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梦想三点思考:新时代中国歌剧、音乐戏剧发展的创新与超越

2020-07-27郑锦扬

音乐探索 2020年3期
关键词:超越视野创新

摘 要: 新时代中国歌剧、音乐戏剧要适应时代的新发展,这是时代对歌剧的要求。从歌剧的源头与创新、超越的视野,从歌剧总体综合的思考,从歌剧与同为综合性表演艺术的戏曲、音乐戏剧的异同,从歌剧在世界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欧美亚非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等方面来思考、研究、谋划中国歌剧的发展,是关系歌剧未来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国歌剧;视野;创新;超越

中图分类号: J6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20)03 - 0060 - 12

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20.03.009

序论:新时代的呼唤

(一)歌剧思考的缘起:作为教师、文化工作者,与歌剧的结缘

自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后,笔者执教“中国音乐史”课程,从1981级开始至今,将近40年不曾中断。在近现当代音乐史教学中,歌剧是最重要的艺术体裁之一。此间,笔者执教“西方音乐史”多年,歌剧是课程中所占篇幅最多的部分。因为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发展和福建省舞蹈人才培养亟需,笔者发起申报并主持了福建省第1个、第2个舞蹈学本科专业的工作。作为两校舞蹈学学科带头人多年并在以后十余年间担任多届学生的“中国舞蹈史”课的全程教学工作,笔者在近现当代舞蹈史教学中也把舞剧作为最重要的艺术体裁之一予以讲授,从中深深地感受到不同艺术门类讲故事的特色有显著的差异。

正是这些异彩纷呈、异同兼加的多种门类艺术的故事演绎,才使我们的艺术世界有了特别丰富、深刻的重要艺术类别——故事艺术,才使我们的门类艺术有了音乐与文学、表演等多种艺术结合的歌剧、音乐戏剧,有了舞蹈与音乐及文学等多种艺术结合的舞剧、歌舞剧,有了戏剧文学、唱念做打、舞美等多种艺术结合的戏曲,有了戏剧文学与表演等艺术结合的戏剧,有了文字书写、平面展示的小说,等。新时代中国的各种门类艺术有着各具特色的发展。新时代的歌剧创新、超越很有必要以艺术全视野,认识与学习国内外各门类艺术的讲演故事艺术。这种学习互鉴、融会贯通的思考与研究将有大裨益于歌剧在新时代的发展。

对歌剧的思考,还来源于歌剧创作、编导演的初始实践。笔者上山下乡几年,从小学民办教师(音乐、语文课)到公社文化站,遇到的一大问题是文艺宣传表演节目的来源太贫乏。于是,自己动手写了一些歌曲、歌舞、对口词、三句半、朗诵诗等。为了参加县里的汇演有重头戏,在多种节目写作的基础上,写了个小歌剧。1976年10月中旬,笔者带领公社演出队到县城报到,“县革委会文化组”的同志通知“立即把队伍带回去,汇演不搞了”。笔者留在县里开宣传工作会议。会议一开始,所有人大吃一惊——“江青、‘四人帮被抓了”。于是,笔者平生第一次自己编写、自己作曲、自当导演并担任男一号的小歌剧就此不上演了。对于这次知青时代歌剧创作的实践,县文化馆专家的评价是“具有公社文艺宣传队较高质量的歌剧作品和编导演水平”。此间及其后,笔者也粗浅地接触了歌剧编创、作曲排练、队伍组织、服装舞美、经济投入等有关方面的事情。

新时代歌剧的发展,有必要就歌剧艺术中各种因素、歌剧生产各种环节进行新的系统研究与改革。歌剧毕竟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必须形成更有利于歌剧发展的歌剧生产、演出体制与机制。现在的歌剧创作大多是音乐、文学、导演、演员、舞美5个主要因素,各自为之。例如剧本出来写音乐,乐谱出来找指挥,导演确定找演员,场地定了搞舞美等。与此相比,戏曲的运行机制则比较简单。例如,梅兰芳的戏曲改革最后形成名演员主导、老板与名角一体的戏曲体制。所以,戏曲事情的决定、新剧目的排练、上演的效率都比歌剧高些。歌剧与戏曲的异同是值得关注与思考的。

(二)歌剧原初的追思:作为学者,翡冷翠的寻访

歌剧之于中国,是舶来品。歌剧诞生于意大利,也是近几个世纪以来世界音乐艺术最重要的体裁。新时代歌剧的发展,有必要追寻歌剧的产生与发展,以历史的眼光、世界的视野,对歌剧进行整体的审视,这有利于认识作为世界歌剧之一部分的中国歌剧。

有鉴于此,笔者特意在2019年到意大利实地考察,并和在那里多年的儿子一起过春节与探艺访问。此行旅居、寻访的首个城市,是被徐志摩称为“翡冷翠小城”的歌剧诞生地——意大利佛罗伦萨。在老城区中心美第奇宫近旁,漫步在歌剧摇篮的古老建筑群中,端详着圣母百花大教堂,南欧人文风情与乐史既往源源不断地涌入心海。课堂内外积累的西方歌剧许多问题也在观摩与浏览中、探询与讨论中、旧思与新识交汇中,有了新的感受和认识。例如,欧洲人言必称希腊,歌剧却不产生于欧洲文明发源地希腊;歌剧与艺术观演、财富、权势有关,初始的歌劇却不产生于罗马帝国最富有的都城罗马;古罗马有许多露天剧场、圆形剧场,意大利有许多剧院、音乐厅,第1部、第2部歌剧却不是剧院艺术,而是在贵族宫中演出的新作。例如,至今留有乐谱的最早歌剧《尤里迪茜》就是婚礼中的演出剧。

