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三黄汤湿敷辅助治疗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患者疗效分析

2020-07-21陈勇周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7期
关键词:甘草酸皮炎湿疹

陈勇 周琛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 湛江524045)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常是临床常见皮肤病,在本病发生前,患处附近常有慢性细菌性感染病灶,如外伤感染、慢性溃疡、疖肿、窦道、瘘管等,病灶中不断排出大量分泌物,使周围皮肤受到刺激而致病[1]。 该病多见于成人,其湿疹样皮损可发生于头部、面部、躯干及四肢等部位,表现为病灶周围皮肤发红,出现密集的丘疹、水疱、脓疱,可有结痂,并逐渐向外蔓延,重时患处可肿胀糜烂、渗液,呈湿疹样改变[2]。 近年来,以红蓝光照射为主的治疗方法在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中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单纯红蓝光照射疗效不理想,且疗程较长,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 使用枸地氯雷他定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治疗,患者病情容易反复,而中西联用则收效颇好。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在中医学中被称为“黄水疮”,为肺脾失调,风湿邪气侵入皮肤,湿热交互,阻于皮肤而致,故治疗重在清心火、利湿热[4]。 中药湿敷现已广泛应用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味三黄汤湿敷辅助治疗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5例。 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5~50岁,平均(40.64±5.28) 岁; 病程1个月~3年, 平均(1.56±0.24)年;患病部位:四肢18例,头颈部10例,躯干7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1~53岁,平均(41.08±5.19)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1.67±0.36)年;患病部位:四肢20例,头颈部8例,躯干7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 有原发感染性病灶,确诊为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存在皮肤糜烂、红斑、丘疹、脓疱等症状;对研究使用药物无严重过敏反应;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近2周内曾使用抗生素、激素或抗过敏药物治疗;患处严重感染,需采用抗生素或外科治疗;瘢痕体质;妊娠期或哺乳期。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及红蓝光照射治疗。 枸地氯雷他定片(国药准字H20090138)口服,1片/1次,1次/d。复方甘草酸苷片(国药准字H20073723)口服,1次2~3片,3次/d。药物治疗1周。红蓝光治疗仪(欧美娜,英国美光仪器公司),设置蓝光415nm,能量密度48J/cm2,红光633nm,能量密度126J/cm2,常规清洁患处,取平卧位,佩戴护目镜,距离患处约3~4cm 进行照射,20min/次,1周2次, 红蓝光间隔时间不小于48h。治疗1周。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三黄汤湿敷辅助治疗。 药方组成:黄连、白藓皮、黄芩、藏青果、黄柏各30g,地榆100g,加水1600ml,浸泡0.5h,煎煮0.5h,取滤液冷却备用。 治疗时根据皮损面积,取100~200ml 药液,用纱布浸湿,敷于患处,20min/次,2次/d。 治疗1周。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2)比较两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病情,该评分包括皮损面积、皮损严重程度以及瘙痒程度, 按照由轻至重评为0~3分。(3)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皮疹以及皮损平均消退时间。(4)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皮损基本消失,无瘙痒和疼痛感,皮肤红肿、渗液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好转:皮损部分消失,存在轻微的瘙痒和疼痛感,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效:皮损无明显消失或未消失,存在严重的瘙痒和疼痛感,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 总有效=显效+好转。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EAS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皮损面积、皮损严重程度和瘙痒程度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面积、皮损严重程度和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两组EASI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EASI 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瘙痒程度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对照组组别 n 皮损面积治疗前 治疗后皮损严重程度治疗前 治疗后3535 tP 3.03±0.643.10±0.670.4470.6560.97±0.29*1.21±0.38*2.9700.0043.33±0.743.30±0.730.1700.8651.12±0.31*1.35±0.20*3.6880.0012.56±0.622.52±0.570.2810.7800.76±0.17*1.11±0.24*7.0400.000

2.3 两组治疗后皮疹和皮损消退时间比较 联合组皮疹及皮损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治疗后皮疹和皮损消退时间(d,±s)

表3 比较两组治疗后皮疹和皮损消退时间(d,±s)

组别 n 皮疹平均消退时间 皮损平均消退时间联合组对照组353520.13±3.2416.78±3.2223.25±2.9419.89±2.39 tP 4.2184.5880.000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5],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是一种特殊的自身敏感性皮炎,发病与细菌毒素的刺激密切相关。 枸地氯雷他定片是一种经分子设计的新型抗组胺药,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以及抗炎作用,且脂溶性较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无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6]。 复方甘草酸苷片中的甘草酸苷对患者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可显著缓解炎性肿胀以及皮炎[7]。 红蓝光照射其红光可通过光化学反应,影响机体细胞膜以及酶的活性,增加白细胞数量以并增强抗炎作用;蓝光则通过对皮肤酶质中的卟啉消灭致病微生物,达到减轻炎症反应的目的,同时还可平衡皮肤的油脂分泌[8]。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及红蓝光照射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其疗效不佳。

中医认为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是由于脾湿不运,湿蕴化热,外受毒邪刺激致使湿热毒邪发于皮肤,即内有湿、外有毒。中药湿敷主要是通过皮肤表面的透皮给药系统使药物通过皮肤进入机体发挥作用,该方法可有效避免首过消除效应, 从而使药物作用更为持久,同时减轻其不良反应[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加味三黄汤主要由黄连、白藓皮、黄芩、藏青果、黄柏以及地榆组成,其中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本草正义》中提出“黄连能邪降一切有余之温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黄芩的功效与黄连类似, 但现代药理学证明黄芩还具有抗感染的作用[10];黄柏主治湿疹、瘙痒;白藓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效;藏青果具有抗感染之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攻效。 诸药合用,具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EASI 评分、皮疹以及皮损平均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两者联用可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究其原因,可能与西医能促进机体胶原蛋白以及白细胞生成, 提升机体皮肤的自愈以及自身免疫能力, 中药可清除体内湿气以及抑制外部毒邪入侵, 两者协同作用发挥双倍的抗感染作用有关。综上所述,加味三黄汤湿敷辅助治疗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安全有效,可缓解症状,促进患者恢复,有利于预后。

猜你喜欢

甘草酸皮炎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某院甘草酸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合理性评价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逃不开的痒
儿童湿疹治疗和护理方法早知道
甘草酸单铵异构体探索性研究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有过敏、湿疹,可能是太讲究卫生惹的祸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染发
——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