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戏曲教育背景下音乐剧教学之本土化探析

2020-07-20黄凌霆杨媚张帆涛

戏剧之家 2020年20期
关键词:教学特色

黄凌霆 杨媚 张帆涛

【摘 要】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简称戏校)在传统戏曲教育内涵基础上,创办了六年制音乐剧专业。传统戏曲和西方音乐剧,都是集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正是这种天然的相似性提供了艺术之间相互融通的基础。本研究以戏校音乐剧教学为例,探讨了中专音乐剧教学与传统戏曲表演融合的可行性,旨在建立符合戏曲学校特点的本土化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为更高层次音乐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戏曲教育背景;中专音乐剧;教学特色;本土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0-0023-02

20世纪90年代,随着音乐剧市场在中国的兴起,各大艺术类院校纷纷开设音乐剧专业。由于音乐剧的多元化艺术特色,其对人才的综合性要求比较高,乃至近些年来,对于中专层次音乐剧人才的培养纷纷开始。“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需要以其自身的母体和适合它生长的土壤为‘基因。异域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只有在本土文化的母体和土壤中找到生长点才能生根、开花、结果,最终被接受下来,融合进来,成为本土文化的新营养和有机成分。异域异质文化的交流结合,不是照搬,而是选择;不是叠加,而是重构;不是焊接,而是熔铸;不是改造,而是创新。”①戏校的音乐剧专业从2010年开始筹建,2011年正式设立,该专业正是依托于学校的传统戏曲教育背景,探索了一条音乐剧本土化的特色教学之路。

一、外部环境——戏校音乐剧本土化教学特色的有力推手

(一)市场呼唤音乐剧的本土化

做中国自己的音乐剧已是大势所趋,而其中与中国传统文化嫁接融合的音乐剧作品或已成为原创音乐剧大军中最具本土化特色的一支。中国的原创音乐剧并不都和戏曲有关,但具有戏曲元素的音乐剧肯定会是其中的一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如上图),自2000年以来,内地原创音乐剧的数量几乎逐年递增。2018年甚至出现井喷态势,达到近40部之多,远高于1999年前原创音乐剧数量的总和。

2008年上演的《长河》可谓是戏曲音乐剧探索实践中最成效显著的作品了。值得一提的是,剧中不仅主演马兰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傅震华、杨佳等人也皆有较好的民族演唱与传统文化功底。加之黄梅调作为主要素材被大量运用于音乐创作,使该剧充满了浓郁的黄梅风格。

另外,《蝶》(2007)、《新白蛇传》(2008)、《大唐贵妃》(2008)、《杨贵妃》(2009)、《断桥》(2011)、《杜甫》(2012)、《汤显祖》(2016)、《爱·文姬》(2018)、《白蛇惊变》(2018)等作品也都不约而同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

不难看出,创作出既具有西方现代音乐剧审美品格,又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原创音乐剧,已成为中国音乐剧人孜孜以求的目标,而尝试将中国戏曲艺术融入音乐剧的创作趋势,无疑会成为原创音乐剧作品中的重要部分,由此也或将带来市场对于具有戏曲功底的复合型音乐剧人才的急需。

(二)相关高校的音乐剧本土化探索

由于我国音乐剧市场的日趋成熟,培养音乐剧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也纷纷从以前对国外音乐剧的“描红”阶段开始走向原创。

2009年上海戏剧学院曾创办戏曲音乐剧专业,这是一个创新型专业,是对戏曲和音乐剧专业的双重突破。该专业开设了身韵、把子功等戏曲课程,原创剧目《长河》也作为教学剧目保留了下来,创造性地运用组合教学理念,在音乐剧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朝着本土化方向努力迈进了一大步。

拥有丰富舞蹈教育资源的北京舞蹈学院,其在舞蹈课程上不仅开设了传统的芭蕾基训、现代舞、爵士舞等舞种,还和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设了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课程,以更好地完善音乐剧舞蹈的本土化教学。

2019年中国音乐剧创作委员会成立并落地北京舞蹈学院,这也意味着中国音乐剧人将加强原创音乐剧创编。具有戏曲元素的音乐剧不是原创音乐剧的全部,但必定会成为原创音乐剧的一部分。

