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中职生心理正能量的“三微”实践探索

2020-07-14钟春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中职生

钟春明

〔摘要〕在当下许多中职生的身上,积极向上的精神表现较少,而与主流社会精神相悖的颓废、无所求、无目标的现象却经常出现,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职生心理正能量不足。为此,本文提出有效提升中职生心理正能量的“三微”行动,即微励、小确幸、微笑,这是三个实在的、积极的、可操作的心育切入点,然后对三者进行了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心理正能量;班级建设;中职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7-0065-04

一、提升中职生心理正能量的“微观点”

在当下中职生的身上,我们看到许多心理正能量不足的现象:表象的自尊与内在的自卑交织,自我接纳与自我否定纠缠,渴望优秀与自信不足的反差,追求幸福与茫然无措相对。于是,在许多中职校,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少,而与主流社会精神相悖的颓废、无所求、无目标的现象却常在学生群体中出现。

中职校通过许多德育活动,搭建德育平台,引导学生的品行与道德修为向着积极正向的方向发展,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我们认为,如果学生的心理正能量不足的话,所有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良好表现也只是在活动当下这个情景中所展示的行为,而当脱离了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这一场景,许多负面的行为、负性的情绪、负面的心理状态依然照旧。为此,笔者认为,要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正能量,使其能用内心的正能量应对生活现状中的各种负面场景。

由此,在平时的探索中,我们提出了“微观点”,提出微励、小确幸、微笑是三个实在的、积极的、可操作的心育切入点。这“三微”行动能有效地提升中职生心理正能量,推进学生心理正能量的积累,为中职生的人生之路奠基。

二、提升中职生心理正能量的“三微”行动

微励:即正确方向上的微小激励。有时候,人只需要一点点激励,就能够取得巨大的进步。美国两位学者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和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称,正确方向上的微小激励能够帮助人们克服与生俱来的惰性,并且带来重大的社会变化,他们把这种效应称为“微励理论”(Nudge Theory)。

小确幸:即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出自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小确幸的感觉在于小,每一枚小确幸持续的时间为3秒至3分钟不等。它们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瞬间又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

微笑:微笑是人类最基本的表情。微笑,似蓓蕾初绽。真诚和善良,在微笑中洋溢着感人肺腑的芳香。微笑的风采,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激发想象力和启迪智慧的力量。在顺境中,微笑是对成功的嘉奖。在逆境中,微笑是对创伤的理疗。(引自百度词条)

小改变可以带动大改变,个体的改变可以引起其他个体甚至整个系统的改变。基于这个理念,笔者认为,通过引导学生体验微笑、小确幸、微励,可以切实有效地培育中职生的心理正能量,也就是说,找到培育中职生心理正能量的落脚点。

三、当下中职生“三微”现状分析

为调查当下中职学生群体中的“三微”现状,根据中职校班级组成的特点,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职业中专,选取男生班13机电(1)、13汽修(1),女生班13学前教育、13旅游(1),还有男女生混合班13商务(3)和(4),共六个班级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反向题的验证剔除无效问卷12份,收回有效问卷206份。

(一)中职生展示的微笑

从表1中可以看到,男生班数据与女生班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经常能看到老师的微笑”这一项目上,男生班为28.2%,女生班为62.9%,也就是说在校期间,男生看到老师的微笑还不到女生看到老师微笑的一半。对此,笔者探寻发现存在如下几个因素:一是专业导致的差异,纯女生班一般是学前教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要求学生面带微笑,并且還有专项训练;而纯男生班是机电专业的学生,试想在机床操作时,一个男生总是微笑或笑嘻嘻,定然被教师训导。二是女生班的课堂氛围相对较好,所以老师给予的微笑更多,而为了维护纯男生班的纪律,许多老师宁愿做冷面人。三是青春期差异。在职高这个时期,女生正是最活泼的时候,而男生却在显示自己的成熟。这点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得到验证,在校园里走动时,女生从身边走过时,都会说一声“老师好”,觉得自然、亲切,一般教师也会以微笑或“同学好”做回应;而男生在身边走过时,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就少之又少了。

