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

2020-07-23侯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职业能力

侯音 

[摘 要] 建设强国,必兴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必强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只有打造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本文提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的理论依据,并通过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应具备的能力途径,搭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框架,为职业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上提出了新的途径,能够满足职业院校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技能高超、服务力强、国际视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满足高等院校办学需要。

[关键词] 师资队伍建设;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7-0031-03

师资队伍建设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加快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多措并举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部提出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这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新的着力点,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团队精神,开展团队合作、模块式教学与协同式研究、组合式研修等,都是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之新的应对举措。如何应对这些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职业院校要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当前,中国制造2025、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互联网+、互联网制造业、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更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新兴产业急需高端人才支撑,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才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更多的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这也为职业院校人才就业提供更大的机会。只有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才能实现职业教育大跨度发展和改革的目标,这是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根本保证。

一 职业院校教师能力需求分析

(一)立德树人是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的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并先后向全国教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与“四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对当代师德内涵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全方位的具体要求。新时代的高校教师的师德应该是指高校教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自身出发,加强师德师风培养的责任意识,注重师德师风培养。只有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培养品德好、素质高的学生。也只有强化师德意识,注重加强师德建设,才能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地位。

(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需的专业教师岗位职业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具备专业教师的岗位职业能力有教学能力,包括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评价能力,同时好应具备职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

第一,目前,职业院校大力推进“三教改革”,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材建设都要求教师具有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评价能力,以适应改革的需求。在教学中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这要求教师课前熟悉项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好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有关知识;注意与其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协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讨论的热情;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上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授课过程的参与者。只有教师具备优秀教学组织能力,才能掌控新形势的课堂,产生良好课堂效果,培养出优秀的职业人才。

第二,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因此在具备理论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职业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关行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包括行业需求、行业发展动态、职业标准与职业能力要求等;同时要强化企业职业实践的训练,即直接参与和职业相关的企业实际工作的训练,通过下厂实习、职业考察等方式,熟悉并掌握相关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知识和经验。这种企业实践训练应贯穿于从入职初期的适应阶段到多方面积累教学经验的成长阶段,直至专业素养趋于稳定的成熟阶段的全过程,并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工作能力的不断增强。教师只有具备高超的职业实践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将工匠技能和精神传授给学生,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第三,目前,职业院校在努力探索和实施专业群建设路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跨专业团队合作能力。在传统的教學中,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基本上是独立完成自己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可以不和其他专业的教师有专业业务方面上的沟通。但新的教学模式涉及多专业教学内容,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跨专业的能力,不仅要娴熟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相关专业及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要从独立完成工作方式走向团队合作方式,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需要联合起来进行项目教学、研究,这对教师来讲是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他必须关注其他专业领域的发展和需求,大家协同作业,完成专业群内学生的培养工作。

第四,职业院校教师在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研究职业教育理论、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研究工作,因此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将工作中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成果转化为研究成果,将经验进行分享,以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同时职业院校教师还要参与企业研发,承接企业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项目,因此职业院校教师也要加强社会服务能力,提高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二 职业院校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

(一)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各职业院校也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党委抓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建立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职业能力、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师资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将师德、师风教育渗透覆盖各专业教师培训的全过程。从个人层面教师要坚持修德养性,为人师表。通过学习培训提升个人内在修养和人格境界,做到爱国守法、文明礼貌、乐于奉献、诚信立教、孝老爱亲,廉洁自省,端正个人品行,做到表里如一;从工作层面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以生为本、恪守职责。教师要根据职业需要,坚守爱岗敬业、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的要求,在工作中思想进步、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坚守真理、开拓创新、传承文化。从学校层面各职业院校也要加强着力培养教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学生、奉献社会、崇尚科学精神,终身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师才能将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融入教学过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强化職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

第一,职业院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强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能力。要求教师认真学习与职业关联性较强的基础教育理论,通过相关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强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特征的认识,尤其是对高等职业教育所面对的对象、学习的专业与具体所学课程的认识,并掌握高等职业教育先进职业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方法、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此外,要求教师在专业建设和课改中积极参与,通过在具体的课程改革教学任务中,在熟悉了解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运用课改相关理论,全方位分析和解构职业过程,开发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并加以实施,根据实际授课经验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行动能力。

第二,职业院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选拔和培养制度,强化企业职业实践的训练,使教师具备行业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训练贯穿于从入职初期的适应阶段到积累教学经验的成长阶段,直至专业素养稳定的成熟阶段的全过程,职业院校新进教师上岗前必须完成六个月的企业实践,掌握职业基本技能,在职教师进行三年内半年以上的专业实践,了解企业新技术、新方法,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加强与合作企业的人员互通互助,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院兼课或合作开展项目,带动骨干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派送骨干教师到行业企业交流学习、培训,获得实践工作的经历,提升骨干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达到“双师素质”要求。全面实施骨干教师“一师双岗”培养制度,以“校企合作”为主渠道,落实骨干教师的企业实践工作岗,为其进行工程技术研究和工程项目设计开辟绿色通道,支持骨干教师参加行业举办的技术技能培训,鼓励其考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切实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第三,打造以名师为核心,以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学改革研究团队,构建校企一体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团队要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将与项目相关的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真实工程项目、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师分工合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团队成员要有行业企业专家和生产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加入,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以促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施团队合作的教学组织新方式、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新模式。团队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工作核心,以社会服务和技术创新实践为特色,注重培养项目团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服务于学校的专业群建设、双师队伍建设等工作,营造技术创新氛围,使双师型队伍得到全面提升。

第四,创新体制机制,构建职业院校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科研平台和社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学校综合办学教育资源、专业资源、人才资源优势,引进优质的政、产、学、研社会资源,多方协同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建立将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激励机制;探索市场化独立科技实体运行机制;创新社会服务机制建设,实现科研与社会服务长效建设。以促进职业院校教师通过参加教学方面的教研和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本专业的业务能力,达到以科研促进教学工作的目的。使职业院校成为“政府部门的助手、行业企业的伙伴、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服务站、创新源”。

第五,职业院校要提高教师待遇,给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稳定了教师队伍;营造了有利于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搭建了教师事业成长平台,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根据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不断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坚持引育共举,提升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各种奖励制度,建立起淘汰机制和良好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完善教师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评价考核体系,提高教师职业发展的外部压力;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按照分期计划、组织实施、定期总结、记录上传、效果公示的监督模式,对师资队伍建设任务进行监督、监控与评价,推动一流优质教学团队建设的良性循环;注重向一流人才倾斜、向一流业绩倾斜的“两个倾斜”分配方案,执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增强干实事、干大事教师的工作动力。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职业能力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2+X”培养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