歌剧的原初虽然与艺术、金钱,政治、权利等有关,最直接的原因却是集佛罗伦萨首富与行政长官于一身的美第奇家族的嫁女婚礼。因为凯撒梅林蒂奇公主嫁给了法国国王亨利二世,所以这个婚礼就成为美第奇家族倾力举办以提升家族在城市、全国乃至国际影响的绝佳时机。请作曲家佩里等创作并演出爱情题材歌剧《尤里迪茜》,并在婚礼庆典期间首演,就是一个恰切重大婚礼庆典、很出彩的艺术设计。此后,大出风头的名剧《尤里迪茜》经常上演。意大利语歌剧由此风行亚平宁半岛乃至全意大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佛罗伦萨贵族高尔西宫中首演的《达芙妮》、在佛罗伦萨首富美第奇家族的皮蒂宫首演的《尤里迪茜》(1600),当时称为Melo dramma(音乐戏剧)。这是为了复兴古希腊戏剧传统的表演艺术、贵族艺术、宫殿艺术。一般认为,第一部成熟的歌剧(opera)是蒙特威尔第作曲的《奥菲欧与尤里迪茜》(1607),蒙特威尔第由此被称为近代歌剧之父。

可见,许多音乐史上的大事(如最初的歌剧为何在佛罗伦萨小城诞生),有其独特的成因;可见,1600年前后的这几部歌剧史上的原初名剧,其体裁、类别及其称名也不只是opera。认识古代音乐史必须充分注意对象的独特性,一事一议、实地调研,并且进行综合性的考究。亲临其境,探其独具,综合考量,才会有比较符合实际的、准确的认识。

一、一个梦想

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文学艺术、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的创新创造,尤其是超越性的创造发展;呼唤着新时代的歌剧、音乐戏剧,尤其是超越过去、具有新时代特色的音乐戏剧、歌剧艺术。于是,就有了新时代的歌剧梦。这个梦,似可简要描述为“未来约30年(至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年),基本形成新时代歌剧”,而且具有下列显著特征。

1. 与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富强美丽中国建设同步发展,和综合国力、国家地位相适应的新时代歌剧、音樂戏剧;

2. 与全国舞蹈表演、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美术设计等姐妹艺术相比较也不落后的新时代歌剧、音乐戏剧;

3. 与此前的中国戏曲、戏剧、歌剧、歌舞剧相比较更完美,更受各地各族、各阶层民众的广泛欢迎,并形成大中小型、各类题材的数量众多、总体结构完善的新时代歌剧和音乐戏剧体系。

4. 与欧美和世界主要大国(美、英、法、德、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的歌剧、音乐戏剧、表演艺术并驾齐驱,甚至更优秀、更具有中华文化艺术品质的音乐戏剧、新时代歌剧(或许可称其为民族复兴时代歌剧、新式歌剧,近体歌剧、新体歌剧等)。

二、三点思考

(一)关于视野

新时代歌剧、音乐戏剧的创新发展、超越性发展,是在与过去不同的社会环境与时代氛围中进行的,必须具有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歌剧、音乐戏剧的视野和发展观念,尤其是与新时代歌剧发展息息相关的中国文化艺术视野、世界歌剧艺术及其发展的广阔视野。

1.与新时代歌剧发展相关的中国文化艺术视野

其一,中国歌剧的历史视野。大约在乾隆时期(1735—1799年在位),歌剧传入中国。由于当时只在宫中演出,并未在中国社会产生大影响。歌剧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清末民初、民国时期、1949年后3个阶段,尤其是新歌剧创作的百年之中。中国歌剧创作百年,产生了许多作品,既有对西方歌剧的模仿、学习之作,也有数量较多的具有探索意识、表现中国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被称为新歌剧、民族歌剧、中国歌剧、世界歌剧的中国学派等,充满了对西方歌剧的学习、模仿和对中国风味歌剧的探索。中国戏曲也是以音乐讲故事的艺术。王国维先生谓之“以歌舞搬演故事”。西方人称京剧为北京歌剧。所以,中国的歌剧视野应该包括中国戏曲,尤其是其中的京剧、昆曲、元杂剧,以及各地古老的地方戏曲。居其宏先生在“全国歌剧理论与创作研讨会”(2019年12月在济南召开)强调指出“歌剧要学习戏曲”。这是很有道理且值得重视的意见。新时代中国歌剧的历史视野,既要纳入中国百年歌剧,又要吸收中国千年戏曲、戏剧;其中的创作、演艺经验,发展演变的兴衰原因与时代社会、世界艺术的各种关联,都与新时代歌剧发展息息相关。对其的关注、认识与吸收,有益于新时代歌剧更好地发展。