(三)中专层次同类学校的专业实践

随着音乐剧市场的成熟,各地中专层次音乐剧教学也开始探索有特色的音乐剧教学模式。

虽然,各个学校在学制、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教学重点等方面各校有所不同,但结合自身特点、优化创新,是这些学校不约而同的举措。除了开设声乐、台词、舞蹈、表演等专业课程以外,每个学校都依托自身的优势,挖掘自己的特色之处。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的芭蕾专业是强项,他们的舞蹈教学以芭蕾为主,适量加入其他舞种,在各项演出汇报中(如创排的音乐剧《白雪公主》),处处都体现着芭蕾舞剧的影子;北舞附中的舞蹈教学则以中国舞为主;浙江音乐学院附中也依托浙江音乐学院,对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极为重视。

二、戏校音乐剧本土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专业互通互鉴,打造音乐剧“整合教学模式”

音乐剧演员的培养与戏曲演员的培养具有相似性,都具有综合性和全能型。戏曲的教学强调“唱念做打”,这样才能演好人物角色;②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也要能歌善舞,掌握多种舞台表现手段,还要懂得如何准确地塑造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戏校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声、台、形、表的课程外,也要探索各专业之间的融会贯通。在中低年级各课程的具体教学中要求体现综合性,在高年级的剧目课中,老师也要一起参与开发与建立音乐剧“整合教学”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校音乐剧专业教学体系的设置,能有效调动不同专长的教师互相协调以提高教学质量,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悟音乐剧的意义建构。③

(二)融入戏曲元素,培养具有戏曲特色的音乐剧人才

戏曲的民族性、传统性是音乐剧本土化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我校的音乐剧专业除了开设芭蕾、民族民间、爵士等舞蹈课程外,还充分利用丰厚的戏曲教学资源,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童子功”,开设具有戏曲元素的毯子功、身韵等课程。当然,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照搬戏曲,而是老师们根据音乐剧特点经过改进后,能和其他课程相融合的具有戏曲特色的音乐剧专业课程,从而培养具有戏曲特长的畢业生,从而受到高等艺术院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三)搭建实践平台,通过演出促进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在实践教学上,音乐剧和戏曲一样,在中专阶段需要一定的舞台实践,好的音乐剧演员都是在具备一定音乐剧素质后,在舞台上磨出来的。多年来学校潜心进行剧目原创,以演出带动教学。其创作的儿童音乐剧《再唱王二小》在音乐制作、舞蹈编排上,运用了大量戏曲元素,已成为该专业的保留剧目,也是戏校音乐剧专业特色的鲜明体现。该专业原创舞蹈《狮子王》的音乐中加入了戏曲的锣鼓点,舞蹈编排中结合了学生们扎实的毯子功技巧,风格特点明显。

通过上述举措,学校在推进音乐剧本土化教学的过程中,既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将戏曲对“唱念做打”以及“手眼身法步”的独特要求,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基本功训练和舞台实践表演中,又通过带有戏曲元素的音乐剧剧目创排,进一步推广传统戏曲,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实现了多方共赢。

三、结语

目前,我国音乐剧本土化教学特色的研究尚在探索中。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中国音乐剧专业的建设目标也应当以此为己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戏曲艺术的资源优势,脚踏实地潜心研发特色课程,不断创新实践,走出一条具有浓厚传统文化韵味的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扎根中国大地,培养高质量的“中国式音乐剧人才”后备力量。

注释:

①吴晓玲.新课改:教育理论本土化之契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1):35.38.

②田雅雨.试论西方音乐剧和中国戏曲的异同.合肥学院学报,2012年第29卷第6期.39.

③郭宇.我国音乐剧教学的本土化.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1月.第13卷第1期.

参考文献:

[1]居其宏,戈晓毅等.中国歌剧音乐剧通史.

[2]田嘉辉.重拾文化自信:浅析中国原创音乐剧创作形态.

[3]王长红.戏曲人才培养的困局与破局.

[4]韦明.中国歌剧音乐剧散论.

猜你喜欢

教学特色
论职业学校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
如何听好一节英语课
高中地理教学特色形成策略探究
立足语文基本功,倡导乡土教学特色
一线科研教师参与本科基础课程教学的问卷调查分析
嘉庚特色独立学院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