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完美主义给你带来的不开心

2020-07-24于丽丽

保健与生活 2020年13期
关键词:理想化完美主义主义者

于丽丽

不停地整容,以達到自己心中“完美”的样子;感觉身材总是不完美,看到肚子上的肉感觉无法见人,从而过度节食或运动;一句话理解不了,就感觉自己学得不够好,对自己失去信心;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便无法开始进行某项工作……这一切都和完美主义有关。

加拿大心理学家戈登·弗莱特和保罗·休伊特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完美主义:“自我导向型”“他人导向型”和“社会期许型”。

“自我导向型”完美主义者往往在工作中对自己有过高的标准,因此往往也会有较大的压力和焦虑情绪,对自己的错误、缺陷和局限性较难以忍受,当此类型的个体面对失败或生活打击时,有时候会陷入抑郁之中。

“他人导向型”完美主义者对他人有较高的要求、标准和评判,容易导致在社交过程中被拒绝。

“社会期许型”完美主义者认为环境和他人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 他们获得价值感的方式来源于对社会评价和期许的满足。

巴斯大学的托马斯·柯伦和约克圣约翰大学的安德鲁·希尔分析了4.1万名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学生在1989—2016年完成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的数据后发现,三种类型的完美主义都在上升,其中“社会期许型”增长幅度最大。

在过去30年,完美主义变得越来越普遍,年轻人对自己和他人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和逐渐增加的社会压力和社交媒体的压力有关。在各种社交媒体中,人们倾向于去展示社会赞许和美好的一面,从而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赞扬与认可。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卡琳娜·林伯格和他的同事们分析了284项研究,发现饮食失调、焦虑、强迫症和抑郁症患者的完美主义程度高于其他人,那些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更有可能被诊断为患有各种心理疾病,同时完美主义也与自杀有一定相关性。

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以赛亚·伯林在1979年出版的《我生活的三个组成部分》一书中写道:最古老、最令人着迷的愿景,也许是世界上存在一个完美社会——全然正义、全然快乐、完全理性,人类所有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都唾手可得。

在心理咨询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完美主义者追求十全十美,希望行为结果都是好的,他们对自己或他人有着过高的期待。

这种过高的标准与人在幼年时期心中“理想化”的、完美的父母有关。在幼年时期,孩子认为父母“无所不能”,什么都可以做到。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心理发育,儿童越来越可以接受父母并不是神,而他们自己也不是“世界的中心”这一观点。适度的挫折可以帮助儿童区分想象和现实,通过忍受挫折实现成长。随着面对和处理越来越多的挫折,孩子们可以接受自己和父母及他人都是有局限性的。这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去理想化”的过程,意味着个体可以忍受一定的缺陷、失误和挫折,可以不必事事完美、尽如人意。

但不论是“自我导向型”“他人导向型”还是“社会期许型”完美主义者,都很难接受自己和他人的局限性,他们的“去理想化”过程似乎没有发挥出作用。成年后的他们还跟孩童时一样,不接受犯错和瑕疵,一旦出现差错,便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无力感和脆弱感。

除了“理想化”之外,完美主义的另一个成因是对“不够好”这一焦虑的防御。从婴儿期开始,人们不断接受父母和外界环境的要求和评价,这些生命早期的评价和养育,促进了自恋的发展和成熟,同时也带来了被评价、被比较的焦虑。“不够好”意味着自恋受损,意味着有可能不被喜欢,意味着有一定的危险。不论有多成功,都不能充分自我肯定,于是陷入一轮又一轮的焦虑中。只有达成及其严苛的标准,才算成功,才肯定自我。他们往往内心充满了冲突,一方面渴望被肯定,另一方面渴求活出自我。于是在这样的冲突中,无法着手做事。

我有一个非常成功的朋友,事事力求做到完美。他确实很成功,但他不快乐,而且最近身体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他说自己“从小事事就力求完美”,每次见到他,都感觉他处在焦虑和压迫中,无法放松地享受当下、自由地生活。

越完美就越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就越需要完美。在这个循环中,脚步变得越来越快,人也越来越累,越来越多地透支着健康和生命的活力。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兰克说:“生的恐惧是向前发展成为个体的焦虑,而死的恐惧则是向后退化失去个体性的焦虑,困在这两种恐惧中,个体终其一生在其间来回摇晃。”

人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在身体、智力、家庭教育、自我能力或后天环境等方面都是不完美的。许多孩子感到不论自己取得多好的成绩,他们的父母都不满意,觉得还“不够好”;孩子们希望自己是好的,但怎么好法,到达什么程度,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人无完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警惕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无论“完美的母亲”还是“完美的孩子”都是可怕的。“足够好的母亲”一定是可以犯错的母亲,绝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孩子可以敢爱敢恨,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宽容地接受自己的不足。美国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认为,“足够好的母亲”能够满足婴儿的全能感和自恋的需要,可以帮助婴儿看到真实的自己,慢慢帮助弱小的自我获得力量、自我体验的真实感、内在现实感和意义感,这样生命才得以展开,可以去创造、去爱。

如果你的完美主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生活,那么无须改变;但如果它让你裹足不前,达不到某个标准就不断自责的话,就需要给自己“无条件的爱”和关照,尊重自己的内心和节奏,不要被焦虑追赶着前行。失控也可以让人生充满惊喜,错误也可以帮助人成长。

每个人都值得被爱,不是因其多么伟大,而是作为人的存在就值得被爱。

猜你喜欢

理想化完美主义主义者
完美是个坑
完美主义的内涵和分类
完美主义害死人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关于建立理想化的高等教育投资与负担模式的探究
柏拉图主义者与亚里士多德主义者
你是柏拉图主义者还是亚里士多德主义者?
和自己好好商量
爱情“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