从中国歌剧的发展阶段而言,新时代歌剧具有不同于既往歌剧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新时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尤其是民族复兴、富强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各种人事物;更坚定的中国文化自信;更自觉地注重挖掘、吸收中国文化艺术营养(此前,民国时期的中国歌剧自觉地以西方歌剧为师,学习、模仿之,以西方歌剧形式创作中国题材的作品为主)。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人文艺术精神,具有源远流长、辽阔宽广、澎湃不已的发展特征,这是新时代歌剧艺术创新与超越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其二,与中国歌剧相关的中国艺术视野。文律运周,世有代兴。艺术追随时代发展,是中国艺术的优秀传统与宝贵精神。例如,作为中华文化史上文学最重要的体裁之一,诗歌的发展经验就值得特别注意。大汉帝国以不逊色于罗马帝国的风姿屹立于世界,并且在艺术领域有重大创新——五言为主的乐府诗歌盛行,显示了比以周代《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更丰富的新面貌;此后的大唐不仅以世界第一的经济、军事、教育强国著称于世,还以近体诗歌——齐言体的七言诗歌(尤其是绝句、律诗)等——创造了中国诗歌的顶峰,超越了大汉的乐府诗歌;唐五代之后的宋代也以长短句为主、节奏较唐诗更丰富、音乐性更强的的曲子词——宋词——比肩于唐诗;元代则以中国历史上最快的超越前代速度,推出新的诗歌形式——散曲(俗称元曲),比肩于宋词,以堪称中国戏曲第一高峰的元杂剧实现了对唐宋戏剧的超越。这就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诗歌戏剧艺术追随时代的创新发展,而且是超越前代的时间越来越短、文化艺术续续不断的历史。长期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史、与盛世相随的中国艺术史,都显示了中华民族永不枯竭的艺术智慧、艺术精神,不断超越前人的持续创新与能力。这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族品格与民族精神、民族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艺术。新时代,尤其是盛世,必须有超越其前的、崭新的艺术形式。汉唐宋元的先人,在艺术上实现了对前代的超越。新时代的中国人、艺术人应该在文学艺术、歌舞戏剧表演领域也做到对前代的超越。民族复兴,包括文化复兴;富强美丽中国的建设,包括文化强国建设。追随时代的艺术创新与超越,是艺术界、音乐界的人们所关注、所努力的大事,也是国家大事。

艺术、音乐的创新和对此前的超越是很艰难的,音乐戏剧、歌剧要超越此前,超越的速度若要赶上元人更难;因为元朝存在不到百年,其元散曲就比肩宋词,元杂剧就超越前代。时不我待,必须思考研究,必须加速加强,必须多方着手,努力创新创造,形成繁荣兴盛的新局面,才能创造出代表新时代、超越旧时光的音乐戏剧、新型歌剧来,才能实现超越的新速度。

2. 世界歌剧艺术及其发展的视野

中国歌剧是西方歌剧入华发展起来的,中国歌剧是世界歌剧的一部分。所以,学习与研究欧洲与世界的歌剧艺术及其发展经验,是新时代中国歌剧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据初步的学习与思考,笔者认为欧洲歌剧及其世界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如下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歌剧的产生与在南欧亚平宁半岛,乃至意大利全境的发展——意大利语歌剧发展阶段。这是歌剧奠基性的重要阶段。首先是佛罗伦萨贵族宫殿、婚礼的歌剧、意大利语歌剧(神话、圣经、民俗题材)的发展、普及;其后,以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等为代表的意大利语歌剧成为世界歌剧最重要、流传最广泛的经典部分。意大利语歌剧演唱艺术成为世界演唱艺术最精美和最具影响力的部分,通常称为“美的歌唱”“美声歌唱”,其演唱方法被誉为“美声唱法”,风行世界。

第二个阶段,歌剧在欧洲大陆,乃至全欧的发展——欧洲方言歌剧发展阶段(法语、德语、俄语、英语等)。方言歌剧首先在美第奇家族女婿所在地——巴黎乃至法国得到发展(佛罗伦萨富豪和最高行政长官美第奇家族先后有两个女儿家给法国国王)。法兰西民族不仅喜爱、欣赏和传播推广意大利语歌剧,还创造了具有浪漫特质的法语歌剧,特别是喜歌剧。欧洲大陆的重要民族——德意志民族则以莫扎特等人的歌剧为主丰富了喜歌剧,还以其雄厚的交响乐基础,创造了器乐发挥重大作用的歌剧——瓦格纳的乐剧。俄语歌剧则以许多英雄性的史诗剧、大歌剧等类新作丰富和完善着歌剧体裁和类型的体系。英伦三岛及英联邦国家的英语歌剧,在轻歌剧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音乐剧等。此外还有西班牙语、波兰语歌剧等多种欧洲语言歌剧。

第三个阶段,歌剧在亚洲、美洲、澳洲、非洲等世界各地区的发展——亚洲和各地方言歌剧的发展,及意大利语歌剧和欧洲各种语言歌剧在世界强势传播的阶段。例如,日语歌剧、汉语歌剧、韩语歌剧、泰语歌剧、印尼语歌剧、越南语歌剧等。日本明治时代全盘西化,西方歌剧传入和日语歌剧实验比中国早,西方歌剧普及程度比中国高。但是,由于日本历史上对传入的先进文化取之用之(如迄今为止仍有当用汉字300多个)的传统和民族精神,其歌剧本土化意识没有中国歌剧强烈。

歌剧的非欧地区传播,在英语国家与地区较早较普及。不同欧洲语言歌剧的传播中,以意大利语歌剧最受重视,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歌剧与之相距甚远。随着欧洲殖民世界的发展和携工业革命大势的欧洲优势在世界的形成,歌剧成为欧洲文化实力的组成部分,逐渐成为近几百年来世界各地城市音乐、戏剧、舞台艺术最重要的艺术体裁。这种状况在200多年来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反殖民主义成为世界主流的历史发展中,并没有重大的改变。以意大利语歌剧为代表的歌剧、音乐剧艺术还是传统表演艺术中最重要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研究日、韩等亚洲语言歌剧,美国、澳洲等非欧地区歌剧,歌剧的世界发展与变迁(如音乐剧在美国迅速发展,直至成为世界音乐剧的重镇),对新时代中国歌剧发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现在这个领域的成果比较少)。作为亚洲第一大国,新时代的中国应该对非欧歌剧展开新的研究,并且进行世界歌剧艺术史、论的系统编撰(中国作者在这个领域的出版成果还较少)。非欧地区歌剧和歌剧整体观的世界歌剧研究与著述,既有利于从非欧地区和世界范围看中国歌剧,更好地建设新时代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歌剧,也有利于在世界歌剧艺术、学术中发挥中国作用、展示中国力量。

