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动脉硬化所致眩晕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的观察

2020-07-21李冬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6期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西医血流

李冬艳

(大连友谊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眩晕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患者在空间关系的方向上具有感觉障碍。患者感觉身体在颤抖并失去平衡,或者感觉到其他物体在旋转和摇动,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现代医学认为,眩晕主要发生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并且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中。现代医学认为,眩晕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椎动脉供氧不足,脑血流不足导致。眩晕患者通常有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史。这是因为具有上述病史的患者具有椎动脉狭窄或高血黏度,这导致椎动脉中的血流不良并影响脑动脉的血液供应和供氧,导致内耳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严重眩晕症状。老年人眩晕的发病率很高,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1]。本研究纳入我院84例2017年5月17日至2018年6月27日脑动脉硬化所致眩晕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疗效;眩晕症状消失的时间、脑血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脑血流速度、眩晕症状;不良反应,分析了脑动脉硬化所致眩晕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的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纳入我院84例2017年5月17日至2018年6月27日脑动脉硬化所致眩晕患者。随机分组,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42例,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42例。其中,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年龄45~79岁,平均(54.57±2.21)岁。男24例、女18例。脑动脉硬化所致眩晕1~3年,平均(1.91±0.52)年。体质量41~85 kg,平均达到(62.24±2.79)kg。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年龄45~78岁,平均(54.24±2.89)岁。男25例、女17例。脑动脉硬化所致眩晕1~3年,平均(1.94±0.51)年。体质量42~85 kg,平均达到(62.91±2.72)kg。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基本资料可比。

1.2 方法: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对症治疗眩晕的药物,如谷维素、维生素B6以及尼莫地平等药物。嘱咐患者坚持清淡饮食,少食多餐。

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血府逐瘀汤治疗。血府逐瘀加减汤组成:生当归 12 g、川牛膝 12 g、桃仁12 g、生地黄 12 g、红花6 g、枳壳 10 g、炙甘草 5 g、赤芍 15 g、炙黄芪 30 g、葛根 30 g、炒川芎 10 g、柴胡 10 g、天麻 10 g。每天1剂,分为两次服用。其中,血瘀加穿山甲和三七;气滞加制香附和沉香;气血不足加制首乌、熟地和党参;湿盛加制半夏、制苍术和石菖蒲,去炙甘草、生地、黄芪和赤芍。治疗4周。

1.3 指标:比较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疗效;眩晕症状消失的时间、脑血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脑血流速度、眩晕症状;不良反应。显效:病情恢复正常,脑血流速度恢复正常,眩晕症状消失,症状体征消失;有效:脑血流速度、眩晕症状均有所改善;无效:脑血流速度、眩晕症状无明显改善。疗效=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7.0版本分别进行χ2、t检验,P<0.05为检验水平,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显效37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是100%;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是30(71.43)。

2.2 脑血流速度、眩晕症状:治疗前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脑血流速度、眩晕症状相近,P>0.05;治疗后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脑血流速度、眩晕症状变化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眩晕症状积分、大脑前动脉速度(m/s)、大脑后动脉速度(m/s)分别是(2.46±0.32)、(70.25±3.18)、(30.11±3.18),治疗后分别是(1.21±0.13)、(73.14±2.24)、(32.04±2.12)。治疗前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眩晕症状积分、大脑前动脉速度(m/s)、大脑后动脉速度(m/s)分别是(2.45±0.35)、(70.11±3.28)、(30.11±3.28),治疗后分别是(0.24±0.01)、(78.21±4.35)、(36.19±2.01)。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眩晕症状比较()

表1 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眩晕症状比较()

2.3 眩晕症状消失的时间、脑血流改善时间: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眩晕症状消失的时间、脑血流改善时间更好,P<0.05,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眩晕症状消失的时间、脑血流改善时间分别是(15.13±1.24)d和(13.13±1.24)d。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眩晕症状消失的时间、脑血流改善时间分别是(17.21±2.78)d和(15.21±1.78)d。

2.4 不良反应: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不良反应和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仅有1例服药后轻微恶心,1例心悸,1例轻微呕吐,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1例服药后轻微恶心,1例心悸,1例疲乏。

3 讨论

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肌肉动脉壁的大中型弹性内膜中,其特征在于进行性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出现硬化,狭窄的管腔,并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脑动脉硬化所致眩晕是脑动脉硬化常见并发症。

脑动脉硬化所致眩晕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为耳鸣患者,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半身感觉障碍。头晕被归类为“头晕”类别。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过度疲劳,颈椎受压等,临床上眩晕综合征主要是由风邪,气血两虚,以及肾精不足引起的[3-4]。脑动脉硬化所致眩晕的病因复杂多样,西医认为,治疗眩晕的关键是对症治疗,以改善症状,但效果欠佳。中医治疗眩晕的疗效值得肯定。脑动脉硬化所致眩晕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较长,可反复发作,给脑动脉硬化所致眩晕患者带来极大的病苦。在治疗方面,因多数脑动脉硬化所致眩晕患者气血瘀滞、脑络阻滞,因此治疗关键在于活血化瘀和调经通络。血府逐瘀汤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滋阴养血,有凉血散瘀功效;再借助四逆散而发挥通调经脉、养肝行气之功,可改善脑血流循环,缓解眩晕症状[5-12]。

本研究中,纳入我院84例2017年5月17日至2018年6月27日脑动脉硬化所致眩晕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疗效;眩晕症状消失的时间、脑血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脑血流速度、眩晕症状;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显效37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是100%;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是30(71.43)。

治疗前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脑血流速度、眩晕症状相近,P>0.05;治疗后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脑血流速度、眩晕症状变化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眩晕症状积分、大脑前动脉速度(m/s)、大脑后动脉速度(m/s)分别是(2.46±0.32)、(70.25±3.18)、(30.11±3.18),治疗后分别是(1.21±0.13)、(73.14±2.24)、(32.04±2.12)。治疗前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眩晕症状积分、大脑前动脉速度(m/s)、大脑后动脉速度(m/s)分别是(2.45±0.35)、(70.11±3.28)、(30.11±3.28),治疗后分别是(0.24±0.01)、(78.21±4.35)、(36.19±2.01)。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眩晕症状消失的时间、脑血流改善时间更好,P<0.05,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眩晕症状消失的时间、脑血流改善时间分别是(15.13±1.24)d和(13.13±1.24)d。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眩晕症状消失的时间、脑血流改善时间分别是(17.21±2.78)d和(15.21±1.78)d。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不良反应和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联合血府逐瘀组仅有1例服药后轻微恶心,1例心悸,1例轻微呕吐,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组1例服药后轻微恶心,1例心悸,1例疲乏。

总之,常规药物加上血府逐瘀汤治疗脑动脉硬化所致眩晕的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血府逐瘀汤西医血流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