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体育下体育家庭作业的新作为

2020-07-27颜小琴

体育教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帮扶评价设计

颜小琴

摘  要: 疫情体育的经历是体育教师独一无二的“教育史”、学生宝贵的“学习史”,启发我们关于“体育家庭作业”可以有更多的新作为。启动设计的再建构:重视家长的角色,让家长成为在场者、参与者;探寻评价的新路径:隔空互动与现场展示;关注作业的“困难户”:线上帮扶“学困生”。

关键词:体育家庭作业;疫情体育;设计;评价;帮扶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5-00-02

一、启动体育家庭作业设计的再建构:重视家长的角色

(一)针对薄弱项目设计分层作业,让家长成为重要的“在场者”

江苏省实行学生体质报告单制度以来,家长对孩子的体质测试情况一目了然,也很清楚这是永久的纪录,谁也不愿意任由自己孩子的体测数据下滑。针对“体质报告书”中的薄弱项目进行“补短训练”原本就是寒假体育家庭作业的要求,后来则成为疫情体育课程的一项内容。全民“宅”家让学生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到这一项作业。我们观察到,家长很主动地拍照片、发视频,咨询孩子的动作要领是否到位、运动效果有没有达标。可见,陪伴孩子一同进行“补短”训练,是家长乐意的事情。

刘同学的跳绳成绩离合格线距离较大,我有意识地“抽查”他的跳绳情况,不断地纠正动作,给他制定目标,鼓励他刷新自己的纪录。家长和孩子一起研究动作要领,负责选取角度拍视频或照片,成为“观众效应”的重要在场者。通过几周的反复练习,刘同学的跳绳成绩达到了预定目标。事实证明,家长参与的个别化针对性锻炼效果明显。这种现象告诉我们,每个孩子的基础情况都不一样,但我们可以借助制度层面的推动力,思考如何针对学生的薄弱项目进一步分层设计体育家庭“处方式”练习单,避免一刀切。同时要充分启动家长的“观众”角色,提高锻炼效果。这就改变了往常的家庭体育作业不考虑孩子个别差异、忽略了“全家总动员”的力量现象,同时也找准了孩子体质健康与家长作用的直接联系点,让“补短”训练充满家庭体育的氛围,时间长了,就很自然地成为家庭生活的一种习惯。

(二)结合课堂教学布置自主作业,让家长成为重要的“参与者”

在线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室内游戏、体能练习被“举一反三”自主创造出不同的方法。家长和孩子或灵活运用家里的现有器材,或充分开动脑筋自制器材,开展了各种各样富有情趣的体育练习。例如亲子游戏“搬运物资”,案例视频上传在学习群中供学生因地制宜地与家人开展游戏活动,“物资”及搬运路线、方式方法由各自家庭讨论决定,形成了“一家一玩法”,共享出五花八门的游戏场景,让人感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其乐融融、欢声笑语的家庭体育生活镜头传递了人们在疫情面前的精神风貌。

体育家庭作业的实践地点在各自的家庭或周边环境,教师们在作业设计关联教学内容的同时,一般都考虑到减轻家长的负担,避免给家长带来“麻烦”,尽可能地让孩子“独立完成”。例如“跳跃”单元教学时布置了“助跑几步,一脚踏跳,双脚落地”的家庭作业,反复进行模仿“摘果子”的练习,这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复习,也是新授“跳跃综合实践活动”的准备。学生单独完成的质量是难以得到保证的,但如果能够设计成“邀请家人参与,比一比谁摸得高、落得稳”,那就成了一次家庭成员的集体活动,不仅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还拉近了亲情,提高了生活品味。锻炼效果不仅包含了体能与技能的增强,还得到了体育以外的收获。相比学生应付式练习,家人各自看电视、玩手机的场景显然有天壤之别。

其实体育锻炼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应该成为全体家庭成员的共同行为,事实上绝大部分家长也愿意参与这种行动。白岩松认为“体育应该给中国人更多的东西,应该让体育成为中国人的家风”。这句话在疫情期间更显价值。“体育家风”建立在全家都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人为地撇开“家庭体育作业”与家长的关系。家长大批复工后,教师在晚间了解孩子的体育锻炼情况,依然能够感受到家长一天的疲劳在欢乐、祥和的家庭运动模式中得到缓解。

二、探寻体育家庭作业评价的新路径:隔空互动与现场展示

(一)适当进行隔空评价与指导,让互动成为一种规则

疫情体育增加了师生互动的频率,给体育教师增添了不小的“麻烦”。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符号、每一条互动,班级学习群里数十个成员都随时可见,必须恰如其分,容不得失误。我在任教的五年级5个班级学习群,每天根据学号抽取约30个学生“用图片、视频或者文字描述的形式”反馈锻炼情况,奉行“有抽必复、有复必评、有评必真”的原则。开始几天,有部分学生不能够及时回复,第二天我继续盯。一周下来,大家都知道我“言必行、行必果”,每天30多份评点、数百次互动,换来了“隔空不隔心”,学生及家长体会到教师对体育的炽热情感,不仅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价值,还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家长重新认识了“体育”。

