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2020-07-2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6期
关键词:创伤性螺钉软骨

王 闯

(沈阳中大骨科医院骨科,辽宁 沈阳 110024)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诱因较多,例如过度负重、承重失衡、剧烈活动、暴力外伤等。关节软骨退化变性、软骨骨化、继发性软骨增生等为其典型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为关节自觉剧烈疼痛、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等。在临床治疗中可采用关节镜下清除游离体及增生滑膜、空心螺钉内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等手术方案。本次研究以对比形式观察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此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住院病患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58.31±2.64)岁;髋关节受伤原因:12例摔伤、4例高处坠落、14例交通事故。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50~69岁,平均年龄(58.87±2.24)岁;髋关节受伤原因:14例摔伤、4例高处坠落、12例交通事故。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于我院接受影像学诊断并同意手术治疗,髋关节骨折后并发创伤性骨关节炎,髋关节处明显疼痛,骨质缺损程度在Ⅰ~Ⅲ级,CT诊断显示关节面不平整,正常负重及行走受影响,保守治疗无效者。剔除标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存在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合并膝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者。

1.2 一般方法:对照组实施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伤口加压处理并使用抗生素抗感染。麻醉后通过空心螺钉固定,在骨折处加1~2个螺钉巩固固定。保障准确对位骨折处后缝合切口并引流。术后常规止血、抗感染,术后2 d拔除引流管,术后5 d开始肢体功能锻炼。

观察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入院后详细了解病史,评估凝血四项、肺功能、肝肾功能、心功能,行皮牵引处理。全身麻醉,侧卧位,按照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顺序将手术位置切开,最大程度暴露阔筋膜张肌、髂胫束、臀中肌、臀大肌,钝性分离臀大肌以暴露外旋肌群。在股骨外旋肌止点附近切开外旋肌群,向后牵拉外侧坐骨神经暴露关节囊,避免手术损伤血管神经。将关节囊沿着股骨颈丛方向切开,内旋股骨令髋关节脱位,让髋臼、股骨颈、股骨头充分暴露于视野下。通常羯鼓面内侧在小转子上缘约1.5厘米处,需保障股骨颈外侧不存在残留。取出截除的股骨头,清理髋臼周围及内部组织。矬大髋臼至软骨下方骨出现出血点将软骨突出位置磨除。注意力度控制,避免用力过大致髋臼矬误入骨盆。将髋臼衬垫及假体妥善安装。将髓腔扩大,在于股骨颈截骨线平行位置在髓腔矬上缘做标记线。选择合适的假体并安装,复位髋关节后行稳定性试验,内旋、内收、外展、屈曲角度分别为45°、20°、45°、120°。复位人工髋关节后需详细检查活动度及稳定度。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避免损伤股深动脉、坐骨神经、骨神经。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根据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判定临床疗效,显效——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够较长时间负重,患者可正常行走,随访期内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有效——关节功能好转但无法长时间负重,可正常行走但距离不可过长,随访期内偶有并发症出现;无效——关节功能仍未恢复,无法正常负重或行走,生活质量未改善。

1.3.2 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生活质量量表),从以下8个维度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状况:MH(精神状态)、RE(情感职能)、SF(社会功能)、VT(精力)、GH(一般健康)、BP(躯体疼痛)、RP(生理职能)、PF(生理功能),评分越高表示该维度状态越佳。

1.3.3 手术情况:评估手术安全性及恢复速度,统计组内术中出血量、手术总耗时、患者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

1.3.4 并发症:待患者出院后实施为期6个月随访,统计术后及随访期内患者出现再次骨折、假体松动、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手术情况各参数比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n(%)]表示,以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两组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临床治疗,对比之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达到93.33%(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表[n(%)]

2.2 生活质量:评估患者MH、RE、SF、VT、GH、BP、RP、PF者8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显示术前由于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病症,患者存在明显活动受限及心理压力,组间各分数评估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临床治疗干预,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治疗,疼痛及活动受限明显缓解,两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此时观察组患者恢复状态更佳,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评分统计表(分,)

表2 生活质量评分统计表(分,)

2.3 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操作总耗时、患者术后持续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示观察组各项数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手术情况对比表()

表3 手术情况对比表()

2.4 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及随访期内并发症情况,显示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为3.33%(P<0.05),见表4。

表4 并发症对比表[n(%)]

3 讨论

创伤性骨关节炎是由于创伤对人体关节软骨的功能产生损伤导致软骨退化,引发以活动受限、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骨创伤表现,其病理机制与软骨功能受损密不可分。关节位置的软骨能够减少关节间的摩擦并分散应力,确保骨关节能够正常活动。在高强的冲击下很容易出现受损情况,尤其是老年人钙质流失状态下,在遭受重击时更容易出现创伤性骨关节炎。

目前临床研究中公认手术是治疗创伤性骨关节炎的首选方式。当患者髋关节位置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后,其髋关节功能会明显受限,直接对患者的行走功能产生限制[10]。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螺钉内固定术对患者的创伤程度较小,手术操作较为简单,若术者操作技能较高、经验丰富,其复位效果与内固定效果均可达到满意程度。但临床经验发现,采用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在固定力上存在一定程度限制性,若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病症,将螺钉置入并固定后往往无法对骨骼产生有效的固定效果,若发生术后松动情况还可能加大感染风险。

对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可分为半髋关节置换以及全髋关节置换两种。无论哪种术式,在围手术期均可能出现感染、双下肢不对称、假体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根据相关临床资料以及治疗经验,髋关节置换术在实施后应确保患者术后良好制动并控制其卧床休息时间,对其功能复位状况密切关注。由于患者在炎症发生后存在剪切力,即便患者不存在剧烈运动,其本身的肌肉收缩也会令其自觉疼痛,关节之间的不稳定性可能影响到内固定有效程度。因此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应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协助患者下床活动,缩短制动时间。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方案展开治疗。观察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临床治疗效果达到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80%。在生活质量评定方面,本次研究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精神状态、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一般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8个维度展开生活质量评分,显示两组在术后分数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上升程度更快,证实置换手术后患者的各方面生活质量提升更明显,其髋关节功能显著好转。在手术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可更快完成。由于患者术后建议其尽早下床活动,因此其持续卧床时间更短,术后可更早达到出院标准。并发症控制方面,两组均出现了深静脉血栓并发症,考虑与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且缺乏有效肢体按摩、翻身等动作有关。综合来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在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治疗中更具价值。

猜你喜欢

创伤性螺钉软骨
SOX9在SD大鼠胚胎发育髁突软骨与胫骨生长板软骨中的时间表达研究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胸腔镜手术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