键的是什么?

A:幼儿园的游戏品质,需要一支高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

比起其他教师,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游戏支持与指导能力上。这种能力的习得,应该既包括理念也包括技能。是在学习游戏基础知识、游戏环境创设知识、游戏观察知识等的基础上,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即在科学游戏观的指导下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条件,并能有效观察和支持幼儿的游戏,推进幼儿在游戏中获得高品质的发展的能力,这是教师保教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Q:游戏不仅是儿童的娱乐,那它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具体有什么关系?

A:幼儿教育必须包含游戏,并通过游戏。

安吉游戏提出真游戏就是儿童的真学习。在游戏的过程当中,孩子会发展语言,用语言交流,表达自己的作品。也会促进孩子动作的学习和发展,包括大肢体动作、四肢运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此外还有很多认知经验的拓展。维果茨基说:“游戏是发展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需要,是儿童的权利,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必须是包含游戏,并通过游戏的。游戏是幼儿园课程最重要的精神内涵。

Q:儿童是成人之师,在游戏中,孩子们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

A:游戏中有很多了不起的儿童。

小孩子是富有无限潜力和创造性的个体,我经常能在游戏中见到了不起的儿童。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个四岁多的走一米多高平衡木的女孩,因为老师的放手以及足够的时间支持,她从最开始的胆小,只敢坐着挪屁股,慢慢到在平衡木上站着走过去,这个过程持续半个小时。当看到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由自在,大胆地从高高的梯子上跳下来,在秋千上笑得那么开心,成人不得不为之动容。孩子们呈现出来的纯真、快乐、投入激励着教师去接纳、宽容、支持、欣赏,发现更多孩子的了不起。

Q:我们提倡儿童的真游戏,那教师设计的游戏还有没有价值?

A:教师设计的游戏虽然不是真游戏,但有存在的必要。

教师设计的游戏,通常不是真游戏。因为教师设计的游戏有外在的教育教学目标,从外显上来看是游戏,但从本质上来讲,属于教育教学范畴。它一般不是来自孩子需要,不是来自孩子意愿,不是孩子自发生成的真游戏。但它依然是有必要的,因为幼儿园是保教机构,为了实现保教目标,需要老师组织和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游戏没有价值。

Q:如何评判老师设计的游戏是不是真游戏?

A:是教学还是游戏,主要看孩子的反应。

“游戏是发展的源泉”,幼儿教育必须是包含游戏,并通过游戏的

有时候老师设计的游戏或老师教会孩子玩儿的游戏,如果孩子们觉得非常好玩儿、非常有趣,又有丰富的玩具材料作为辅助,孩子学会之后会自己选择去玩儿,那它也会变成孩子自愿的、自由的、自发的游戏。但如果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了之后,孩子再也不玩儿了,那么这些游戏就还属于教学的范畴,不属于游戏的范畴。

Q:怎样才算具有“游戏精神”?

A:游戏精神最关键的不是孩子,而是教师。

如果教师具有游戏精神,那他的课程、一日生活、组织管理、师幼互动,都会具有幽默、民主、自由、愉悦感在里面。最关键的是,教师这个群体,是否本身具有游戏精神,以及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能否把游戏精神带到工作中、带到教育教学中。游戏精神不是独立存在,它跟老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有关,同时还跟老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性有极大关系。

Q: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去指导和纠正孩子,但时常不确定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怎么办?

A:如果没想明白,没看明白,先管住自己。

游戏中确实是需要老师的观察和指导,但更需要老师的放手。观察是手段不是目的,推动幼儿发展才是幼儿教育永恒的目标。尤其是当我们没有看到孩子的游戏或没有看明白孩子的游戏,不知道如何助推时,不妨先管住自己,继续观察!而不是过早介入、过多干预!

Q:放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挺难。有什么好方法吗?

A:教师的儿童观,决定能否对孩子放手。

很多人把儿童看成一个时刻需要被保护被关照的对象,觉得孩子不会、孩子不能,但其实,孩子是一个有能力的个体,是一个有独立性、能动性的、自主学习发展的个体,这是一个儿童观的问题。我们只有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才会发现小孩子是游戏高手,比我们会玩。当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对儿童的认识,自然会更容易放手,也更容易看到孩子的真游戏、自主游戏,才能够看到孩子真的游戏水平,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东西。

Q:教师管住手、闭上嘴之后,总还是做点什么。您觉得应该做什么?

A:放手之后,是观察和支持。

在管住手、闭上嘴之后,老师还应该注意游戏过程中对幼儿的观察。因为没有观察就没有指导。此外,需要老师基于观察和分析之后,给出恰当的支持和引领。然后,是老师基于观察和分析之后,对于环境和游戏材料的不断调整,使之能跟上幼儿发展的节奏,更好地起到隐性指导的作用。

Q:观察什么以及怎么观察?

A:观察、分析、支持、记录,都很重要。

培养观察与解读幼儿游戏的能力,需要持续不断的练习。观察、分析、支持、记录都很重要。观察什么?观察孩子的游戏兴趣、专注力、自主性,观察游戏中的伙伴交往与语言、问题与问题解决等等。进而分析,分析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幼儿的需要、兴趣、个性,活动蕴含的发展价值等等。在写游戏观察记录时,可以视观察的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而定,即根据观察目标确定观察和记录的方式方法。如,若要研究幼儿在游戏中主动交往的个体差异性,可以提前确定观察对象、选择观察地点、拟定观察记录的表格,采用勾选的方式进行记录。如果是研究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表现,就可以采用叙事记录的方式进行记录。

Q:如何更好地选择适合孩子的游戏材料?

A:要像研究教材一样研究玩具和材料。

我们谈小孩子的游戏,不能空谈,得给他们提供游戏的条件,其中就包括玩具材料。好的、适宜的玩具材料是可以支持孩子发展、推动孩子游戏的。反之,则可能是阻碍。玩具和材料就是幼儿的教科书,幼儿教师要像研究教材一样研究玩具和材料。教师要有开放性思维:一方面是不以空间和玩具材料去局限孩子,任何玩具材料和空间都可以玩任何游戏;另一方面是给孩子多提供开放性的游戏材料,你会发现孩子有无限的创造。

Q:幼儿园环境对于儿童到底有多重要?

A:重视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创设,就是重视幼儿的美好童年。

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师,物质基础却是环境,幼儿教师不可能做出“无米之炊”。蒙台梭利认为环境就像人的大脑一样影响着人的整体发展,所以,环境是“第三任教师”,创设一个有儿童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教师专业素养高低的表现之一。幼儿园环境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内涵的体现,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就是重视幼儿美好的童年建设,重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Q:如何给孩子创设一个有儿童的游戏环境?

A:游戏环境创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观念,是认识。

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创设不是单纯凭热情就能做好的事,它融合了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游戏、儿童健康教育、儿童自然教育、美学、建筑学、环境设计及园艺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游戏环境创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观念,是认识。好的游戏环境不一定很贵,它不仅仅是看起来如何,更重要的是支持了孩子哪些类型的活动、从哪些方面推动了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Q:一些幼儿园喜欢在环境上模仿别人,您怎么看?

A:每个幼儿园的游戏环境都应该是不一样的。

幼儿园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一个大系统,环境中的所有要素都会相互影响。每所幼儿园所处的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形态都是不同的,这是幼儿园存在的重要资源。因此,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该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创设属于自己的环境,避免简单地重复别人的样式。或者盲目模仿某个幼儿园的这一点或那一点,而没有从整体对幼儿园的环境做统筹规划。

猜你喜欢

创设幼儿园儿童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