在认为自己“在校高兴的时候多”“从开学到现在越来越开心了”这两个项目上,纯男生班与纯女生班没有差异,而男女混合班显示出较大优势,超出15个百分数,呈显著差异。

在上述几项上,班干部全面超过普通学生,在认为自己“在校高兴的时候多”这个项目上,超出普通学生近18%;在认为自己“从开学到现在越来越开心了”这个项目上,超出普通学生7%。可以说,通过介入班级管理,班干部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反映在自己的情绪上。

(二)中职生体验的小确幸

表2中,在“能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一项,男生班获得最高得分。对此,我们认为,中职校纯男生班的专业一般是机电系列,是当下企业用工需求最大的,也是凭技能获取高工资的专业,具有很强的工作稳定性和发展性。对不同的事情,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可能张同学感到幸福,而李同学却认为很平常,对于能让学生感受到幸福的小事,很难作出界定。但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认为“经常有微笑或有让自己高兴的小事”这一项,班干部比普通学生高出12个百分点;在“经常有让你感动的人或事”这一项上,却比普通学生略低;而“经常会做一些好事”这一项上却比普通学生高出8个百分点。对这一点我们是这样分析的,班干部由于为班级或同学做的事相对较多,因而一些好事在他们眼中是很平常的,而在普通学生眼中是值得感动的。

在表2中,在“经常有让你感动的人或事”“经常会做一些好事”这两项上,纯男生班与纯女生班、男生混合班均有显著差异,差距在15个百分点,甚至25个百分点。在“经常有讓自己高兴的小事”一项, 纯男生班比纯女生班低6个百分点。对此我们认为,纯男生班由于平时习惯于男性的粗犷语言与行为方式,内心的柔软度与感受性较低。另外,由于老师、同学给予的关爱相对较少,于是内心有渴望,因此提升了对父母的关心的认可度。

(三)中职生感受的微励

对比表3与表1我们发现,学生感受到“经常能看到老师的微笑”为47.5%,但在“经常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一项上,样本却是21.4%,也就是说在老师的微笑中,有一半是带着表扬性质的。在“经常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一项上,男生班比女生班少7个百分点,女生班比男女混合班少12个百分点,这项数据的确很值得职校老师反思。

从表3我们可以读出,中职生的微励主要来自同学鼓励与自我激励。班干部显得比普通学生会受到略多的打击和嘲笑,也许是由于班干部工作中的一些失误引起的。而我们一直认为各方面数据显示都较好的男女混合班,却在“经常会被同学打击或嘲笑”这一项显得很突兀。通过事后交谈我们得知,在混合班级中,许多同学很在乎异性同学的评价,有时异性同学无意中的一句话会被理解成“打击或嘲笑”。而相同的一句话在纯男生班或纯女生班中,由于出自同性,却没人在意。

(四)中职生情绪影响之“最”

经过事先调查,笔者编制了最值得中职生高兴的选项:(1)老师表扬;(2)父母关心;(3)同学送礼物;(4)交了异性朋友;(5)家中寄钱来了;

(6)考试成绩大提高;(7)有好吃的食物;(8)与同伴玩得开心;(9)在比赛中获奖;(10)上网或玩电子游戏;(11)睡觉;(12)运动;(13)听音乐或唱歌;(14)看电视或看小说;(15)得到同学或朋友的称赞;(16)帮助他人或做好事;(17)其他。问卷调查显示,选项几乎集中在(1)(2)(6)(7)(8)这五项,区别的是女生班选第(13)项,男生班选第(15)项。

在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班的学生更关注自我素质的提升,考试成绩提高、老师表扬、得到同学称赞都在排名前五个选项中。而女生班更关注的是当下的、外在的快乐,包括与同伴玩得开心、有好吃的食物、听音乐或唱歌,成绩提高仅排在第五。班干部与纯女生班几乎一样,推测这是因为,在女生班、混合班中,女生担任班干部占比较大。同时我们也看到,中职生很重视与同伴的关系,与同伴玩得开心这一选项几乎都排在第一位。

同样,笔者编制了中职生最伤心的选项:(1)与同学吵架;(2)朋友背信弃义;(3)与父母吵嘴生气;

(4)失恋;(5)成绩下滑;(6)钱掉了许多;(7)手机被老师收缴;(8)被老师批评;(9)父母不和;