(二)關于创新

1. 继承中国歌剧传统的创新,应该是新时代歌剧最重要的一种创新。百年来,中国歌剧的创作、表演、传播有着丰富的经验教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展进步。在其基础上的继承创新,是新时代中国歌剧、音乐戏剧发展和取得进步的主要途径。

中国人的歌剧创作产生于欧洲歌剧传入中国之后,开始有社会影响的第一个时段是清末民初时中国留日学生的“春柳社”等团体和国内新式学校所演的学习欧洲歌剧的初期创作。此后,中国歌剧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两大历史特征。其一,歌剧创作自觉地以欧州歌剧为师,学习、模仿、参照欧州歌剧的艺术形式与结构、创作方法与表演等。 其二,把创作具有中国题材内容、中国音乐风味、被中国人所接受的新歌剧和民族歌剧作为中国歌剧创作发展的追求。

追随时代的百年中国歌剧创作形成了两个潮:第一个高潮是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和平建设、激情迸发的时代中,以《洪湖赤卫队》 《江姐》和《红珊瑚》 《红霞》 《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等佳作为代表;第二个高潮是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改革开放时期,以《伤逝》 《原野》 《党的女儿》 《木兰诗篇》 《悲怆的黎明》 《野火春风斗古城》 《再别康桥》等为代表,作品数量大大超过第一个高潮,但在社会各界和民众中广泛传播的作品不如《洪湖赤卫队》 《江姐》等。

新时代歌剧如何认识、吸收中国歌剧百年的营养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尤其是更好地服务民族复兴和富强美丽国家建设,更好地服务生活在各地区、各阶层的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要在主要服务当代海内外中国人的歌剧新征程中,促使新时代歌剧出现较之其前更大的繁荣进步,是人们十分关注、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下的多样继承发展是可以预期的。

(1)歌唱剧。如《白毛女》《洪湖赤卫队》那样学习西洋歌剧的结构形式,吸收中国戏曲、民歌等曲调因素,采用中外各种歌唱形式(单声部、多声部)来演唱故事的、以中国风格歌唱剧为基础的创新发展,是新时代歌剧创新的重要类型。

(2)歌舞剧。以歌唱为主,结合多种舞蹈、歌舞形式,以载歌载舞的歌舞剧为基础的创新发展,前景颇好。陶诚初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时举办了中国歌剧研讨会(《光明日报》整版刊登了讨论会的发言),对歌剧、歌舞剧展开了研究,并注重歌舞剧问题。这是国家级院团对歌剧、歌舞剧发展的关注,值得注意。新时代歌剧、歌舞剧的创新发展要集汇专业表演团体、学术研究队伍、艺术教育机构、投资财政力量等各方面力量,共同谋划、协力为之。

(3)诗剧。形式结构不拘,具有诗歌剧特色、艺术品味较高、适合知识界和城市观众接受的新歌剧,是音乐性、文学性、艺术性较强的歌剧艺术。施光南作曲的歌剧《伤逝》取自鲁迅的小说,其歌剧的剧本为改编性质、诗剧特色的歌剧文学。京剧《杜鹃山》的戏曲剧本也具有诗剧的韵味。它们反映了中国戏剧的不同类别向着诗剧发展的探索和发展倾向,值得关注与研究。

(4)青春歌剧、少儿歌剧。中国数亿青少年是新时代社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群体。新时代中国歌剧乃至中华民族的未来在他们身上。应该有大量形式结构不拘,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书写他们精神世界和健康身影、充满阳光和中国能量的青春歌剧、少儿歌剧,特别是时尚活泼、反映时代生活前沿的青春歌剧应该成为具有探索意义和较多接受者的一种重要歌剧类型。

(5)中小型歌剧、城市歌剧、乡村歌剧。新时代是中国城乡发生历史巨变、城市居民将成为中国最广大人群的时代,是中国的城市文化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繁荣发展的时代,也是数千年来中国第一次实现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新时代。应该着力发展形式结构不拘,适合城乡民众接受的新时代中小型歌剧,尤其是令人心情轻松,赏心悦目、幽默诙谐的歌剧。

在新时代社会与城乡建设中,注重歌剧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是歌剧艺术至关重要的大事。新时代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城市化65%~70%的水平。中国新时代的城市歌剧研究与创作要努力适应走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中国大多数城市居民的消费要求。与此同时,要适应中国城乡居民的不同经济文化水平,重视与此前不同乡村环境的新时代乡村歌剧研究与创作,以适应中国乡村以及进城的农民工等广大民众的消费要求。

新时代,服务中国城乡居民需求这一目标将引发中国歌剧广泛的变革并对中国歌剧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小投入的中小型歌剧有可能成为歌剧发展的一大主打方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小电影、戏剧剧种的当代发展值得参考),以新时代生活内容为主的城市歌剧、乡村歌剧的繁荣,将成为中国歌剧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6)英雄歌剧、史诗歌剧。崇尚民族英雄和历史伟业,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及其艺术的共同特征。不尊重英雄的民族,是挺不直腰杆的民族。中国古往今来的杰出历史人物与国家大事应该成为歌剧创作、搬演的对象。虽然已有许多描写英雄、国家和民族大事的歌剧,但是英雄歌剧、史诗歌剧仍然是可以继续大力为之的领域。古代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秦始皇统一中国、长城筑造、蔡伦造纸、张骞出使西域、大運河开凿等事件,卫青、霍去病、耿恭、李白、杜甫、白居易、辛弃疾、陆游、关汉卿、王实甫、李香君等人物都是很好的题材(已有歌剧《诗人李白》 《大汉苏武》 《苏东坡》 《汤显祖》,舞剧《李白》 《杜甫》,歌舞剧《长恨歌》,等)。近代有中央确定的36位杰出军事家(收入《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已有歌剧《周恩来》,不只写其军事方面),中宣部2019年宣布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各100名英才,长征、抗日战争、开国大典等的人物和事件(已有歌剧《长征》 《聂耳》 《星海》 《贺绿汀》,音乐剧《烽火·冼星海》)。当代有大量的英模、“两弹一星”功臣等,可以创作出数量庞大的新歌剧来。还有,挂像英模林俊德院士(已有电影《马兰花开》)、三峡截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香港金融风暴、航空母舰、深圳崛起、浦东风云、脱贫模范、毛乌素治沙、地月经济区等,都是世界著名的新时期中国大事,应该以此为蓝本挖掘、创作出精彩的歌剧故事,并予以正能量的歌剧、音乐戏剧艺术抒写、展演。