比如对刘同学跳绳的评价:“试着手腕发力摇绳,小腿后吸不要太高……坚持练习,一定没问题的。”家长回复:“门门有学问,我们仔细研究,坚持练习……”类似的对话是一种用心的真互动。客观、中肯的评价和指导,重塑了家长对体育学科及体育教师的认知,让体育评价的价值发生正向迁移。家长复工后,我抽查的人数大为减少、互动时间也安排到晚间,同样达到了督促、指导的目的。

(二)设定课堂教学中的再展示,让分享成为一个小程序

体育家庭作业设计是关键,但检查反馈很重要。就像我们上传的体育微课视频、锻炼方法图片和链接,如果没有抽查、点评与指导等互动,就会被冷落甚至不了了之。有体育教师反映,到了“空中课堂”的体育课时间,学习群没有自觉体育学习的场面。没有

体育教师的主动组织,“不见面”学习就难以落实。同样的道理,体育家庭作业布置后不闻不问,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可有可无的“顺便话”,这也正是以往存在的一种现象。隔空互动是一种督促、指导的方式,如果能够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专门展示、互评体育家庭作业的“小程序”,和隔空互动相呼应,那么就是一种精彩的编排。

例如,“小足球”单元中“脚背正面颠球”一课设计的体育家庭作业为“连续颠网兜球10次以上;单脚脚背正面连续颠球不少于5次,左右脚各2组;研究用脚背正面颠反弹球的方式与家人(他人)接龙前进的方法(选做)”。这项作业也为后一课“脚背正面运球”的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在后一课的教学环节中,就可以安排“接龙”方法展示、介绍的“小程序”,分享家庭练习成果,比一比谁的方法多。教师可以结合之前的隔空互动情况进行作业點评,再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知识学习。对体育家庭作业的这种干预,智慧地实现了作业与教学内容的无缝链接,家庭锻炼与课堂展示的巧妙融合。

三、关注体育家庭作业达成的“困难户”:线上帮扶 “学困生”

(一)正视体育家庭作业达成的不平衡性

我利用协助负责全区近50所小学疫情体育工作的便利,了解到各学校、各班级存在“宅”家体育锻炼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首先,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给大家发布准备“宅”家体育锻炼器材的预警,通过学生的体育锻炼反馈信息,我们看到了大部分家庭有短绳、毽球、足球、篮球等,有的家庭甚至还有乒乓球室、健身房。但也有一些学生措手不及,家里连跳绳都没有。运动器材的“家庭地位”多多少少能够反映一个家庭的体育生活“层级”,也给体育家庭作业的达成带来影响。例如,“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的学生家里没

有足球、“篮球特色项目学校”的学生家里没有篮球等,这些现象至少反映了平时的特色项目家庭作业存在一些问题。寒假本是“冬季三项”等体育家庭作业达成的很好时机,疫情体育让我们的视角触及到每一个学生家庭,真切地看到“宅”家体育锻炼“长跑”的不同起跑线,提醒我们今后要进一步研究产生体育家庭作业达成不平衡的原因。

(二)积极帮扶家庭体育作业的“困难户”

这里的“困难户”,一部分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家庭体育锻炼“困难”,植根于顽固的应试教育土壤。例如在线学习指导中有体育教师遇到了个别的家长一再联系都“无暇回复”或者应付了事。可想而知这些学生家长对体育家庭作业的态度。我们能够做的依然是“坚守”,决不“妥协”,要引导这类学生发现自己的动商“亮点”,享受运动的乐趣,“小手牵大手”转变一些家庭观念。

还有一部分“困难户”,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却是一些具体运动项目的“学困生”。这部分学生需要我们的积极关注。我抽查到一位同学,他的动作不规范,但非常努力,他的眼睛里充满渴望。家长说“这孩子天生就不协调”,我们后来互动很多,欣慰的是他的进步很明显。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面对几百个孩子,需要多关注角落里的那几双眼睛。我们对他们的帮扶不局限于“线下”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指导,在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还要适当运用隔空互动的方式“线上”多给予特别的帮扶和鼓励。

四、结语

疫情体育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完成体育家庭作业成为常态化家庭体育生活一景的希望。结合学生身体素质实际,科学设计分层锻炼作业,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沟通便利,让教师指导无处不在;积极关注完成体育家庭作业有困难的学生,不让一个人掉队。这些做法是值得体育教师今后去深入探究的新视角。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226300)

猜你喜欢

帮扶评价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做好农村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英语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帮扶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帮扶工作探索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