(10)班主任管得太紧;(11)生病了;(12)违纪的事情被查出来;(13)老师总是看不起自己;(14)做事总是成功的不多;(15)经常听到同学贬损;(16)伤自尊失面子;(17)生活没希望;(18)其他。问卷调查显示,选项集中在(2)(1)(3)(5)(7)五项,只是前后顺序不同,主要内容却惊人的一致。在最让学生伤心的选项中,第(7)选项手机被老师收缴,成为当下的热点,说明许多学生已经成为“手机控”,有着严重的手机依赖。

四、提升中职生“三微”体验的探索

中职生在学校若能不断得到微励,感受到小确幸,展示自我的微笑,那么定能有效推进他们内心的正能量聚集。因此,如何提升中职生“三微”内心体验,是我们中职校德育工作者所应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一)学校管理的“三微”探索

站在中职生的角度理解,他们在异性面前总想表现得更好,这符合青春期学生的心理,这样的班级表现肯定会很好。上文统计分析再次证实,中职校不同的班级类型,给予学生的“三微”内心体验也不同,其中体验程度相对较高的是男女混合班级。但中职校的专业特点导致的班级学生的性别差异,就无法解决了吗?不。

探索一,组建由男女生混合的正常班级,在文化课如语文、数学、英语、法律等科目上按建制班上课,在专业技能科目的教学上由专业班级组织。

探索二,在学科教学上,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难度的教学班级。这不但解决了男女生混合编班的问题,还由于自主选择的教学难度,学生获得的微励、小确幸会更多。这就需要中职校开展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菜单式教学。

同时,学校可以依托提升“三微”体验的理念,开展专项活动。2010年本校曾设计过一张新年明信片,上面全是学生的笑脸,是从几百张笑脸中挑选出来的。这个过程就是推进校园和谐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内在体验的过程,得到全校学生的追捧,效果很好。由此我们想到,可以开展校园微笑周活动,包括生活展微笑和图片、网络晒笑容,引导学生体验美好。

(二)教师教学的“三微”行动

当下的中职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是学业成绩相对落后,在目前学校、社会、家长的评价机制中,得不到或很少得到教师的肯定性支持或表扬,这导致许多中职生先天心理正能量不足。从上文的分析可知,纯男生班中学生得到老师的微励更是少得可怜,但学生对肯定自我的认可、对幸福心理的体验、对积极情绪的需求却依然存在,特别是来自学生阶段的重要人物——老师的正向影响。

在中职生情绪影响之“最”中,“老师表扬”“父母关心”是必选项。因此,职校教师更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要把微笑、表扬这些正能量传递给中职生,给他们以信心。并把学生在校的正面信息通过家校沟通渠道,传递给家长,形成正向合力。在这中间,职校教师还应当学会表扬,用“你今天……事做得很好,我为你高兴”这种含有具体事件的表扬方式去激励学生,一定能获得学生的认可。改变作业批改模式,变结论式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并能充分运用电子邮件、QQ、眼神表情、身体语言等向学生传递出丰富积极的正向信息。

(三)班级建设的“三微”导向

中职生高度关注同伴关系,特别在意“朋友背信弃义”“与同学吵架”。因此,要通过主题班会课或心理健康活动课,引导学生学会情绪表达、情绪调控、人际交往,了解中职生交往的特点和性格特点,成为人际关系和谐的中职生,提升自我“情商”。

从本文的问卷分析我们明显看到,班干部岗位对学生有积极正向影响。因此可以推行班级管理岗位责任制与阶段轮换制,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三微”的正能量。另外,晒学生笑脸、微笑训练、幸福故事演讲、制作班级小报等,可以引发正能量的相互激荡,能积极有效地推进班级“三微”气氛。

(四)学生自我的“三微”提升

可以这样说,微笑、小确幸、微励都在于学生的内心,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件事对学生来说是不是小确幸,全在于学生自己的感受。因此,要引导学生感受幸福、感受美好、感恩生活。引导学生撰写微笑日记、幸福故事,并在生活中展示笑容,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幸福故事。学会沟通、学会观察、学会情绪调节,让自己更优秀,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心灵感受到的美好事物更多。

经过在中职校开展“三微”实践,一个个学生就如同一只只蝴蝶,展示他们的美丽,扇动他们微弱的翅膀,而几千名学生所共同营造出来的微笑、微励以及小确幸,就是“蝴蝶效应”,就是在构建中职校积极阳光的校园精神,就是在积累中职生的心理正能量。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丽水,3233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中职生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太极拳文化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试论班级建设中的群体特征建设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