(7)涉外题材歌剧。适应国家大力度开放、改革的新局面,古今的中外关系和走出国门的典型人物、事迹等,应该成为新时代歌剧的一大题材。例如,表现中国外交(如对开拓丝绸之路有重要贡献的汉唐要员、中印交往与佛教东传的代表人物唐玄奘、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第二任外交部长陈毅,等。已有歌剧《郑和》等)、中外交往(尤其是与大国及重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法国 、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比利时、荷兰等的交往)、国际友人等题材,一带一路、维和部队、国际合作的歌剧,都应该有系列作品。密切关注国内建设与国际发展两个大局的歌剧创作,大有可为。如反映中欧交往、中东欧交往的歌剧可以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外交大局,意义非凡(王世光作曲的歌剧《马可·波罗》,《鉴真东渡》、歌舞情景剧《白求恩》等反响良好)。还应该有世界共同关心问题有关内容的歌剧,如海洋与极地保护、环境保护与垃圾处理、友好合作与和平发展等,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进入歌剧。

拓展歌剧、音乐戏剧视野有着广阔的天地。①学习、吸收非欧地区与国家的音乐戏剧与表演艺术,如印度歌舞剧、日本歌舞伎、各国音乐戏剧,以新时代中国歌剧书写古今中国人与这些国家与地区的友好交往,反映这些异域的文明。②创作出大批“一带一路”国家与人民喜欢的歌剧、歌舞剧、音乐戏剧作品,如锡兰(今斯里兰卡)公主、吞武里大帝郑信等饱含中国人民与外国人民历史上友好关系的歌剧(已有歌剧《张骞》《玄奘西行》等)。③创作华侨华人题材的歌剧(已有歌剧《陈嘉庚》等)。近几百年来,中国人下南洋,下西洋。当今五千多万华侨华人和他们的先辈在异国他乡,尤其是东南亚、太平洋地区创造了许许多多辉煌的业绩,对住在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其中,有很多杰出人才与可歌可泣的事迹,是歌剧创作的好题材。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大国,具有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最多的人口、最大的单一市场、最多的中等收入人群,正满怀希望与信心奔向民族复兴。比以前更加开放的中国要把涉外题材歌剧、音乐戏剧发展成为新时代歌剧的重要类别,以簇新的笔触描绘中外交往的广阔世界。

(8)生活歌剧。普通百姓的生活有取之不尽的故事。生老病死、七情六欲之间,聚散离合、居家远行之际,事业沉浮、四季人生诸事,无不充满善恶与哲理,值得挖掘与抒写。新时代丰富的社会生活,应该有数量较大、风格多样、与民生百态相适应的生活歌剧。

2. 继续学习欧美歌剧、音乐剧,在历史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的借鉴创新。

(1)在大量表现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民族复兴、消灭贫困、建设富强美丽新中国的内容中寻求歌剧创作、创新。

(2)在亟需的歌剧类型中创新。中国歌剧百年,典型的悲剧、多样的喜剧、各种题材内容的轻歌剧、音乐剧,成功而且广泛流传的的佳品数量还不够多。

(3)在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中创新。适应不同社会阶层,尤其是县域、乡镇的中小型歌剧、喜歌剧、轻歌剧、音乐剧成功作品数量还不够多。

3. 借鉴数千年中国歌舞、大曲、戏曲、说唱、诗歌,尤其是宋代以来最重要的表演艺术——戏曲的经验。戏曲虽历千年,至今仍然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其浩如烟海的作品、适应各类人群需要的表演,历经千年不断发展的经验,都值得新时代歌剧学习与借鉴。

其一,中国戏曲具有不断发展超越的精神与行动。十大悲剧之首、关汉卿的《窦娥冤》等佳作,十大喜剧之首、王实甫的《西厢记》等佳作形成了中国戏剧的第一个高潮,超越其前;明代的昆曲以其改革后的水磨腔超越其前较粗鄙的昆腔,使昆曲风行吴中、国中,成为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世界文化遗产。梅兰芳的时装新戏之大胆、表现新时代之决心,是中国戏曲艺术家追随时代的典型。

其二,中国戏曲面向市场多样需求的发展。戏曲出自乡间,城乡都是其活跃的地方,能入宫演出、为民演出,厅堂家庙、婚丧喜庆、无所不往。这种灵活适应市场各种需求的意识与发展倾向使得戏曲产生了大中小各类规模的剧目、各种各样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的体裁形式与风格趣味。这是与中国歌剧基本不到乡镇演出、很少到县城演出仅仅限于舞台艺术所不同的。

其三,中国戏曲流派纷呈的艺术创新。梅派唱腔的雍容华贵和四大名旦唱腔演艺的各具风采,南欧北梅的区域差异,各家各派的独特艺术,展现了京剧发展的生命力。相比之下,中国歌剧的演唱尚在以意大利歌剧演唱艺术为至尊、还未形成中国歌剧若干演唱流派的阶段。

