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周南·关雎》之“关关”解

2020-07-14郭婷

现代语文 2020年4期
关键词:关雎

郭婷

摘  要:前人对《诗经·周南·关雎》中“关关”的解释,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释作声音和美;二是释作雌雄相应和之声;三是认为“关关”系动词重叠连用,是君子利用“鸟媒”捕鸟的一种捕猎方式;四是以“关关”为“靠近连接”“成双成对”之义,将“关关雎鸠”释作“双双紧挨着的雎鸠鸟”。对《诗经》相关辞例进行考察,并结合《周南·关雎》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观点或者有不妥之处,或者不可信。“关关”应为摹声之词,具体地说,就是模拟雄性雎鸠求偶之鸣声。

关键词:《关雎》;“关关”;摹声

一、引言

《毛诗故训传》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诗经》注本,简称《毛传》。它综合运用各种训诂体式与训诂方法,对《诗经》中的字义、词义、句意、章旨等进行解释与阐发,陈奂称之为:“文简而义赡,语正而道精,洵乎为小学之津梁,群书之钤键也。”[1](P4)之后,东汉郑玄作《毛诗笺》,融采今古文为一体,以宗毛为主,亦汲取齐诗、鲁诗、韩诗三家要义,从而建立了《诗经》“郑学”。《毛诗笺》可谓是汉学《诗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问世之后,即成为经典注本。需要说明的是,今人所谓《毛诗》,一般是指《诗序》、诗篇正文与《毛诗故训传》的合称。本文凡提及《毛诗》,亦是如此;本文所引用的《诗经》,亦出自《毛诗》正文,不再一一注出。

在《诗经》中,单字重叠现象十分突出,几乎占了全部复音词的一半。历代学者对这种单字重叠现象的称呼也不尽一致,常用的概念术语有:重言、重语、重文、复字、重言形况字、叠音词、重言词等。《尔雅·释训》郭璞注:“《尔雅》因重文而倍言之,故‘宿宿言再宿,‘信信言四宿。”郭璞亦曰:“悠悠、偁偁、丕丕、简简、存存、懋懋、庸庸、绰绰,尽重语。”[2](P103)郭璞使用了“重文”与“重语”两种名称。清代邵晋涵《尔雅正义·释训》曰:“古者重语皆为形容之词。”[2](P103)

邵晋涵使用的是“重语”这一术语。明代杨慎著有《古音复字》一书,使用的是“复字”这一名称。将“重言”列为专有名词者,首见于明代方以智的《通雅·释诂》,其卷九、卷十均为“重言”;后人多沿用这一名称,如清代王筠所著《毛诗重言》,即以“重言”贯穿全书。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则称两字重叠为“重言形况字”,如《丰部》“冲”字下曰:“又重言形况字。《诗·七月》‘凿冰冲冲传‘凿冰之意,《蓼萧》‘鞗革冲冲传‘垂饰貌。”[3](P346)朱氏以“形况”为限定符语,对重言性质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现代学者多使用术语“叠音词”或“重言词”。本文属于传统训诂学的研究范畴,仍采用“重言”这一训诂术语。

二、前人关于“关关”的主要观点

关于《诗经》的重言研究,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故训材料,也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因声求义”法。然而,由于文字的变化,或因传本之异,或因传抄之误,《诗经》存在大量异文现象。因为使用《诗经》版本的不同,各注家对重言的释义存在着一定差异。加上历代注家师承不同,注释风格不同,各注家对《诗经》重言的理解也可能不同。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对重言注释的分歧。因此,《毛诗》重言故训存在不少歧说,注者对一些重言的释义各持己见,至今尚无定论。《诗经·周南·关雎》的“关关”亦是如此。

《周南·关雎》第一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前人对于“关关”的解释,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释作声音和美;二是释作雌雄相应和之声;三是认为“关关”系动词重叠连用,是君子利用“鸟媒”捕鸟的一种捕猎方式;四是以“关关”为“靠近连接”“成双成对”之义,将“关关雎鸠”释作“双双紧挨着的雎鸠鸟”。

毛亨对“关关”的解释是:“关关,和声也。”《毛传》的观点影响较大,后人多从之。后世学者的解释大致可归纳为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孔颖达为代表。孔颖达正义曰:“毛以为关关然声音和美者,是雎鸠也。”[4](P269)他认为“关关”是指声音和美。第二种观点以朱熹、马瑞辰为代表。朱熹《诗集传》卷一云:“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5](P1)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二云:“《玉篇》:‘关关,和声也。或作。《广韵》:‘,鸟和鸣也。关、官双声,故关或作。”[6](P29)朱熹、马瑞辰均认为,“关关”是指雌雄相应和之声。通考传世文献所见旧训,人们对“关关”的理解基本不出以上二说。

