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标识在手术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07-21林育萍刘玉儿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6期
关键词:手术室风险管理用药

林育萍 刘玉儿 李 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同德围分院手术室,广东 广州 510000)

手术室是特殊的医院科室之一,护理工作量大、护理环节多且复杂、人员流动性大,容易发生护理安全隐患,不确定性风险、复杂性风险、高水平性风险、严重后果性风险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是护理风险管理的重点科室。护理风险管理要求在手术室内实施系统化管理,将可能发生的护理隐患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力求将风险降至最低[1]。手术室护理标识是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设置护理标识,达到警示及提醒作用,使用不同颜色或文字加以区分,能将患者的情况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一目了然,极大的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也能有效避免安全隐患[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手术室护理标识在手术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手术室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1.9±11.4)岁;对照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2.3±11.8)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骨科手术33例、妇科手术22例、胸部手术31例、腹部手术14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肾疾病,ASA分级在Ⅰ~Ⅱ级;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精神或意识障碍者、急诊手术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根据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进行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标识护理管理:①护理标识的设计。护理标识的设计需符合手术室护理的实际情况,护理标识的文字清晰、颜色醒目、图案简洁、美观,为了确保视觉效果,需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制作;所有的护理标识都应制作详细说明书,修订成册,供护理人员学习和查阅;日常需加强护理标识的培训,要求所有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护理标识的类型、用途、用法熟记于心,能熟练辨别不同种类标识的作用[3]。②护理标识的分类及应用。a.患者识别类标识。身份标识是患者进入手术室必须携带的标识,除了记录一般资料以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用不同颜色标识加以区分,红色标识为重症患者,蓝色标识为普通患者,粉蓝色标识为婴幼儿患者,方便医护人员快速区别患者及病情;在麻醉和手术前均需核对患者的标识信息,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麻醉和手术[4]。b.管道标识。患者在围术期需要使用多种管道,如输液管、引流管、导尿管等,在输液调节部位放置醒目标识,注明管道的名称及放置时间,能有效防止护理差错发生,降低护理风险[5]。c.过敏药物标识。许多患者都存在药物过敏史,应做好标识,清楚记录过敏药物的名称,悬挂于输液架上,便于输液前查看。d.环境告知标识。手术室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各个区域消毒级别与清洁程度的要求不同,无菌区用绿色标识,污染区用红色标识;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门楣醒目处应放置手术进度的标识,并提示护理人员与等候人员做好必须的自我防护;手术设备和器械的放置位置也有严格的要求,不同种类手术器械需用标识加以区分,如电凝器、高频电刀等需放置防高温、防潮、防燃等标识[6]。e.警示标识。分为普通用药警示标识和术中用药警示标识;前者如输液药物做好分类警示,清楚记录用药时间、药物用途等;用不同颜色的标识区分不同用药途径的药物,紫色标识为静脉用药,红色标识为口服药物,蓝色标识为外用药物;对需要在术前抽取到无菌注射器中备用的药物需做好醒目标识,明确药物名称和使用时间;术中需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多,在某些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容易忙中出错,特别容易搞混外观及包装相似的药物,造成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因此术中使用的药物需严格进行分类标识,写清药物名称,以备使用[7]。f.查对标识。查对标识是控制手术风险的重要措施,设置核对卡,分为内围倒心形、外围正心形等,醒目标识核对卡,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起到提醒作用,能够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率[8]。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有无导管受压、导管移位、二次穿刺、器械故障、插管失败、器械操作时间提醒不及时、物品跌落、物品丢失、取药失误、污染区操作等风险事件发生;统计护理投诉率、医师满意率、患者满意率、服务态度满意率、专业技术满意率、医疗环境满意率;自制护理人员压力源量表,内容包括护理工作问题、患者护理问题、工作量与时间分配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问题、工作环境与资源分配问题等,得分越高则压力源越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1。

2.2 两组风险管理效果比较,见表2。

2.3 两组护理人员压力源评分比较,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表2 两组风险管理效果比较[n(%)]

表3 两组护理人员压力源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理人员压力源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手术室是患者救治的重要场所,是患者治疗的关键环节。但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接待的患者病情复杂、治疗的流动性频繁等,导致护理人员工作中容易发生疏漏或差错,增加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因此,手术室护理标识的使用至关重要。首先对患者、手术室环境、药物、器械等做好醒目标识,确保护理人员对患者信息进行准确核对,药物的使用及管道的护理准确到位,尤其对于病情严重、意识模糊、自主能力较差的患者,通过标识能够提供有效信息,达到准确、高效的医护处理[9]。其次,手术室用药要求快速、精准、及时,但在药物种类较多、患者病情复杂、药物范围及用药机会日趋扩大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可因用药意识不强、对新药不够熟悉等导致用药安全隐患较多,加之护理强度大,护理工作容易疲劳或紧张,导致用药出错;通过药物标识的使用,明确不同种类、不同用药途径的药物,能有效减少用药错差,确保用药安全[10]。再者,手术室环境特殊,各区域对消毒和清洁的要求不同,也需做好标识警示。手术室护理标识的使用,能通过不同标识颜色刺激护理人员的感官,达到快速准确识别,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标识在手术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压力,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手术室风险管理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