其四,中国戏曲数以百计的方言戏曲艺术。中国各地方戏曲都采用方言演唱,这对各地方剧种独具特色的演唱艺术和表演起了重大作用。然而中国歌剧还处于汉语(国语-普通话)歌剧居主导地位的阶段,方言歌剧极少。最好促成各民族语言和汉族方言歌剧、音乐戏剧的发展。这将形成中国歌剧的新潮流,并促进中国歌剧演唱艺术、表演艺术的繁荣与多样化发展,同时推动歌剧走进城乡各民族群众的生活。

其五,中国戏曲具有精美绝伦的戏剧文学。如《西厢记》《桃花扇》等佳作历久弥香,值得歌剧文学学习。歌剧文学、剧本的精美不仅给歌剧奠定音乐、表演的好基础,也将对歌剧艺术的整体提升起到关键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代歌剧艺术的升华有赖于歌剧文学的提升。可否精心制作一批媲美《西厢记》的现代汉语歌剧剧作,促进诗剧的创作与发展,使之成为城市歌剧的一种类型?

歌剧之于中国是舶来品。中国歌剧在吸收中国艺术的同时,也要十分注意学习与吸收外国歌剧、戏剧、音乐、舞蹈、演艺的经验,在中外艺术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综合创新,形成具有中国新时代艺术风貌的歌剧、歌舞诗剧、古典乐舞剧等演艺形式。

在歌剧的创新发展、繁荣普及中,应该引导、促进形成较完善的全国歌剧总体结构。例如,有意识地形成大量中小型歌剧、部分大型歌剧;形成较多轻歌剧、喜歌剧、正歌剧,部分大歌剧;形成大量歌唱剧、歌舞剧,部分诗剧;形成大量新时代内容的歌剧,较多此前历史内容的歌剧;促使英雄歌剧、史诗歌剧成为佳作、力作较多,影响较大的一个新时代歌剧部类;促使青春歌剧、少儿歌剧、生活歌剧成为民众广泛欢迎,数量众多的歌剧部类;形成大量中国题材歌剧,亦有部分涉外内容的歌剧。凡此种种,都应该有其地位与相应数量的剧作,以保证城乡各地各种人群的观演需要,使经常性上演的歌剧有较充足的类型与数量。

(三)关于超越

习近平主席2016年4月26日在安徽的讲话中提出“要敢于抢占国内国际创新制高点”。要把握创新特点,努力追求原始创新。要大胆创新,甚至奇思异想,无中生有。中国的杂交水稻、量子通讯、太空经济区都是引领世界的创新发展,世界上第一个太空经济区——地月经济区是无中生有、中国独有的重大创新发展,也是太空领域和经济领域的世界性超越。新时代的中国文化艺术,中国歌剧、音乐戏剧在创新与繁荣中的发展,也应当与科技、经济领域的发展一样,努力实现对过去的重要创新、原始创新,力争实现历史性、世界性的超越。

1. 中国历史上艺术超越的两种类型

艺术的历史超越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现象。中国诗歌史、演艺史、戏曲戏剧史就是不断创新乃至超越的历史。在新时代,具有富强美丽中国新风貌和浓厚中华文化神韵的新歌剧、音乐戏剧、新演艺形式,有可能实现对过去的历史超越。这种超越不仅有现在接近民族复兴的较好时代背景、社会条件,也有此前中國艺术超越的历史积淀与成功经验的启迪与基础。

(1)以新的艺术形式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性艺术,取代旧时代的代表性艺术形式,是艺术超越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历史超越。这种艺术超越可称为整体的艺术超越。最为国人熟悉的是文学和表演艺术的例子。

其一,唐诗对其前周汉魏诗歌(四言、五言为主的诗歌)的超越。其近体诗歌(七绝、七律等为突出)以精致和完备的格律、流美的音乐性和诗意美的多方营造,成就了中国诗歌史上最多佳作、最多名家(如堪称中国文化代表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维等)、最普及的诗歌盛世,素来被誉为中国诗歌艺术的顶峰。汉魏的乐府诗歌是汉魏时期代表性的诗歌艺术,其作为时代艺术的代表在唐时被近体诗歌所取代。这种取代与超越既有时代变迁的复杂因素,也有艺术超越的自身原因。

其二,唐大曲对汉魏大曲的超越。与大唐盛世相应的燕乐大曲,以其宏大的规模、精美的演艺、众多名作[如《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绿腰》(又名《六幺》)等]、完善的体制等,把汉唐大曲乃至中国古代宫廷歌舞艺术推向顶峰。

其三,昆曲对其前戏曲的超越。昆曲表演艺术体系的完整性、戏曲文学的完善与精美、戏曲行当的唱腔与表演特色、歌舞念做等各种表演技艺的综合、舞美化妆服饰等都达到了此前未有的新水平,从而成为明代最重要的演艺形式。其艺术总体超越了宋杂剧与元杂剧。

这些中国艺术史的著名事例表明,中国古代的艺术超越是艺术史发展的重要现象、常见现象。它们不仅是代表性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朝代的兴衰而变异,还有艺术自身的推陈出新与创新超越。新的艺术形式对旧的艺术形式的超越,包含着重要的、若干方面的艺术创新与历史性进步,如唐诗的音乐性就超过汉诗,燕乐大曲的艺术精致就超过相和大曲,昆曲的歌舞之美就超过元杂剧等。

(2)以新的艺术形式,实现对其前代表性艺术形式的部分超越。这种超越可称为部分的艺术超越,例如,作为一种诗歌形式,元曲艺术整体不超过宋词,但元曲的音乐性、通俗性和被民众普遍接受的程度却是超过宋词的。又如,京剧和昆曲都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性戏曲形式,京剧艺术整体不超过昆曲;但是,京剧在老生表演艺术、帝王将相等国家题材的剧目、大气豪气英雄气概的表現、被中国人广泛接受等方面是超过昆曲的。再如,现代舞剧在应用舞蹈语汇演绎故事的艺术创造方面,是超过戏曲的。可见,伴随新时代的新艺术形式,实现对其前代表性艺术形式的部分超越,也是中国艺术史常见的艺术发展、创新超越现象。