现代学者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们也将其归纳为两种观点。第三种观点由曾定华、刘世余提出。他们认为,“关”为合拢、闭门之义,“关关”为动词重叠连用,是君子利用“鸟媒”捕鸟的一种捕猎方式[7](P81)。第四种观点见于杨适呈的《“关关”新解》。作者认为,“关”含有横串联贯之义,“关关”的意思是“靠近连接”“成双成对”,因此,“关关雎鸠”应释作“双双紧挨着的雎鸠鸟”[8](P99)。

通过对《诗经》的相关辞例进行考察,并结合《周南·关雎》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观点或者有不妥之处,或者不可信。我们认为,《周南·关雎》之“关关”应为摹声之词,具体地说,就是模拟雄性雎鳩求偶之鸣声。

三、“关关”解析

曾定华、刘世余认为,《诗经》之中凡与鸟兽鸣声相关者,皆含“鸣”字,“关关雎鸠”一句无“鸣”字,因此,“关关”不应为摹鸟之声[7](P81)。例如:

(1)雝雝鸣雁,旭日始旦。(《诗经·邶风·匏有苦叶》)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鹿鸣》)

(3)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诗经·小雅·伐木》)

(4)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诗经·小雅·车攻》)

(5)菀彼柳斯,鸣蜩嘒嘒。(《诗经·小雅·小弁》)

这一观点或可存疑,《周南·关雎》之“关关雎鸠”与《小雅·出车》之“仓庚喈喈”均是特例。这是因为“雎鸠”“仓庚”皆为连绵词,所以四字诗句中并未使用“鸣”字。就此而言,我们不能因为“关关雎鸠”之中无“鸣”字而否定“关关”为摹声之词。

考察《诗经》辞例,不乏与《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相似之例,即位于诗篇首句,以摹拟自然生物之声为起兴,同时句式均为“摹声词+自然生物之名”。例如:

(6)喓喓草虫,趯趯阜螽。(《詩经·召南·草虫》)

(7)交交黄鸟,止于棘。(《诗经·秦风·黄鸟》)

(8)交交桑扈,有莺其羽。(《诗经·小雅·桑扈》)

(9)营营青蝇,止于樊。(《诗经·小雅·青蝇》)

宋代戴侗《六书故》卷二十五云:“關,《说文》曰:‘以木横持门户也。亦作。按:古有门有关,设于宫室城郭者为门,设于郊冋者为关。又借其声为间关。《诗》云:‘间关车之舝兮。车舝间关然也。《诗》云:‘关关雎鸠。鸟声关关然也。”[9](P267)王筠《说文释例》:“毛诗形容之词,不过重言连语。重言有二,首篇之关关,有声无义者也,二篇之喈喈,声义兼取者也。” [10](P282)由此可知,“关关”之义与“关”字无涉,仅用于表音而已。

曾定华、刘世余认为,“关关”为动词重叠连用;杨适呈认为,“关”字含有横串联贯之义。他们皆拘泥于“关”的字形字义,故均不可从。对于“关关”这一类不用本字的重言,我们应以声音为枢纽,突破字形限制,以求得词的本义。

“关关”通作“”,亦作“”。这里的“关”为假借字,只是用来表音。“”或为后起本字,“”则为“關”字省去形符“门”后再加形符“口”的分化字。“关”“”皆古还切,音同义同。《玉篇》:“关关,和声也。或作。”唐代寒山《诗三百三首》:“花上黄莺子,声可怜。”《集韵》“”下曰:“,和鸣也,或从。通作关。”《类篇·口部》亦以“”为“”之重文。明代卢柟《蠛蠓集·?昆山赋》:“于是春气瀜泄,群鸟飞还,便翾刷羽,噰噰,雄鸣求雌,往来其间。”

四、“雎鸠”解析

上文主要是对“关关雎鸠”中的“关关”进行了分析,可知“关关”应为模拟鸟叫之声。那么,“雎鸠”又应如何解释呢?以往都是将它释为鸟名,但究竟为何种鸟类则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为王雎。《毛传》:“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4](P269)许慎《说文解字·鸟部》:“鴡,王鴡也。”《尔雅·释鸟》:“鴡鳩,王鴡。”朱熹《诗集传》卷一:“雎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耦,而不相乱。耦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5](P1)

