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阈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现策略探究

2020-07-30陈少烁

考试周刊 2020年63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互联网+小学

摘 要:当代科学发展一日千里,我们已经迈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理念,标志着学习正在走向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学习方式也随之产生着历史性的变革,如翻转课堂、慕课、智慧课堂等。文章立足于“互联网+”视阈,对传统合作学习的流弊和网络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了探究,并且试图探讨“互联网+”视阈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现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合作学习

一、 引言

在“互联网+”视阈下,传统的合作学习已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时代呼吁着教学的变革,科学推动着教学的改革。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依托互联网,打造“互联网+”课堂,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软件技术推动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高效课堂。

二、 传统合作学习的流弊

传统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它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瑕玷,着眼于生生之间的互动性交际,将学习建构于合作性的团体组织之中,并推动学生的个性与群性协同发展。它因被看成是治疗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中所有不足的一剂良方而地位扶摇直上,因而也就掩盖了其自身的流弊。

(一)参与时空局限

在传统的合作学习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大家进行合作学习。但由于时间限制,一节课下来,很多学生没有机会表达,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基本是零表达。此外,合作学习往往只作为一堂课中的一个环节出现,课堂之外鲜少出现合作交流。因此,学校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跨时空的学习方式来改打破传统课堂合作学习的限制。

(二)情景渲染困难

鉴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学习特征,课堂上教师常常需要展现情景,增强代入感的同时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合作学习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解决学习问题,这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动机,鼓励学生探索发现。但由于信息技术的限制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教师难以展现生动的情景,学生与问题之间难以架起联系的桥梁,导致合作学习难以开展。

(三)参与者失衡

传统的合作学习偏重合作学习的学术性目标,而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合作技能目标。教师为教学目标能更快达成,往往会把小组的话语权集中交给优秀学生,忽视了平时表现较差学生的想法,失去了表达权的学生犹如边缘人般存在于小组中,这样不仅不利于后进生的心理健康,还不利于整体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养和交际能力的提升。

三、 “互联网+”视阈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

小学合作学习活动中,互联网的运用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标杆。互联网为合作学习注入了新的生机,其具有即地即时性、多感官刺激、网络学习共同体效应彰显等优点。

(一)即地即時性

从空间上看,“互联网+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习者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里,学生都可以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打破了传统学习空间的封闭性。从时间上看,“互联网+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时间得到了无缝利用,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在网络上发表观点,同伴还可以即时发表评论,大大提高了参与度。同时,“互联网+合作学习”能够及时保存学习者的合作学习轨迹和发言观点,假若学习者未能及时参与合作学习,也可以通过阅读已保存的合作学习记录,了解到合作学习的进度。

(二)多感官刺激

网络情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性,深化了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巴普洛夫曾经说过:“学习如果能够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就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互联网+合作学习”深谙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能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等多种因素,依靠课堂的及时反馈调节,给学生的大脑皮层以多层次、多部位的刺激,展现了较强的表现力,为学生搭建了思维碰撞的交流背景,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三)网络学习共同体效应彰显

“网络学习共同体(Network Learning Community)”最早是由瑞尼古德(Rehingold)提出来的,指在网络虚拟环境里,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基于共同目标构成的一个互动、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团体。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根据学习共同体的特点,以小组的学习目标来营造学习的互助、合作氛围,以小组的总体成绩来衡量每个成员的功绩。每位学习者在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负责的同时,也要把其他学员的成果作为参照标准,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在不同理解意义上共同提高,从而形成互学互帮的共同体。

四、 “互联网+”视阈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现策略

相比较传统的合作学习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从根本上推翻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三中心”论,与以杜威为代表的新“三中心”论相契合。笔者从有效实现“互联网+”视阈下小学生合作学习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构筑生态化的网络学习环境

所谓生态化的学习环境,它是指以学习为中心,由对学习的产生、维持和发展起着制约及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要素构成的环境系统,是以个体的受教育和发展为主线,既包括自然的、人文的、制度的要素组成的外部环境系统,也包括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等内在的内部环境因素。生态化学习环境具有组织性,每一位学习者都要保持高度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意识,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生态化学习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每位学习者的学习习惯与风格量身定制学习资源,创设更符合个体需求的学习情境。与传统的网络学习环境相比,生态化的网络学习环境不仅关注预设,更为关注生成;不是关注作为个体的个体发展,而是关注协作共同体中个体的发展;学习者不仅仅是从环境中汲取,而是与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交际互动;环境的设计不是追逐新技术,而是要与学习者的知识特征和学习活动相吻合。

(二)应用混合学习的学习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合作学习虽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课堂中,也无法将传统的合作学习完全替代。综而观之,两者皆有优劣,笔者认为将传统的合作学习和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进行混合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混合学习是一种结合在线数字媒体和传统课堂,以优化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效率和降低传输成本,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混合学习萌芽最先兴起的地方是美国,它最先运用于企业培训之中,后来被运用于教育领域。混合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兼具传统学习方式和e-Learning的优势,发挥教师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体现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合作学习中应用混合学习的学习模式,师生能将所需的教与学的方法、模式、策略、媒体、技术等综合运用,从而达到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这也是未来教育的趋势。

(三)建立科学化的分组机制

科学合理的分组机制是实现“互联网+合作学习”的关键,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度与学习效率。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分组是否科学的两个重要指标,数量是指小组成员的数量和小组数量,这两个数量都不可过大。小组成员以4~6人为宜,组员过多,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降低小组成员讨论与合作的质量。小组数量以6~8个组为佳,小组数量过多,在成果展示环节或评价环节难以个个兼顾。质量则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标准,按照“小组均衡搭配”的原则,按照学习者的年龄、性格、背景及能力等特点进行差异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因此,学员之间在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经验等方面都是不相同而且相互补充的,便于他们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有助于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由于每个小组内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四)设置梯度化问题

课堂提问要紧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基于异质分组、互联网+的合作学习模式中,梯度性问题设计尤为重要。即围绕一个问题,不仅要有浅层次的知识性问题,还要有深层次的探究性问题。深浅兼备的问题,既能激起不同学生参与学习、思考的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小组的学习功能,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条不紊地进展,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教师可提前就某个知识点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课堂上再利用电脑传输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供各小组成员进行探讨,简单一点的题目由后进生完成,中等生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题目,优等生则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小组内分工明确合理,每一个成员都能参与探究,做完题目后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补充,使问题进一步清晰明了。

(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评价方式是否全面、科学、有效,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从而影响到学习的實效性。基于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是比较开放自由的体系,其学习效果也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因而评价不宜沿用传统单一式的评价模式,其渠道必须具有丰富性与多元性。第一,教师不应只侧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学习共同体的评价;教师不能只关注结果性评价,而应该更多强调过程性评价。第二,评价主体要多维化,不能只从一个主体出发,要把教考评价、组员自评、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相结合起来。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能让评价机制更加合理。

五、 结语

新技术、新理念的冲击必将带来新的挑战与革命。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教师要重新审视传统合作学习的价值与功能,积极推动合作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为小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平台,推动学习走向深处。

参考文献:

[1]周卫萍.浅谈高职院校生态化学习环境的建构[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221-222+224.

[2]王琳.小学语文四研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陈旭芳.学困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陈少烁,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增城区增江小学。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互联网+小学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