新时代,认真研究过去、注重继承创新,努力实现艺术的新发展,并被社会广泛接受,以实现对此前艺术、表演艺术的整体超越、部分超越,是新时代艺术、表演艺术的重大内容,值得学界的思考、研究,并以大量新的创作与表演,逐渐实现它。

2. 新时代歌剧、音乐戏剧超越的两大对象

超越是一种目标、一种愿望、一种行动、一种充满智慧的造就。艺术超越的实现经常以其前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作为对象。尽管这种艺术超越是艰难的、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的,我们的先人还是以自己的智慧与不懈的努力,推动着艺术的发展;铺展着令后人仰望、艳羡的宏伟篇章。正是因为那些不断上演、芳华无限的艺术超越,中国的艺术世界才那么丰富多彩、绚丽迷人,中国的艺术文化才成为中华文化独特而动人的组成部分。

(1)新时代,要努力学习、思考、争取逐渐实现对千年戏曲的创新与超越。戏曲是集宋元明清社会艺术(诗歌、戏剧文学、音乐、舞蹈、唱念作打、舞台美术、化妆服装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是以舞台表演为主的艺术形式。其灌注着中国演艺智慧、封建时代后期文化精神,也熔铸着自身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戏曲作为产生于旧时代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在今日中国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不过,其辉煌已随其诞生的古代社会一起成为过去。今后,戏曲的被超越是必然的。趋势如此,会是几十年还是几百年才被超越呢?民族复兴任务基本实现的2050年左右能实现吗?

假如集新时代各种中国社会艺术(如歌剧文学、诗歌,歌唱、歌舞、说唱、器乐,音响、影像艺术,舞美、激光艺术等)于一身,促进新时代歌剧、歌舞剧、歌舞诗剧的新发展,是否会有很大的创新,乃至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呢?我国的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戏剧学院都开办了音乐剧班,但其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可否创作出一批以音乐为主,或以舞蹈为主,或以戏剧为主,结合影像艺术、舞美艺术、各种前沿新艺术的新型歌舞诗剧或其它新的故事演艺形式呢?

(2)新时代,要努力思考、争取逐渐实现对500年左右的欧美歌剧的超越或部分超越。诞生于南欧,以交响乐队伴奏独唱和各种多声部歌唱、用以表现故事的意大利歌剧,和法语、德语、英语、俄语等欧洲方言歌剧,有着浓厚的欧洲风情和近500年欧美历史变迁、社会人文的浸润。当今,歌剧在欧洲已经成为日趋向弱的传统艺术,意大利许多歌剧院处于亏损状态,上演率大大降低,著名演员、专家流失严重。歌剧重镇已经从意大利转至德国、奥地利。以莫扎特、韦伯等人的德语歌剧(喜歌剧与正歌剧)、瓦格纳的德语乐剧,约翰·斯特劳斯等人的德语奥地利轻歌剧为代表,德语歌剧相对于意大利语歌剧有重大的创新与发展,并形成了成就卓著的方言歌剧——德语歌剧流派,在世界歌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美国,音乐剧的观众早已超过古典的德语歌剧、法语歌剧、西班牙语歌剧、俄语歌剧,其上演频率甚至超过意大利语歌剧,这是歌剧在北美与英语国家、地区的发展趋势。世界歌剧的现状表明,21世纪,歌剧整体作为欧洲与世界的著名舞台表演艺术高潮已过,并已成为传统艺术。它终将被新的表演艺术所超越。因此,研究歌剧的历史发展,研究歌剧的世界现状,研究未来百年巨变的世界中歌剧发展的新趋势,都是很有必要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对世界歌剧的历史、现状、未来的研究将有益于对中国歌剧的认识、有利于中国歌剧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在学习西方歌剧的基础上,以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艺术表达体系,汲取欧美歌剧的营养,从异域歌剧艺术及其发展经验中脱颖而出,加入中国传统和新时代的各类艺术成分,用于表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在大量歌剧、音乐戏剧新创作和表演中,努力形成基于和超越欧美歌剧的新时代歌剧或音乐戏剧、新的故事表演艺术。在这方面,中国戏曲戏剧的发展经验值得综合考察、吸收借鉴。例如,中国话剧、中国歌剧、中国舞剧,都是清末以来在学习欧美为主的世界强国舞台戏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歌剧的诞生与发展,既有独特的经验,也有和话剧、舞剧共同的规律。寻求歌剧与音乐戏剧在新时代的发展,也应该观照中国话剧、中国舞剧等姐妹戏剧,以及近百年中国戏剧、上千年中国戏曲整体的发展经验。

3. 新时代歌剧、音乐戏剧超越的几个重点

历史上的艺术超越,大多是在继承创新基础上实现的。要努力思考、争取实现在近百年中国歌剧基础上的创新发展,甚至超越性发展。唐诗宋词元曲小说等中国诗歌、文学的时代超越能实现,吴语的昆山戏曲-昆曲能够超越其前的元曲、永嘉杂剧, 欧州的方言歌剧及其创新性的发展能对意大利语歌剧实现部分超越,1949年后中国的歌剧总体超越民国时期的歌剧能实现;新时代的歌剧、音乐戏剧整体应该也能够实现新的重大发展。其最重要的方法是,认真吸收,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尤其是艺术形式、艺术表现、艺术语言等方面的创新。盛唐的近体诗、燕乐大曲成为诗歌艺术、表演艺术的顶峰艺术形式,就是在其前艺术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胜其不足,服务盛世而实现超越的。新时代中国歌剧的发展也要在近百年歌剧丰富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继承创新、促进发展、以新胜旧,在既有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发展与艺术超越。例如,可否采取如下举措。