第二种说法为鹗,今人谓之鱼鹰。《尔雅·释鸟》:“鴡鳩,王鴡。”郭璞注:“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边食鱼。”[2](P660)明代张自烈《正字通·鸟部》:“鹗……翔水上,扇鱼令出,啖之,故又名沸波。”

第三种说法为白鷢。《说文解字·鸟部》:“鷢,白鷢,王雎也。”《尔雅·释鸟》:“鸉,白鷢。”又曰:“鴡鳩,王鴡。”可见,《尔雅》将其分为白鷢与雎鸠两类。戴侗《六书故》卷十九:“雎……扬雄、许叔重皆曰白鷢。崔豹《古今注》曰‘似雁,尾上白。”[9](P342)

第四种说法为鹫。《说文解字·鸟部》:“鷢,白鷢,王雎也。”段玉裁注:“毛诗正义曰:陆玑疏云:雎鸠,大小如鸱,深目,目上骨露。幽州人谓之鹫。”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鹫者,鴡鸠之合音。”[3](P557)

“雎”字,在《诗经》中仅见于《周南·关雎》一篇。“鸠”字,除《周南·关雎》之外,亦见于《诗经》其他篇目。《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诗序》:“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4](P269)“维鹊有巢,维鸠居之。”郑玄《笺》:“鸤鸠因鹊成巢而居有之,而有均一之德,犹国君夫人来嫁,居君子之室,德亦然。”《卫风·氓》:“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郑玄《笺》:“鸠以非时食葚,犹女子嫁不以礼,耽非礼之乐。”[4](P324)《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郑玄《笺》:“喻人君之德,当均一于下也。以刺今在位之人不如鸤鸠。”[4](P385)由此可见,在《诗经》中,“鸠”具有专一之德行。因此,我们认为,无论雎鸠是何种鸟类,它都已成为性情至专之符号。

在自然界中,雄鸟多用鸣叫的方式吸引雌鸟,以达到求偶的目的,雎鸠亦或如此。严国庆认为,“雎”通作“鸲”,“关关雎鸠”即“关关鸲鸠”,也即“关关鸣鸠”,《说文·隹部》:“雊,雄雉鸣也。”“关关鸲鸠”本作“关关鸠鸲”,为了谐韵而改变语序为“关关鸲鸠”[11](P6)。该文独辟蹊径,可备为一说。如果“关关雎鸠”如该文所言是“关关鸣鸠”,而“鸠”在《诗经》中又是专一德行的象征,那么仍可证明“关关”为摹声之词,即模拟雄性雎鸠求偶之鸣声。

五、结语

在《诗经》中,重言的语义常常具有模糊性,前人对其注释多为随文释义。如果脱离具体的语境,重言的词义就会无法确定。因此,对重言进行考释,就必须回归文本,只有结合上下文意,才能确定其具体意义。结合《周南·关雎》一诗的语境来看,我们认为,“关关”为模拟雄性雎鸠求偶之声,最契合文意。首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次章“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皆言明年轻男子对窈窕淑女的相思之情与求偶之意,“关关”模拟雄性雎鸠求偶之声正与诗意相合。通考《诗经》,亦不乏以雄鸟啼鸣求偶之例。《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这里描述的是雄雉于清晨啼鸣以求雌雉的情形。《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里是以鸟鸣之声“求友”,亦可以佐证“关关”为模拟雄性雎鸠求偶之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前人对《诗经》重言的解释、阐发并非尽善尽美,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如释义笼统、释义有误等。因此,我们应详尽地搜集、整理这些故训材料,并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甄别,进而明确《诗经》重言的具体含义。以上通过考察《诗经》辞例,并结合文本具体语境,阐明了“关关”为摹声之词,即模拟雄性雎鸠求偶之鸣声。

猜你喜欢

关雎
“三美论”视角下《诗经·关雎》英译对比
《〈诗经〉二首》随堂练习
浅谈《诗经·周南·关雎》的表现手法
《关雎》《蒹葭》的确解
以中国经典声乐作品《关雎》为例浅谈中国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之思考
浅论诗言志说
艺术歌曲《关雎》的作品及演唱分析
谈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
贤贤易色
论《关雎》的礼乐教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