(1)以更多反映当代题材的歌剧,奉献给新时代的中国。此前的歌剧,历史题材的作品与佳作较多。新时代的歌剧,应该更加注重反映新时代的社会内容与民众生活。例如关于民族复兴、富强美丽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拓展与国际合作、海洋强国建设、太空重大发展等题材的歌剧。这方面,梅兰芳穿西装扮演的时装新戏和1949年以来的戏曲、歌剧、话剧、舞剧现代戏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等,值得研究与借鉴。

(2)以更丰富的歌剧类型,满足新时代歌剧接受群体的细分性需求。主动服务与适应新时代不同社会群体在不同场景、不同人生历程的不同消费需求,以此进行多样化的创作与展演,促进新时代歌剧的新繁荣与新进步,在其间实现新的创新发展与超越。与中国戏曲在农村、城乡的广大空间无所不演不同,意大利语歌剧在贵族宫廷诞生,随后发展为基本在城市歌剧院以及音乐厅演出的戏剧艺术。欧美方言歌剧也大致如此。新时代的中国歌剧能否成为城乡各类人群都能接受的大众化戏剧艺术,而不只是大中城市观众接受的、高消费性的城市戏剧艺术,这是歌剧能否实现新的大发展的一种重要选择。

(3)以数量庞大、风格各异、形式活泼的大中小歌剧和众多演出,形成新时代歌剧创作的新阶段,和大传播、大普及、大繁荣的前景。尤其是形成新时代多种形式、风格的汉语歌剧、汉语方言歌剧(现在极少)和少数民族语言歌剧(现在极少)创作的高潮,以反映新时代人民生活和需求的歌剧创作演出高潮,促进形成更多的中小型歌剧演出团体(职业与半职业),促进新时代歌剧、音乐戏剧新格局、新体系的建设与形成。与中国歌剧不同,至今仍存在的数以百计戏曲剧种,都是以方言唱演故事的;各戏曲剧团的数量千百倍于歌剧院团的数量。若能向戏曲学习,新时代歌剧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那么,歌剧可以成为如同戏曲那样,服务全国各族人民、服务城乡各地各阶层人民,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并且在艺术形式、艺术服务等有关方面进行相应改革并实现发展吗?

(4)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在亚洲歌剧与世界歌剧的全局中、在中外歌剧的比较中,寻求新时代中国歌剧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使新时代中国歌剧在亚洲歌剧、世界歌剧发展中发挥比以前更大的作用。可以考虑,由我国发起举办“亚洲歌剧展演”(可与亚投行、东盟十加六等机构组织合办),发起由我国主编的多卷本《亚州歌剧发展史》等大型研究项目,逐渐使我国成为亚洲歌剧创作、理论、传播的主要国家;继而,发起主办“从意大利到东西方——歌剧的世界发展”系列国际学术讨论会、“世界歌剧展演”与巡演,持续主办“世界歌剧博览会”等大型艺术、商业活动。在新时代歌剧大发展中,增强中国歌剧在亚洲歌剧与世界歌剧事业的影响力、话语权。这些国际性歌剧活动都可以考虑采用多方筹措、中外合作的方式来举办。

(5)以对歌剧现状的更全面信息搜集整理、更丰富深入的多方研究、更准确地把握歌剧创作、演出,投入、产出等各方面情况,推动歌剧的持续、较好发展。对歌剧艺术发展的具体问题予以及时的引导、调整。最好有歌剧宏观与中观视野的研究(如分时段、年度的全国歌剧研究、出版《中国歌剧与音乐戏剧年鉴》等)、注重数据的研究、关注市场的研究(如出版《中国歌剧与舞台艺术经济报告》)等。这些方面电影做得比较好,值得了解和借鉴。例如,中国电影2018年综合研究,就包含许多全年中国电影的重要数据以及依此的评价:“总票房609.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6%,银幕数达到60 079块,自2015年起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全年共上映516部新片,其中国产片398部,进口片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18部影片。国产片票房为378.97亿元人民币,占比62.15%。全年总观影人次为17.16亿人次,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中国电影家协会《201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19年6月20日发布)。

(6)以更多的支持鼓励、资助扶持,助力新时代歌剧的创新超越,尤其是歌剧艺术形式的创新。以致力创新、奇思异想,甚至无中生有的精神,鼎力而为;争取歌剧、音乐戏剧的重大创新发展,争取产生较多音乐戏剧新形式,并使其中有1~2种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典型表演艺术,如新时代歌剧、歌舞剧、歌舞诗剧或其它表演艺术、舞台艺术形式。

艺术的创新与超越,是艺术发展最重要的两种动力,是艺术世界最令人神往的景象。新时代,与民族复兴相伴的富强美丽中国及其艺术、学人,必将以当代的智慧、澎湃的力量、扎实的努力、不断的发展,实现对既往艺术的重大创新与超越,谱写中国歌剧、音乐戏剧乃至音乐、艺术历史的新篇章。

注:2019年冬,筆者应邀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山东艺术学院、山东音乐家协会联合在济南举办的“全国歌剧理论、创作学术研讨会”。本文为大会发言的论文,发表时略有修改。

本篇责任编辑 钱芳

收稿日期:2020-03-30

作者简介:郑锦扬(1955— ),男,博士生导师,华侨大学教授(福建泉州 362021)。

猜你喜欢

超越视野创新
跨界与超越
蝴蝶之美在于超越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视野
真相
视野
品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